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今日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也是养肝的好时节)

2023-05-04 分类:养生资讯

一壶汉方

大家好,这里是一壶汉方。今日清明。

清明节气是在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5°时,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6天。

清明解析

清明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在《岁时百间》有这样的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我国民间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我国广大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此时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暖风拂面,一派明朗清秀景致。

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鹤;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当真是一派好春光。

“清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此外,它还被称为“踏青节”。在24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扫墓活动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进行。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据说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所以在清明节日中,既有祭奠先人的怀古幽思,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极富特色的节日。

清明时节,天气虽然已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晴雨多变。这种天气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仍然要注意防寒保暖。此外,清明时节,由于气温的波动,也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肝炎等病症易复发的时候。因此,清明季节的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天人合一。

清明饮食:养肝好时节

清明时节自然界的万物都欣欣向荣、旧貌换新颜,阳气升发,应早睡早起以养肝。春季是“生”的季节,尤其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清明前后正是肝阳升发最旺的时候,所以很多人都表现出上火的症状。我们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肝火大”还会导致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睛干涩、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症状。

大自然中无处不存在着平衡的道理,既然此时阳气升发太旺,就自会有灭火的方法存在。像苦菊、苋菜正是大自然派来的“灭火员”。

清明时应慎食“发物”

通常所说的“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往往都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一般情况下,适量食用发物对大多数人不会引起不适或者疾病,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清明时人体阳气多动,向外升发,内外阴阳、气血运行容易波动,会导致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在这个节气,支气管哮喘、皮肤病、冠心病等疾病常有加重,如再吃了不当的“发物”,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清明时体内肝气特别旺盛,肝木过旺,乘克脾土,就会影响脾的功能,使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应慎食的发物包括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公鸡肉、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禽畜类,以及其他辛辣性味的食物。

饮茶正当时

因为清明时节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而且清明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色翠形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中国自古就有清明饮茶的习惯。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清明时节养生中最推崇的是品茶,尤其是“明前茶”。“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有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的功效。饮用“明前茶”有提神醒脑之功,如李时珍所说的:“茶苦而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清明前后还可以尝试喝一些古方茶。中医古方茶疗,配比不同的药物,具有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等作用。比如肥胖者平时可以饮用古方茶,能有效加速脂肪的代谢,减重塑身,同时还可以滋养肌肤等。

推荐食谱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食疗推荐:

三鲜荠菜豆腐羹

【原料】:荠菜200克、豆腐半块、冬笋50克、鸡蛋1个、猪肉末30克,植物油、盐、香油、葱、姜片、水淀粉各适量。

【制法】:1.将荠菜用开水焯烫一下,捞出攥干水分,切碎;冬笋、豆腐分别切丁。2.炒锅里放植物油烧热,放入姜片炒香后加入猪肉末煸炒至断生。再放入冬笋丁煸炒1分钟左右。加入切碎的荠菜翻炒均匀。3.锅中加入适量水,水开后加入豆腐丁。煮沸后倒入水,淀粉,待汤汁黏稠后再倒入打散的蛋液搅拌均匀。煮开后撒入葱花,调少许盐和香油即可。

【功效】:这道菜白绿相映,鲜嫩味美,具有补虚益气、健脑益智、清热降压的作用。

【性味】:笋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具有滋阴凉血、和中润肠、清热化痰、解渴除烦、清热益气、利隔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养肝明目、消食的功效,还可开胃健脾,宽肠利膈,通肠排便,开膈豁痰,消油腻,解酒毒;荠菜甘,平。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银耳鸭蛋羹

【原料】:鸭蛋1个,干银耳10克,冰糖适量。

【制法】:1.将干银耳用温水泡发,去杂、洗净,放锅中加水煮。2.煮一段时间后将鸭蛋打入碗中搅匀,倒入羹中煮沸,加入冰糖稍煮,盛入碗中即成。

【功效】:这道羹能滋阴润燥,可改善因阴虚、肺燥引起的咳嗽、痰少、咽干咽痛等症。

【性味】: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鸭蛋性凉,味甘、咸。入肺、胃经。滋阴清热、生津益胃。主治肺阴亏虚,干咳少痰,咽干而痛,胃阴亏虚,口干而渴,干呕,大便干燥等。

鸡丝烩豌豆

【原料】:鸡肉100克,嫩豌豆150克,植物油、淀粉、料酒、葱、姜、盐、高汤各适量。

【制法】:1.将鸡肉切成细丝,用料酒、葱、姜、盐调成的味汁腌15分钟;淀粉加水调汁待用;豌豆剥好洗净。 2.锅中倒入植物油烧热,倒入豌豆略炒,再把鸡丝倒入,快炒几下,加高汤或开水50~100毫升焖烧15分钟,再加入盐、淀粉汁,烩熟即成。

【功效】:这道菜能补益气阴、降压减脂,适合春季适量食用。

【性味】:鸡肉甘,温。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食少,泄泻,卞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病后虚弱。豌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和中下气,通乳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消渴,吐逆,泄利腹胀,霍乱转筋,乳少,脚气水肿,疮痈。

如果觉得《今日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也是养肝的好时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