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弹琴而健身(她是热烈如火的新生代钢琴家)

2023-01-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2021年11月22日,青年钢琴家罗维将来到琴台音乐厅,为武汉的乐迷朋友带来《俄罗斯之恋—青年钢琴家罗维独奏音乐会》,这位年轻钢琴家的出现,为本次的琴台音乐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有人评价她“以为是个萌妹子,没想到弹起琴来却是女武神”,琴台君觉得这个形容真的非常的贴切。

罗维从上音附小毕业,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跟随格拉夫曼教授(Gary Graffman)和麦克唐纳教授(Robert McDonald)学习。她演奏时充满活力,保持着极高的能量输出,追求音色的极致塑造力,音乐风格在俄罗斯学派和德奥学派间自如切换,用无限的热情之火融化了人们心里的冰。

罗维自述

我从小受俄罗斯音乐熏陶比较多,听《天鹅湖》,看《胡桃夹子》,爸爸妈妈甚至还把我送去学过芭蕾,考虑到练舞对外形条件的苛刻,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但是我觉得这对俄罗斯音乐和艺术的理解很重要。

11岁的时候,我已经在上音附小了,开始准备参加两个几乎同时期举办的比赛。比赛需要准备的曲目很多,而且风格非常不一样,肖邦的音乐中有浪漫与随性,而俄罗斯音乐中有扎实而宏大的内容,所以当时备赛的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后来我先是在波兰肖邦第十一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拿到了第一名,过了几天去参加了第二届德国拉赫玛尼诺夫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也拿到了冠军。

13岁的时候,我从上音附小毕业去到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跟随格拉夫曼教授学习,他是俄罗斯正统学派,也是钢琴大师霍洛维兹的学生,演奏中有着浓郁的俄罗斯元素,很契合我。另一位我在柯蒂斯的老师是麦克唐纳教授,他有着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纯正的古典表达方式,在德奥音乐风格上,对我影响很深。

罗维与两位老师加里·格拉夫曼(右)和罗伯特·麦克唐纳(左)。

同时跟随两位老师一起上课,要准备两套曲目作业,所以有空就在练琴。幸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琴房都是24小时开放,常常会有很多人在里面长时间地练琴,所以氛围一直很不错。但是苦练并不是解决一切的办法,更重要的还有音乐上的想法。我刚去的时候因为年纪小,碰到两个老师有不同想法的时候,就慌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总要解决这些困惑,于是我就自己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办,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弹法。我开始解释为什么我会做这样的音乐处理,为什么会这么去改变音量和音色,老师们就很高兴,和我说:“只要你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的理解,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就是好的,这远远比听我们的话更重要。”所以从那之后,我就明白了学习弹琴到底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钢琴语言。

罗维与格拉夫曼。

不在舞台上的时间里,我也会去到各地的养老院、医院、学校、教堂等地方,为那里的人们举办慈善音乐会,尽可能地与更多人分享古典音乐的乐趣,还为孩子们编配了舒伯特的四手联弹,和他们一起演奏。为了保持着良好的体力,我也会积极地健身,让自己可以经受住音乐会连轴转的日程。

俄罗斯音乐对我来说是另一番天地,它的语言、它的情感、它养育的人,都相对接地气了。俄罗斯人与生俱来的深情也好,悲情也好,都是很真实的感受。而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会去区分其中每一种悲情的不同,也许只是惆怅,也有可能是绝望,所以现在我会有意地去追寻音乐的深层涵义。

音乐会选曲

11月22日 周一 19:30

俄罗斯之恋—青年钢琴家罗维独奏音乐会

上半场

柴可夫斯基:杜姆卡,Op.59 “悲歌”

柴可夫斯基:浪漫曲

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

下半场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上半场的曲目,选自是学院派出生的作曲家,而下半场曲目选自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虽然前者和后者都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情怀,但各有不同,经过音乐学院正统训练的出身使柴可夫斯基和拉赫马尼诺夫有着德国音乐的严谨结构,和声对位法等作曲基础;而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等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则更强调音乐的效果,音乐更加民族风,绚丽夺目。

音乐会上下半场虽然都是俄罗斯作品,但他们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上半场充满着浓郁的俄罗斯式悲伤,在两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笔下被描绘的连绵不绝,淋漓尽致。从柴可夫斯基的Dumka“杜姆卡”开始,(也称为“悲歌”)。这种杜姆卡曲式,开头部分和结尾部是缓慢而悲伤的,有着浓郁俄罗斯情怀的民歌,中间穿插着有着强烈对比的快速乡间舞曲,犹如一幅有着悲伤底色的俄罗斯乡村画卷。从小生长在乡村,对着大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结,《F小调浪漫曲》表现的就是通过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歌颂,他对生命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而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又是不一样的,他擅长写那种宽广的句子。我弹的《练声曲》版本是改编过的,其中的结尾增加了很多琴键上的跑动,就像用来点缀的钻石非常闪耀。旋律最后出现在左手时,右手仍然在跳动着,是很有意思的编排。

当然还有以普罗科菲耶夫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乐派作品,他笔下充满暴力与金属敲击声的“战争”奏鸣曲,是二战他期间对于前苏联“斯大林”最强有力的反抗。它用不和谐的和声,讽刺的语气,描绘着战争那不可阻挡的来势,同时是对文明,对生命的残忍摧残。机器般的节奏贯穿始终,令人心寒。但同时普罗科菲耶夫如孩童般真挚的性格,如在冰雪中加入了可以将其溶化的人性光辉。

画家挚友的离世对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来说,就如同音乐中那一只最深沉的生命挽歌,把一生强烈的痛苦与欢乐瞬间凝成了心中一团冰冷的火焰。这套组曲,由第一首“漫步”开始,由我作为音乐博物馆的建筑师,引领着观众漫步在博物馆,驻足于一幅幅鲜活的音乐画卷前,如“侏儒”、“古堡”、“牛车”“墓穴”、“用亡者的语言与之对话”、“鸡脚上的小屋”等。“漫步”这一主题贯穿始终,穿插在一幅幅画卷之间,有意思的是它每次的出现都因为之前出现的画卷的不同,而不同。绘画本无声,音乐本无色,但在穆索尔斯基的的眼里,挚友的画是流动而鲜活的音乐。

2021年11月22日,让我们跟随钢琴家罗维,一起感受俄罗斯音乐的魅力。

(来源:琴台音乐厅微信公众号)

【编辑:戴容】

如果觉得《为弹琴而健身(她是热烈如火的新生代钢琴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