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夫妻吵架(丈夫将孩子从29楼扔下身亡)

2023-01-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6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0 分钟。

「来源: |孟子心史记 ID:zixuezhai」

9月15日,网传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Park湾小区一对夫妻吵架,丈夫将孩子从29楼扔下并捅伤妻子。

15日上午,该小区一名业主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15日早晨7:45到7:50之间,有业主听见楼下有人喊,“孩子孩子”。据事发楼层业主介绍,妻子受伤后在楼道中流了许多血,随后消防官兵与警方陆续赶到现场,“平时两口子就经常打架,今天早晨又打起来了,具体原因不清楚。”

Park湾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事发地点为该小区9号楼1单元29楼,今早夫妻疑似发生争吵,在吵架过程中,丈夫将孩子直接从29楼扔下,并持刀砍了妻子几刀,孩子在送往医院救治过程中已经死亡,妻子正在医院抢救中。

将孩子从29楼扔下男子已被警方带走,此前曾在阳台外和警方对峙意图跳楼。

老师发现学生被家暴却无作为,

最后孩子被父亲和奶奶殴打致死...

尚在读小学的孩子脸部被家人殴打至青紫,学校掌握相关情况后,却未按照相关规定向公安机关报告,最终间接酿成这名孩子不幸被家暴致死的惨剧。

9月8日,记者从省人民检察院获悉:因涉案学校相关负责人未按规定履行强制报告义务,该校副校长、安保主任已被追究相关责任。据悉,该案也是山西省首例因相关责任人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被监委给予处分的案件。

2020年,晋中市榆次区某小学班主任发现被害人脸部有青紫,经了解,系该学生被其父及奶奶殴打所致,但针对此情况学校却未按照规定向公安机关报告。2020年年底,被害人在家中被其父和奶奶殴打致死。2021年,该案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审理。最终,两名被告人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分别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对于疫情下的孩子们来说,除了要特别重视可能存在“童年创伤”的深刻影响,比如,本篇第二起悲剧事件(另可参考14岁初二女生遗言:「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以及受到“情感不成熟”或“操纵者”类个体的直接人际操控(最典型的可参杨永信回来了!还说:“傻家长也越来越多。”)。更需要整个社会给与积极关注,并时刻需要警惕→心理危机,比如本篇开始那起悲剧事件。

警惕→→→心理危机

从“心理危机”的角度,大家正在承受的“新冠病毒”疫情属于可导致个体及群体心理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之一,在这个笼罩全球的压力之下,其他危机影响因素影响力会增大,例如,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经济不景气成普遍状态。再加上,近期国家相关重要政策出台或相关行业的落实执行力度等社会政治因素与之叠加。个体综合压力,尤其人际关系冲突很容易骤然加剧,引发心理危机。但目前综合临床经验来看,普通民众并没有必要的危机意识。因此,平台结合近期发生的极端事件分享相关知识,以提醒大家保持自我觉察,甚至必要的警觉——

心理健康危机的迹象

以下是一些心理健康危机的迹象。要注意的是,这些迹象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正处于危机之中;相反,我们只是需要把它们当成线索,去给予关注并多一些了解。

1.退缩或冲动

心理问题最普遍的迹象之一是一个人明显地削减自己的正常活动。这一点可能很难判断,因为现在疫情原因,大部分活动都暂停了。退缩的类型包括:

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和朋友断开联系不回复消息不吃饭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过度警觉言行冲动易失控这些类型的退缩可能反映了抑郁典型的低能量、低动力以及低投入,或是高度焦虑者普遍存在的恐惧及回避。它们可能还反应了令人们想要掩饰的其他问题。

2.酗酒及其他物质滥用

一个人饮酒量及其他物质的使用量的变化可能是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饮酒量的增加是这次疫情中的普遍现象,所以仅通过饮酒量判断是否真的有心理健康问题会有点困难。

可以关注以下变化:

更频繁的饮酒,比如一周中大多数晚上都开始喝酒饮酒量变大,比如喝到吐字不清喝得比别人多(例如一次性喝完六瓶高度数啤酒,而其他人只喝一两瓶)酒精及其他物质经常被当事人用来减轻抑郁症或精神创伤的痛苦,或者用来减轻焦虑感。有问题的物质使用模式也可能反映出上瘾的倾向。

