天天百科

一台能“翻花样”的轮椅(透视康养需求升级)

2022-12-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考察一个城市或地区康养市场的供给丰富与否,单看一台小小轮椅即可。有些老人能行走,只需轻便轮椅“省脚力”;有些失能老人肌力有限,需电动智能轮椅“搭把手”;还有些老人期待,洗澡时也能不起身,避免腾挪时造成“二次伤害”。今年进博会上,各型各款康复辅具集中亮相,其中就涵盖各种瞄准细分人群的最新款。不久的将来,这些代表全球尖端水平的产品还加速走进老人家中。

作为进博会配套活动之一,2021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论坛今天传出消息,青浦区将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为契机,发力康养大产业。特别是,结合同步成立的长三角康养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充分联动整合长三角区域资源,助力打造千亿级规模长三角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其中尤其提出:到2023年,依托“G50数字干线”,联动长三角共建5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打造1个长三角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

护理床用户粘性高,折射老人“刚需”

每年进博会上,康养专区总有一款必备产品——护理床。该产品的高人气从实践数据中便可窥见。眼下,上海正全面试点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众待选产品中,护理床续约率排名靠前。

需求端的旺盛,映射出这一产品开辟租赁市场可谓“选对了路线”。对普通老人而言,一张护理床动辄上万元的价格委实有些“可望不可及”。一旦他们选择租赁,再配以政府补贴,每月数百元不等的价格,就变得可以一试。

有些产品“人气旺”,也有些产品“遇冷”。部分轮椅在社区推广时,表现不如预期。相关负责人剖析,其主因在于价格吸引力不够。轮椅是种高频产品,老人更偏好在市场上直接选购。反观纳入租赁清单的轮椅,由于准入具一定门槛,因此其在价格上不占优。不少老人比价后认为“不划算”,因此选择者并不多。

在不少业界专家看来,这就涉及“产业普及度”。其关键在于,要让更多老人知晓,轮椅也存在细分市场,其功能不仅限于助行,还能根据个人需求“定制”。

一批“试验场”诞生,收集需求也产出创意

经过前期试点,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已积攒了一批量化数据。想要将这些数据化为可用经验,就亟待一批“试验场”继续突破探索。今天的论坛上,青浦区首批康复辅具应用试点社区揭牌,涵盖赵巷镇、重固镇等7个街镇。作为直面百姓的示范基地,它们将在用户端积攒老人需求,也从供给端出发推广康养最新理念。

勾连起供需两端的,不仅是这些深嵌居民区的示范点,还有一批康养领域的专业咨询师。试点方案中,青浦区明确,到2023年,全区要拥有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500名。下月起,上海即将启动专门针对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的培训。只要顺利完成课时、通过考核,参与人员便可获得这一新资质。

在市民政局残疾人福利处处长孙晓红看来,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不仅要了解技术设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每位老人情况不同,好的咨询师要能精准把脉个性化需求,为老人推荐‘对症产品’。”虽然这一新职业在中国尚算起步阶段,但未来前景广阔。她认为,不仅是社区康复辅具租赁点的专职工作人员可考取这一资质,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等,只要与养老行业相关均可积极参与。“就像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这也能成为一种康养领域专业能力的体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觉得《一台能“翻花样”的轮椅(透视康养需求升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