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做菜时 为何要后放盐(营养师:有3个优势 营养 更健康)

2023-01-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食用盐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调味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不仅可以用于增味,还能用于食材的保鲜以及防腐。所以是厨房的必备品。

此外,氯离子与钠离子在人体是控制水盐的平衡,也是人体健康所必须营养成分。当摄入过多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的人体,每天摄入的盐分不宜超过6克,而对于一些“三高”慢病患者,每天不要超过3克。

因此,在生活中因控制钠盐的摄入,除了少放盐之外,对于一些高盐的食物,如腊肉、咸菜、咸鱼、深加工食品等要少吃。对于酱油、蚝油、鸡精、味精以及一些酱料,含有较高的盐分,也要控制。

做菜时,一定要后放盐

除了控制盐分的用量之外,在做菜的时候,放盐的先后顺序也是很有讲究。

一些人喜欢在下菜之前,将盐放入油锅中,这样可以吃出焦盐的独特味道,也有人是在菜即将出锅或者出锅之后在放入盐,到底哪个更合理呢?

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来说,后者会更好,也就是在菜品即将出锅的时候,或者是在出锅之后再放入盐。

做菜时,后放盐有3个优势:

1、减少碘元素的蒸发

在过去。由于我国居民存在普遍缺碘的现象,考虑到盐是普遍家庭使用的调味料,所以在食用盐中加入的碘元素,因此也叫“碘盐”。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也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毫克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毫克/千克。

碘具有易挥发的性质,如果在下油锅的时候就开始放盐,或者是放入太早,碘元素就可能因此而大量甚至全部挥发掉。而在菜品即将出锅或者已经出锅的时候再放入盐,就可以更好避免碘元素的流失。

2、可更好地防止水溶性维生素流失

我们知道,一些新鲜的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多为水溶性维生素。

在做菜的时候,先放入盐,或者是用盐水来浸泡蔬菜,盐分就会渗入蔬菜中,与此同时把蔬菜中更多的水分给置换出来,同时也会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随着水分的流失而丧失。

建议,在清洗蔬菜的时候不要切开之后再洗,或者用水长时间浸泡,更不要用盐水来泡。在烹饪的时候,烹饪时间要尽量缩短,以免更多的维生素流失。

此外,在炒菜的时候,在菜品快要出锅或已经出锅的之后在放入盐,可以更好地保护食材中的维生素成分。

3、后放盐,保护营养,口感更加顺滑

不管是蔬菜还是肉类,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中有水,被细胞膜与外界“隔开”。食物“生”的时候,细胞膜是具有通透性,水可以自由进出,盐也不会受到多大的阻碍。这时候如果放盐,周围水中的盐浓度高,细胞中的水就会流出来,而盐会渗进去。结果,菜或者肉就会失去一些水,而盐进去了也就会更加“入味”。

然而,一部分维生素与矿物质会因此而流失。此外,因此而大量流失水分,食材就会变得粗糙,口感就会变差。当然咸味会更厚重。

因此,在菜快要出锅,或者是已经出锅的时候在放盐,尤其爆炒,煎炒炸、烧烤等食品,后放盐,口感就会更高些。

此外,后放盐,还能避免因油温过高导致一些有毒物质的产生。

所以,无论是从保护食材营养价值,还是从健康,美味等角度考虑,都是在菜品准备出锅,或者已经出锅之后放盐,更好些。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吧,关于先放盐与后放盐这个问题,不知道您怎么看。

如果觉得《做菜时 为何要后放盐(营养师:有3个优势 营养 更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