如果你的家庭有物质滥用问题的历史,要特别警惕。

3.近期重大压力

目前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刻,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更是如此。

虽然压力性生活事件本身不能算是心理健康危机的一种信号,但却是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佳预测因素之一,这些问题包括抑郁、创伤后压力、酗酒问题或过度焦虑。

疫情期间人们的压力可能包括:

丢掉工作或因工作引发情绪问题新冠所致综合压力确诊新冠家人确诊新冠家人重病且无法承受医疗负担高风险职业,如公共交通关心新冠患者生意失败,或关联性债务法务纠纷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冲突(本条或为上述事件直接诱因)财务困难或因财务引发纠纷对一个人来说,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产生延迟反应的情况并不少见。

例如,一些在重大创伤(如近期自然灾害,河南暴雨洪灾等,或危及生命的疾病)中幸存的人可能会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出现“延迟表达”,这意味着症状至少要到创伤后6个月才会完全出现。

1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DSM-5 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及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这组障碍与暴露于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关。个体可表现焦虑、恐惧症状、快感缺失、烦躁、外化的愤怒和攻击性及分离症状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于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之后,存在侵入性症状、回避相关刺激、认知与心境存在负性改变、警觉性增加,且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

适应障碍发生于应激源出现后3个月内,表现为超出应有程度的情绪反应或行为变化,应激源或其结果终止后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

反应性依恋障碍与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的诊断均需有严重的童年期社会忽略或剥夺史,但前者表现为抑郁及退缩行为,后者表现为脱抑制与缺乏社交边界。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

症状表现

2

核心特征

第一,直接经历或亲眼目睹创伤性事件,如性侵害或威胁到个体生命完整性的事件。

第二,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存在以下至少1种相关的侵入性症状:

①非自愿的痛苦记忆;

②反复做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噩梦;

③分离性反应,如闪回;

④接触与创伤性事件类似的线索时,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应。

第三,频繁、持续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

第四,存在以下至少2 种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

①无法记住创伤性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

②负性信念和预期;

③责备自己或他人;

④负性情绪状态;

⑤对重要活动的兴趣减退;

⑥与他人疏远或脱离;

⑦无法体验到快乐、满足等正性情绪;

第五,存在以下至少2种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警觉或反应性方面的显著改变:

①激惹的行为和愤怒;

②自我毁灭性行为;

③过度警觉;

④过度的惊跳反应;

⑤注意力难以集中;

⑥睡眠障碍。

第六,上述症状持续至少 1个月。

当上述症状反应出现少于3天时,不能诊断为任何疾病;出现3天到1个月,应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 其症状表现与PTSD类似。

3

风险因素

1.创伤前

遗传及气质的:6 岁前有儿童情绪问题(例如惊恐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的个体;女性及年轻人;有精神障碍家族史者。

环境的:经济水平较低,受教育水平较低,既往有创伤史。

2.创伤中

气质的:创伤期间或之后出现分离症状者易感性增加。

环境的:PSTD 与创伤的严重程度、个体生命受威胁程度有关,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例如,同样是被强奸,有的施暴者除了在肉体上,还会在精神上折磨受害者。

3.创伤后

遗传的:应对机制不恰当,对自己有负性认知的个体。

环境的:不断接触创伤源,以及伴随而来的负性生活事件,即能否离开带来创伤的环境。

4

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

①延迟暴露疗法:它是目前治疗PTSD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实地或想象暴露诱发患者的情绪与躯体反应,并鼓励患者通过讲述自己的创伤性事件及症状,讨论与创伤相关的想法及感受来进行暴露与脱敏,学会区分创伤性事件及其他相似但并不危险的事件,获得对情绪及躯体反应的控制感,并学习放松技术;

②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可使用 CBT识别并分析容易引起躯体反应的创伤相关思维及回忆,并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学会放松;

③团体咨询:将经历过相似创伤事件的患者聚集在一起,应用 CBT、延迟暴露等方法进行干预。

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治疗,例如让患者佩戴虚拟镜头观看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影像资料,如战争、强奸等,诱发躯体反应,并教会患者放松的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问答

Questions

Question1

PTSD 要求直接经历对自身有威胁、有伤害的事件吗?

