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今天是世界肠道健康日(关于肠癌的这些防治知识你知道吗)

2023-01-10 分类:养生资讯

交汇点讯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肠道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决定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注意身体健康。

现代研究认为,肠道不仅是个消化、吸收、代谢器官,它还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人体“第二大脑”。最常见、最严重的肠道疾病是肠癌。

“近年来我国肠癌的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欧美国家却出现了拐点。”江苏省肿瘤医院朱梁军主任介绍,十多年前,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五位。但根据2020年WHO的报告显示,中国肠癌年新发人数在55.5万左右,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年死亡人数在28.6万左右。肠癌高发与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红肉摄入过多、新鲜蔬菜较少有一定关系。

早期肠癌通常无明显症状,有的人会出现大便带血、大便形状改变,大便次数、习惯改变等,后期可能会出现腹痛、大便梗阻等。从一些统计资料,包括国家最新的指南指出,超过50岁以上的人,一定要做一次肠镜检查。但如果有明显的家族性肠癌的,则做肠镜筛查的年龄要进一步提早到20-25岁就进行,千万不要等到40-50岁。从统计资料来看,欧美一般是70岁左右会发肠癌老年肠癌发病率更高,但在我国病人年龄则小得多。

据朱梁军介绍,肠癌大部分都散发性的,约有5%左右的病人为遗传性结直肠癌,所以一定要强调做早期筛查。朱梁军表示,许多人提心痛苦害怕做肠镜,其实现在无痛肠镜已经有了很好的普及,“睡一觉”肠镜就做好成为现实。

大约1/4左右的患者,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出现癌细胞转移失去手术机会了,晚期五年生存率一般只有14%左右。而早期病人5年生存率可达80%-90%,而中晚期病人5年生存期较短。因此一定要做早筛查和早诊断、早治疗,挽救更多的生命。除了肠镜检查外,现在粪便DNA检测法也有很高的可信度,准确率超过90%以上。如果肠镜检查结果任何问题都没有,可以隔两到三年再做一次。如果肠镜检查发现里面有小的息肉或有腺瘤了,即使切掉以后每年都要做肠镜复查。

随着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对于晚期肠癌患者也带来了一些福音。朱梁军表示,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为精准治疗肠癌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发现对有家族遗传倾向,明确有错配修复缺陷病史的人(也就是MSI-H/dMMR的情况),通过免疫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有一种类型的肠道肿瘤叫错配基因修复缺陷,对免疫治疗效果特别好,人体细胞里面基因是由DNA组成,其中DNA的碱基对重复的片段,称之为微卫星。有一部分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病人,会有微卫星的不稳定,专业上叫做“MSI-H”病人。这类病人在所有的肠癌病人里面大概有15%的比例,最多见的就是I期和II期肠癌的病人,在晚期肠癌中的比例大概是5%左右。如果这类病人通过检测发现是错配修复缺陷或者MSI-H,这类病人用免疫治疗效果会特别好。

通过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有错配修复缺陷和MSI-H的一线晚期肠癌病人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对比以往的常规化疗方案,免疫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免疫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45.1%,目前常规的化疗,包括联合靶向治疗有效率只有33.1%左右。而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免疫治疗可以达到16.5个月,常规化疗的只有8.2个月左右。总生存期上来说,目前免疫治疗的中位数据至少可以超过三年以上的时间。

目前在国外已经批准把帕博利珠单抗作为MSI-H晚期肠癌的一线治疗,我国也紧随其后,去年就已经受理了这个肠癌适应证的申请,今年就有希望获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最新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已经把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作为MSI-H晚期肠癌一线治疗的I级推荐,当然如果前面常规治疗失败的,二线三线也同样推荐的。

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在实体肿瘤里面都有可能发生,不仅是发生在肠癌里面,还会引起胃癌,卵巢癌,子宫癌,胆囊癌等等,目前发现都与有这类基因缺陷相关。而针对肠癌病人,一旦明确他有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目前所有的指南和标准都已经做了更新,推荐一线就用免疫治疗,为这类患者带来福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张宣

如果觉得《今天是世界肠道健康日(关于肠癌的这些防治知识你知道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