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要阴阳平衡 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注意避免食补误区)

2023-05-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比如天地、太阳月亮、白天黑夜、寒暑、冷暖等等。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运动的,都属于阳;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静止的,都属于阴。阴阳双方此消彼长,盛极而衰,衰极必复。

自然界中阴阳彼此对立,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呈现着一种相对协调的状态,万事万物就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不断发展变化着。

对于人体来说,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如果人体内阴阳失衡,二者不能相辅相成,身体就会产生偏盛或偏衰的状况,造成各种健康问题。

《黄帝内经》有云:“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就是说,阳胜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阴胜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生命要达到活力健康的状态,既不能损阳,而只是滋阴;又不能损阴,而只是补阳。要调和阴阳,使二者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一天之中,昼为阳,夜为阴。白天阳气盛,宜运动、学习、工作;夜晚阴气盛,宜静神,安眠,不可妄动,让阳气休息,第二天才有好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观念。人的身体要顺应日月阴阳运作的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病。

春夏秋冬四季反映了阴阳消长的状态。

“春”是阳气处于生的时段,“夏”是阳气处于长的时段,“秋”是阳气处于收的时段,“冬”是阳气处于藏的时段。

春季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到夏季则阳气盛极,阴气伏藏;到了秋季,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下降,到冬季则阴气盛极,阳气伏藏。

如此循环,年复一年。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会随着自然阴阳之气的变化而相应的渐生渐藏。

春夏阳气升,阴气降,春夏宜养阳。春天应多食甘性微温之物,助春阳升发;夏天阳盛,应多吃姜、蒜等辛温发散的食物,以宣发阳气。

秋冬阴气升,阳气降,秋冬宜养阴。秋天宜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山楂、苹果等,收敛阳气,滋补阴气;冬天阴藏,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银耳等,以保阳气,益阴精。

《黄帝内经》中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就是说,寒症的人用温热的方法去调养,热症的人用寒凉的方法去调养。

食物一般被分为三类:寒凉类、平性类、温热类。

阴虚生内热。寒性食物对阴虚体质的人适合,寒凉性的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凉血等功效,如大多数水果、蔬菜等食物。

阳虚则外寒。温性食物对阳虚体质的人适合,因为温热的食物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功效,如大多数具有辣味的食物。

养生要阴阳平衡,不能乱补:

阴虚体质的人,为补虚吃补阳的药,比如人参、鹿茸等等,结果补的流鼻血,本来想养生,结果却养出病来。阴虚者,体内有热,再服补阳助火的药,反而是“火上浇油”,体内的火就更旺了。

阳虚体质的人,平日怕冷,可每天喝冷饮,吃西瓜、梨之类寒凉的食品,使身体更加的寒。

养生懂阴阳,该补阴时补阴,该补阳时补阳。各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根据不同季节,根据不同食物,来调养身体。

如果觉得《养生要阴阳平衡 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注意避免食补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