创伤性事件必须达到威胁生命安全和完整性的程度,除了直接经历事件,还包括亲眼目睹事件、获悉亲友遭遇事件。

例如,美国军队中有一种工作叫做检尸官,负责将战场上散落的尸体部件大致拼凑完整后送还给死者家属。这类职业虽然不参与前线作战,但也是PTSD的易感人群。

Question2

如何鉴别 PTSD 与分离障碍?

分离障碍在现实生活中患病率较低,分离障碍常被滥用和过度诊断。分离障碍也常出现在重大创伤事件之后,分离可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一般患者遭遇创伤之后出现分离症状,常发展为PTSD。当符合PTSD 的全部诊断标准时,应给予PTSD“伴分离症状”的亚型诊断。

Question3

PTSD和ASD只是病程上的差别吗?

基本上只是病程的差别,症状持续3天到1个月诊断为ASD, 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诊断为PTSD,病程小于3天不做诊断。

长时间持续的压力,如长期的健康问题或长期失业,往往会产生累积效应。因此,你所爱的人在面对巨大挑战时会看起来很正常。

然而,随着压力的增加,我们的身心最终会感到挣扎,我们的神经系统也会持续保持高度警惕。可以制定计划定期检查身体情况。

当某个压力源也影响到你的时候,你也很难识别出某人对某个主要压力源(比如疫情)的反应。例如,如果你和你的家庭成员都面临财务困难,你可能很难意识到这种压力是如何影响他们的。

在这些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关注一下身边的人的情况。

4.难以完成自己的责任

你可能会注意到,你关心的人在家里完成的任务变少了,比如洗碗或倒垃圾。

如果他们还有工作,他们可能会比以前更经常地错过工作任务,或者错过最后期限。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不交论文和作业的情况。他们可能会错过预定的视频会议或迟到。

通常情况下,人们可能对每次失误都有一个看起来合理的解释——因为网站关闭,他们不能及时提交论文;或者因为他们把闹钟设置为下午而不是上午,所以错过了上午的约定。

或者他们用了一个万能的解释:现在外边有疫情!如果你觉得有更深层的原因可以解释你看到的问题,那就跟随你的直觉,记住你所注意到的整体模式。

5.缺乏自理

当一个人生活中遇到重大困难时,基本的自我照顾往往是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他们可能会停止定期洗澡,以至于有明显的体味。他们可能会停止照料自己的牙齿。

他们也可能每天都穿着同样脏兮兮的运动裤和T恤,看起来比疫情造成的状况更邋遢。

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人的食物选择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过去可能吃的大部分是健康食品,但现在他们可能靠快餐或含糖零食生存。他们可能会停止锻炼。他们的睡眠模式也可能恶化。

不幸的是,这些变化会使人的状况恶化,因为不良的饮食和缺乏锻炼会导致更糟糕的健康状况,这会使缺乏自我照顾的恶性循环一直持续。

想一想你所认识的人和你看到的其他迹象的任何变化,因为大多数人似乎在疫情期间改变了他们的自我照顾的标准。

6.世界观的改变

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些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微妙的变化。他们可能变得更加悲观或愤世嫉俗,很快就会看到别人糟糕的一面。他们没有用玫瑰色的眼镜看世界,而是用泥色的眼镜。

你可能会注意到他们与你互动时语气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世界和其他人的转变。诚然,过去几个月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考虑一下这个人在非常有挑战性的时期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7.无助感

如果有人对事情会好转表示不抱希望,那应该特别留意他。虽然现在很难感到有希望,但我们中大多数人相信,在之后某个时刻情况会好转。

希望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失去希望会让人沮丧。注意,倾听的说法包括:

“我就是看不到事情有任何改善。”“我想放弃。”“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我。”“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尝试——没有什么是管用的。”“毫无意义的——情况永远不会好转。” 以及,“我感到好无望。”虽然这些说法本身都不表明存在危机,但它们是值得关注的。失去希望会降低我们寻求帮助的意愿,以及会使我们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能让我们感觉更好的活动和关系中。

