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按摩健脾胃的4种方法(你学会了多少种)

2023-01-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等脾胃虚弱的问题,去医院检查,又达不到生病吃药的程度,所以大部分人会比较偏向通过食养来慢慢调理,但如果想要效果好,最好能搭配一些健脾胃的按摩手法。

今天圣原君为大家整理分享4种不同健脾胃按摩手法,适合不同情况或不同人群使用。分别是:

01摩 腹

健脾胃的按摩手法中,最简单、使用最普遍的就是摩腹。即使不懂按摩的人,肚子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动手揉一揉。当然,效果好的摩腹是有讲究的。

腹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腹部有脾、肝、肾、任脉经过,摩腹能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作用,有助于气血津液的输布及痰、湿、瘀的消散。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具体方法如下:

摩腹前要排空小便,取仰卧位,注意双膝屈曲,放松腹部肌肉。

可用四指腹,或手掌,或两手相叠绕脐摩腹,一般情况下,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半,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约10-20分钟左右。整个过程力量要保持均匀,呼吸要保持平稳。

另外,明代医家周于蕃指出,摩腹“缓摩为补,急摩为泻”,有便秘等问题时,可采用顺时针的急摩法,而有腹泻等问题时,可采用逆时针的缓摩法。

如果摩腹过程中出现腹内温热或饥饿感,或腹内肠鸣、排气等,属于正常现象。但腹内有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内脏出血及妊娠期间均不宜摩腹。

姜连伏佩——温馨小提示

摩腹的过程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类型的按摩膏进行辅助,就健脾胃而言,推荐使用圣原出品的姜连伏佩身体霜,青少年儿童则适合配方更温和的欣柑保倍润霜。

02 捏脊

“捏脊”是通过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刺激背部的穴位的按摩手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捏脊不仅适合成人,而且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抵抗力差,有积食的小孩。

脊柱是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能够总督、统摄一身之阳。而脊柱旁两侧分布着膀胱经,五脏六腑的背腧穴(脏腑精气转输、输注之处)都分布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此外,脊柱正中旁开0.5寸处有经外奇穴——“华佗夹脊”,夹脊并非一个穴位,而是从属于督脉和膀胱的一连串穴位,与脏腑关系非常密切。

可见,捏脊过程可刺激到许多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穴位。具体方法如下

取俯卧位,身体要平正。

双手沿脊柱两侧,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一边捏捻,一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的长强穴捏到颈项部的大椎穴,重复3-9遍即可,要用力均匀、连贯及循序渐进。

九清榅樋——温馨小提示

经络不通、肌肉劳损的人刚开始可能有明显痛感,可先用九清榅樋按摩膏先辅助按揉放松,再进行捏脊,捏脊过程会越捏越舒服。

03推脾胃经

调理脾胃当然离不开推脾胃经

脾胃经循行全身上下,日常疏通保健一般以腹部及腿部为主,或结合点穴,腹部的脾胃经的疏通就是以上述摩腹为主。而腿部疏通方法如下:

用掌根或指节,沿脾胃经循行方向推抹。脾经从内踝起,沿小腿内侧缘自下而上推揉;而胃经则自上而下推揉小腿前外侧。

在按摩过程中,同时注意寻找“痛点”,并着重揉按松解,或点按太白穴、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位。

推抹过程最好搭配具有辅助通经络的九清榅樋按摩膏进行,即能润滑,又能加强疏通效果。

04 敲带脉

带脉指奇经八脉之一的带脉,也指 “带脉”穴。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约束纵向的经脉。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敲击此处有等同于敲打胆经之妙。

敲带脉一方面可健脾阳,另一方面可振奋胆经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因此带脉又常常用来减腹部赘肉和调理女性带下问题。

操作方法简单,手握成空拳,轻轻敲打腰的两侧3~5分钟,注意频率要快,这个方法不分场合,闲来敲一敲即可。

如果觉得《按摩健脾胃的4种方法(你学会了多少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