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那些不靠谱的保健品(可能在偷偷透支年轻人的身体)

2022-12-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以前提起保健品,很多人都会觉得是老年人热衷的产品。

但最新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我国的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了2666亿元,其中接近25%的销售额是90后乃至00后的年轻人贡献的,年轻人已成为保健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年轻人的“朋克式养生”也开始出圈,在各大平台引发热议。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买最多的保健品”,“炸鸡配红茶,啤酒泡枸杞”,又怕死又作死,可谓是当代年轻人养生现状。

在这些出圈的“朋克式养生”,我们不难看出,忙碌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却又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通过这种无奈自嘲和消极反抗的方式去缓解对健康状况的担忧。

但是,“朋克式养生”和长期服用保健品,真的健康吗?

最可怕的养生打开方式:赔了钱包又伤了健康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平台或购物平台,输入“养生”“保健品”“脱发”“发福”等关键词后,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和养生方式,总会让你有一种“全世界都在养生的错觉”。

商家也敏锐嗅到了这个商机。“吃一颗能补充一天的维生素需求”,“睡觉失眠?来瓶褪黑素”,“熬夜毒素爆棚,一杯酵素效果杠杠的”......一系列的精准营销,让想躺平养生的年轻人乖乖地掏出了钱包。

但保健品终究不是“神药”,打着“养颜”“补脑”“防脱发”“防失眠”旗号的保健品,很有可能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此外,当我们的身体摄取过量微营养素,还会导致肝脏超负荷处理,容易造成肝损伤,不断透支年轻人的健康。

如火爆一时的褪黑素,经过科学研究,长期大剂量服用,会造成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影响肝功能等。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是作为“处方药”管制,在中国却是可以随时购买。

所谓防脱发秘方中都会添加的何首乌,就有不少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新闻。

商家口中“能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维生素,也有类似的新闻。

很多保健品都在营销上突出其改善亚健康的功能,却弱化它本身作为膳食补充剂的属性,同时对过量服用的副作用避而不谈,让很多消费者都认为能通过加大剂量,希望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实际上,保健品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凡是以“能治病”作为宣传手段的,都涉嫌虚假宣传,还可能含有伤肝成分,让你赔了健康又伤了钱包,实在不是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让保健品回归保健品,拒绝伤肝,才是正确的养生方式

在很多的市场营销里,商家在有意无意间将保健品神话为“灵丹妙药”,让焦虑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发泄的出口。

但保健品终归只是膳食补充剂而非“良药”,也无法代替健康生活带来的效果。

不管年纪多大,人都有对疾病和衰老的本能恐惧,从而陷入商家的营销圈套中,焦虑地无法自拔。与其寄希望于通过保健品来保命,不如认真思考,如何恢复健康的生活来提高身体素质,以及如何安抚被保健品伤害的“小心肝”。

1、均衡膳食。根据名古屋学艺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多样性进行的分析研究显示,总体上食品多样性越高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寿命越长。

研究表明,食品多样化可以为人体提供均衡的营养,有助于预防疾病。

2、早睡早起,适度锻炼。根据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对北京市居民睡眠、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

每天睡眠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降低14%。每周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随之降低2%。

3、注意保肝,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保健品在通过肠道吸收后,将在肝脏完成代谢。一旦保健品有毒副作用,或者一次性大剂量服用保健品,会不断增加肝脏的负担,最后造成药物性肝损伤。所以,如果有养生需求,要谨遵医嘱,切勿在未甄别的情况下要乱用保健品。

在服用保健品时,如果出现乏力、胃口不好、小便发黄、皮肤发黄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避免药物性肝损伤进一步加重。轻度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停止服用引起肝损伤的保健品后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需使用保肝药物;中、重度者,则应当进行保肝治疗,如万秘堂熊胆粉,可用于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协助推进药物性肝损伤的恢复。

如果觉得《那些不靠谱的保健品(可能在偷偷透支年轻人的身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