对于那些怀有杀人和自杀的冲动人来说,绝望也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虽然大多数感到绝望的人不会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绝望会极大地增加风险。

关于“心理危机”的基础知识及自助方法参考前后内容。可能如果自觉遭遇“心理危机”需要相关帮助,或试图去帮助特定遭遇“心理危机”的群体,请参考以下连接内容与指南——

生命,在危机关头相助相连

孟氏心法(服务指南2021夏至修订版)

「生命,在危机关头相助相连」

***正文段落及标题为主持人静怡原拟,「」中为我补充参考

第一段:当我们遇到心理危机时?

「心理危机来了」

1、什么是心理危机,有什么表现?什么事件容易引起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指什么?个体在危机中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心理危机是指当人们遭遇突然或重大的应激事件,运用个人常规处理处理问题的方法无法化解,而出现的解体和混乱的暂时心理失衡状态。

「两个层面含义:一、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二、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出现惊恐、害怕和悲伤、难过的感受,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而导致自杀的观念、行为等。」

***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个体往往会在情绪、行为、身体感知和思维等方面表现出和以往不太一样的症状。(详细请参考上文PTSD科普内容)

一般性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情绪方面

焦虑、恐惧,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安全的担忧(对家长或老师依赖程度增加);

不安情绪增加(异乎寻常地烦躁,喜怒无常);

过度唤醒(例如,睡眠困扰,或者易受惊吓);

情绪麻木(例如,似乎对创伤事件没有什么感觉)。

行为方面

活动水平增加或减少;

离群独处,不愿与他人接触;

注意力和/或专注力水平下降;

出现言语或行动上的攻击行为;

旷课,不愿上学,学业成绩倒退;

不信任他人;

对他人的言语理解和反应力发生变化;

重现创伤事件(例如说出事件、玩游戏或绘画时重现);

出现回避行为(例如,拒绝去让他们想起这件事的地方)。

身体感知方面

身体不适增加(头疼、胃疼、对轻微的肿块或者瘀伤反应过度);

食欲不振;

疲惫,没有精神;

感到紧张、心跳加速、出汗、肌肉紧张等;

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或者光亮反应过度或不足;

过度觉醒(如睡眠障碍、易受惊吓倾向)。

思维方面

难以集中精神、思维混乱、判断或组织能力减弱;

反复想起创伤事故的场面;

变得善忘,或者记忆力减退;

晚上做噩梦或白天反复出现回忆;

自责、担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尤其对亲近的人,比如家长老师和朋友);

出现关于死亡的描述或者提问。

总体来说,一般是在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下才会产生心理危机,概括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个体主观因素这两个大的方面。

其中主要包括——

(a) 客观原因:

1. 自然环境包括无法克服的自然状况的突变,往往属于重大社会性集体创伤事件,所以会给相关群体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目前的流行性传染病新冠肺炎疫情,从这个角度,以上恶性事件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受着它的影响。其他还有地震、干旱、洪水、台风或龙卷风等等。

2. 社会环境比如遭遇战争、革命、政变、武装冲突、政府重要决策变革、大规模恐怖主义活动、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等政治性危机事件;物价波动、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波动等宏观经济性危机事件;社会不安、社会骚乱、罢工、游行示威、小规模的恐怖主义行动、对相关价值的认同危机等社会性危机事件等。

(b) 个人风险因素。

1. 人格特征人格特征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会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刺激物的认知评价,决定着个体应对危机的方式和危机反应类型及强度。比如,神经质倾向、敏感内向的人格特征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比他人更容易发生心理危机,产生持续的、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

2. 认知评价人们对事物的心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世界的知觉和解释,也即认知评价。“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3.躯体状态对于癌症、脑血栓、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种躯体疾病患者,由于当事人受到疾病病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影响,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格外突出,常会感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同时,还会引发患者人际关系障碍,导致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各类关系紧张,最终诱发心理危机。

客观因素创伤性事件的特质影响程度取决于可预测性、持续性、规模及所造成的后果。一般来说,突发和意料不到、涉及严重伤亡和持续长时间的事件会对个体造成较大影响。

主观原因个人风险因素影响程度取决于是否身处危机事件发生现场、与当事人关系及个人的脆弱程度。一般来说,越接近事发现场、与当事人关系越密切、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缺乏社交支援或平日应对能力较弱的个体会较容易受创伤性事件影响。

2、您是怎样看待心理危机的?

危机与机遇并存,虽然危机是困境,并存在某种危险性,但这仅仅是其一个方面;同时,另一方面它也能转化为一种个体成长的机遇,如果当事人可以抓住它,则会成为个体应对危险的宝贵经验,进而实现个体应对困境能力的磨炼,转化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成长与变化机缘。比如,大众熟知的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身处危机之中,我们才会发现,所拥有的资源比想象中更多。”——William James

3、危机中的人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1.给予更多的人际间的关注和陪伴,增加危机当事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在时机适当的前提下,鼓励当事人说出心里的感受,耐心聆听他们的倾诉,然后加以安慰,一定不要勉强行事和急于给出意见。鼓励当事人运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兴趣爱好、梦、绘画、音乐等)。

3.不要对当事人隐瞒事实,也不要假装事件没有发生或事件并不严重。当事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不要回避讨论。尽量只谈论事实,并且解释的内容要适合对方的受教育程度和心智发展情况。

4.与当前事件有关联,过去曾经历过创伤或失去过亲人,有抑郁症或其它精神疾病、或有特殊需要的个体可能比其他当事人更容易出现严重反应。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有自杀风险的个体,给予更多关注照护。如果感到担心, 请向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5.在当事人需要并适宜的前提下,引导放松练习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在危机之后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呼吸、冥想等)

4、心理危机的危险信号?(比较严重的创伤,可能会有的过激行为)

「有哪些显著的症状,不可轻视,在提醒大家必须即时进行危机干预」

情感紊乱:自残、自杀倾向杀人冲动易激惹易怒性滥交酗酒

人际关系紊乱:无法信任他人、毁坏感、负罪感和羞耻感、孤立和隔绝

躯体化和分离性症状:崩溃、疼痛、麻痹、木僵、失控歇斯底里、失忆

第二、三段:绝望时的希望之光——心理热线或网络支持?

「天涯咫尺的温暖 无助中的心理支持」

2、当一个人绝望时拨通心理热线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什么?

「个体陷于心理危机无助时拨通心理热线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三重意义:

1. 当事人可以从中得到对现状的把握,对经历的危机事件重新认识,以及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有更好的应对策略与手段;困境类似个体受困于黑屋子或铁屋子,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可以帮助指出,甚至打开一扇窗、一扇门,找到一个生机出口或生命动力所在。

2. 将灾难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心理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帮助当事人脱离环境危机性,保证当事人安全,避免自我伤害及伤害他人;

3. 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恢复到当事人有能力识别自身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危机境遇中的个体实现了与他人与世界的连接关系,恐惧不安、孤独无助难以承受的状态被打破。求助者与危机干预人员合作探索可用的资源,找寻摆脱困境的路径,通过调动其潜在能量和生命力量实现危机化解。个体的转变会影响到家庭整个系统的变化,进而有益于所在社群。

重要性体现在三个层次:

①最低层次——安全,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殺、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②中间层次——能力,帮助当事人恢复以往社会适应能力,使其重新面对自己的困境,采取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对策;

③高峰层次——成长,帮助当事人实现把危机转化为一次成长体验并提高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来自陌生人的安慰和疏导为什么能挽救生命?

关注、照护、安慰、疏导……这都属于最基本的人类互动,既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治疗的灵魂所在,也是医疗保健的灵魂所在。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在2018年曾说:“一个人生命的铸成,需要无数生命的支援、补充、滋润和蕴化。”而犹太谚语说,我们的生活就是与人共处。我们的传统文化讲“仁者爱人”“医者仁心”“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核心都是在说,人们互相关注照顾彼此安慰等等是让生命活得有目的而且充满热情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哈佛精神医师凯博文教授:“它是美好和善良的源头,它让生命值得活下去。”

所以,一个人的关注、照护、陪伴、安慰、疏导确实非常有可能挽救另一个生命。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这样的努力都会成功,但它却是非常值得为之付出力所能及努力的一件充满人性温度的人间美好的事情。

4、危机干预的心理辅导员怎样化解危机?

「危机干预中的心理疏导专业人员主要做什么?」

***参考国外学者的任务模型,一般将复杂多样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环节或措施拆解、归纳为为3项连续任务和4项焦点任务。

***连续任务指综合评估、保障安全和提供支持,这是贯穿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基础性任务,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或者多次反复进行。

「评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对危机当事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保障安全:贯穿于心理危机干预整个过程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预防自残、自杀,以及自杀或他杀事件中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

提供支持: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初期及严重期这是首要目标,之后,还需要帮助危机当事人发掘自身资源并找到能够继续提供支持的资源。」

***焦点任务指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有些任务需要在某个阶段集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建立信任关系、重建掌控感、问题解决、后续追踪。

「建立信任关系:是基础性的联系与联结,表明危机干预工作者愿意站在当事人立场上并且显示出一种真诚的认同,并愿意陪伴危机当事人一起努力化解危机困境;

重建掌控感:主要指心理危机工作者帮助当事人调节对危机的反应。包含两个层次,1.帮助当事人在危机当下重建掌控。2.协助当事人不断提高重建掌控的能力。

问题解决:首要的重点是定义危机,因为要想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对危机进行很好的定义或解释。也就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需要学会从危机当事人角度去理解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后续干预策略或措施的有效性。完成首要部分后,便可以着手解决问题,制定计划、挖掘资源,逐步形成符合现实的措施。如果当事人可以全程参与这个过程是最理想的,至少也要获得其认同和履行承诺,这会帮助当事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同步获得自主性和掌控感。

后续追踪:这是一个确有必要,却存在很大难度的部分。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对待。」

综上,综合归纳如下,尤其当你不是专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时——

你可以怎样帮助……

那么,如果你知道或怀疑一个所爱之人正处于危机之中,你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1.不要尝试一个人去解决问题

首先,考虑和一个同样了解这个人的人一同商量一下,比如其他家庭成员,或者一个亲密的朋友。让对方知道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担心的是什么,并邀请他们分享他们与对方接触后可能已经注意到的任何状况。

你也许很难知道如何应对可能的危机,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因此与其他人合作是一个好主意。

虽然尽可能地保护个人隐私很重要,但在某些时候,安全问题是应当优先考虑的。所以,当你尊重你所爱的人对隐私的需求时,分享尽可能多的信息来描述你的担忧。

2.和你担心的人谈谈

不管你是否要和别人商量,都要和你担心的人讨论你忧虑的点(假设没有明显的理由不去这样做)。

选择一个双方都方便的时间(除非对方一直拖延你),尽可能不带偏见地描述你所看到的情况。然后邀请他们回应。你的目标是让他们知道你想帮忙,并且与他们作为团队来解决问题。

例如,你可以说,“我最近注意到你一周中每晚都喝酒,而且通常一次喝好几杯。这看起来和以前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一直很担心你。你最近还好吗?这种描述更可能引起积极和合作的回应,而不是像“你最近喝得太多了。你是酒鬼吗?”这样去质问。

这些谈话一般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要准备好接受一系列的回答。例如,对方可能:

如果对方觉得最近自己很好,TA可能会觉得你这么问使他很困惑。生气,也许是因为你的担心没有根据,或者是因为你的话正中靶心告诉你你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并向你讲述TA最近的情况可能因为感到羞耻而变得防御心很强3.对一定的羞耻感做好准备

羞耻感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常常伴随着心理上的困难,并且常常阻止一个人公开他们内心的挣扎。当一个人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且已经为此感到内疚时,羞耻感可能会特别突出。

注意到这些,以及让他们知道你已经注意到了这些,会放大这种内疚感和羞耻感。如果他们并不对自己的行为(如过度饮酒)感到自豪,他们也可能会感到羞愧,并可能从你的关心中听到谴责。尽可能表达清楚:不管他们因什么而感到挣扎,你都爱且支持他们。

4.留心你自己的焦虑状况

要意识到你自己因他人的福祉而产生的焦虑。当我们担心某人时,我们可能会在谈话间带来没有益处的能量,特别是当我们已经因为疫情而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

例如,如果对方看上去有些回避,我们可能会生气,从而使他们更不愿意分享。当然,指望我们会完全冷静是不现实的,但只要认识到自己对他们状况的焦虑,就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

5.和对方讨论你可以怎样帮助

如果出现危机,与对方讨论他们希望你如何帮助他们。可以选择的方法包括:

尽可能多地倾听如果不需要专业帮助,帮助他们想出一个自主完成的计划来应对危机对其他可能有帮助的资源进行头脑风暴,例如为正在治疗酒精依赖症的人举行“匿名互助小组”(大概率是线上的)提供实际帮助,比如承担一些责任,腾出时间让他们接受治疗搜索一些心理咨询师或其他有帮助的专业人士如果他们愿意的话,陪同他们一起去咨询 6.如果他们不想得到帮助呢?

仅仅因为一个人有危机并不意味着TA准备好了接受帮助。如果他们拒绝寻求帮助,请牢记以下原则:

尽量保持冷静。用自己的愤怒来回应他们的愤怒可能会降低而非提高他们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将眼光放长远一点。仅仅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并且不愿求助,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不会。这一原则假设没有紧急情况会发生,比如说自残风险。保持支持。确保对方知道你的爱和基本的积极态度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得到你认为他们需要的帮助。记住,最终的决定在他们手中。我们很不愿看到我们关心的人得不到帮助。我从个人经历中明白了这一点。对像“他们必须得到帮助”或“我必须说服他们寻求治疗”这样的想法要留意。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鼓励他们照顾好自己。即使对于孩子,也应让他们觉得自己参与了决策过程。照顾好自己。在你所爱之人的危机中,你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去寻找你最亲近的人的陪伴。如果你认为有帮助的话,不要犹豫去寻求心理咨询。一个对你很了解的咨询师可能会指导你如何处理你所爱之人的危机。

5、危机干预的心理辅导员最需要什么技能或者品质?

「危机干预中的心理疏导专业人员必需的能力及综合素养?」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是一门技术,所以就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以便为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或群体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当前的困扰。其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危机培训经历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基础知识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具有一定心理学、医学或其他相关专业(如精神病学、社会学等)的学科基础,掌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及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等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神经生物学、精神病学等医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协助当事人分析问题,了解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同时,具备广泛的社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当事人认识到真正困扰他们的原因,从而帮助其走出困境并促进其人格成长。也就是韩启德院士所言:“一个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与实践支撑,也需要与周围的人不断地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专业技能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接受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操作技能,将咨询技巧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熟练地应用于实践。能够使用共情等技术表达对当事人境况的理解并做出适度回应;能够把握谈话内容了解当事人的困境和心理发展变化;能够把控谈话方向,适时机敏地提出问题,引导当事人认识内心深处的症结;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矫正当事人某些不良行为。同时,要具备自我觉察自身平衡状态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内心平衡。

以美国PTSD研究中心提出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选拔标准为例,分为8项:

①具有临床心理卫生工作执照

②可以提供10-14天的全天服务

③能够适应工作时间长、条件差的艰苦工作环境

④具有良好的多元文化适应能力,能与不同种族、年龄、教育经历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⑤有应急危机干预经验和培训经验

⑥具有组织才能

⑦能够对灾难者、相关工作人员及社区人员展开心理辅导工作

⑧曾作为志愿者接受过相关危机干预机构组织的培训

此外,该中心还指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具备的4种工作技能(诚恳、倾听、共情与积极关注)和5项个性特征(富有进取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镇静、整体把控能力、对治疗的敏感性)

***危机培训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比于传统的心理咨询服务,对工作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以美国应急委员会曾推荐的一个综合心理危机干预项目为例,主要包括8个方面:

①了解危机和危机对个体及其相关人员造成的影响

②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操作方法,如简短治疗、PTSD治疗等

③了解不同危机时期、不同人群(如儿童、老人等)所需用的特殊干预方法

④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角色、责任和特点、资源

⑤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应对过程中个人、社区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⑥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压力管理与调控策略

⑦学会组建、运作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相关事宜,如寻找个案、在社区开展公共健康教育、利用媒体宣传心理卫生知识等

⑧了解整个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计划、开展情况及各组织间的协作沟通情况

***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心理危机干预除了是一门技术,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并不能把危机干预效能发挥到艺术水平,一位卓有成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

一个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否处理一个危机事件取决于他是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不管在日常生活还是危机情境中都能够保持坚强、乐观,有效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保持稳定、一致和完整。

二沉着冷静

危机突发让人始料不及,带来的往往是混乱和惊恐,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就是能够在混乱的局面下保持沉着、冷静。随时调适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础。

三快速的心理反应能力

一位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潜在的问题,以冷静的思考、理性的态度统筹大局,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要坚韧不拔,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会因为一时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信心。

四良好的适应能力

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要考虑地理学、人口学(年龄、性别、教育)和文化特征(民族、语言、宗教等)差异,特别是当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被派遣到不熟悉的地区或完全陌生的地方工作时,可能就会出现语言不通、文化碰撞的情况,任何无意义的文化或种族假定,都可能让当事人不满,甚至拒绝接收帮助。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当事人尽快建立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细微的文化差异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首要条件。

五创造性和灵活性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够不拘泥于规则和经验,根据不同情境、对象进行快速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灵活性地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创造能力与灵活能力是职业培训所不能提供和教授的,因此面对复杂的、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创造性和灵活性都是宝贵的财富。

六充足的体力、精力及耐力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并非在安静、舒适的心理咨询室,灾难发生后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多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就要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充沛的体力。例如,汶川地震心理援助

七成长潜能

在危机事件解决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也可能获得自我成长,其前提条件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要有成长和变化的意愿,这样每次的心理危机干预才能转化为内在的建设性潜力,自我成长才能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而完成。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自我成长是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决定干预效果的首要条件。罗杰斯认为“要想促进他人成长,个体自己首先必须要成长”也当包含这个层面。

八 其他特征

一位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除了具备上述的核心特征,还需要具备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和接受现实的态度;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善良、诚实、富有责任心;热情、积极、尊重他人;勇敢、果断、有胆略。

第四段:当我们遇到心理危机时,我们如何自助?

7、怎样自助?

「自助的前提及可能性?」

沉着冷静勇敢面对

自主调节适应能力

自主分析判断

我遇到了什么 我怎么样 我有什么可用 我能自己做到哪些

当下探索学习

主动探索和积极寻求支持

①适度锻炼

②保持正常作息

③保持饮食健康

④安排积极的活动,如阅读、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活动等

8、我们身边的支持系统可以给他(她)怎样的帮助?(具体可以怎样做)

「自助在互助中最容易受益?如何实现?」

关系保持:家人和朋友保持人际关系紧密联系

社交修复:社交维护 参加适合自己的互助支持团体 分享 体验

锻炼促动:一起锻炼 自然环境有氧锻炼 自行车或散步

刺激舒缓:避免酒精、咖啡因和毒品

饮食调理:健康饮食 平衡餐饮 尊重特殊需要

作息变化:尊重反常需要和超常需要

专业支持:网络资源及热线及远程医疗的配合求助使用

9、从您的角度出发,怎样做或者想,可以增强普通人应对危机的能力?

「给大家的建议:普通人如何增强日常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终生学习观念与师友学友切磋交流的习惯

兴趣爱好的坚持梦想理想志趣的守护

日常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与当下困扰有目的性探索结合

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维护与适宜交互开放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同理心与共情能力(怜悯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与保持(作息、饮食)

增加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

孟子心史记

本公众号秉承一贯的传统文化传习、社会自助互助、人文关怀、危难援助等宗旨,倡导基于人间温情、友爱的日常性自发、自愿、自主的学习交流、人际关爱等自助与互助之风习。

本公共号五项原则——

一、中国为家园,人类为本源,宇宙为根源;

二、关注人、社会和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三、支持理想人生,倡德才兼备、质朴无华;

四、居仁由义,乐善不倦,溯游儒释道之源;

五、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赤诚弘毅化忧患。

微信号:zixuezhai

如果觉得《夫妻吵架(丈夫将孩子从29楼扔下身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