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现在大学生身体普遍气虚的原因

2023-05-15 分类:养生资讯

中医体质学说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与辨证论治 等核心诊疗理念,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气虚 体质是常见、基本的非生理性体质类型之一, 而基于中医四诊的相关研究却鲜见报道。为此,本文 从中医四诊客观化入手,并引入握力等生理指标,分 析气虚体质的舌象、脉象、握力等指标变化情况,探 讨气虚体质的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特征及形成机 制,为深入研究气虚体质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随机抽取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共计257例,根据 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患者,纳 入研究对象108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54例,年龄 19-30岁,平均年龄(23.99±2.15)岁。 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 类与判定标准》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 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 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 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 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

自20世纪70年代王琦等人提出中医体质学说以 来,该学说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日渐受到 各界的关注。2009年4月9日我国第1部指导和规范中医 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正 式颁布,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等9 种基本类型,但目前中医体质分型依赖于主观症状的 量表评价研究,缺乏有效客观中医评价指标的支持, 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的紧密性不高。气虚体质是 常见、基本的非生理性体质类型,在中医体质研 究中较为深入。现代中医学者对气虚体质的研究集中 在文献整理和理论探讨层面,而能作为气虚体质评 价依据的基础实验研究甚少,且参考气虚证来进行构 造动物模型,与气虚体质大相径庭。因此,开展中医 四诊客观评价气虚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医体质学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舌象、脉象的客 观化检测作为现代中医诊断技术的主要内容,其数 字化、标准化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客观评 价中医体质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应用现代中医舌 象、脉象诊断技术来采集、分析与挖掘气虚体质的 客观量化指标,将有利于指导中医药对气虚体质的 干预治疗。握力是个体在抓握物体时产生的力量,是 评价上肢功能及整体机能的重要指标。握力值可作 为判定个体日常活动能力的客观指标之一,在临床上 可评估疾病的损伤程度,评定治疗效果、功能预后、 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因而,准确的了解握力值对于 中医体质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气虚是指因全身或局部气的不足,导致脏腑组 织功能减退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 体弱、营养不足等原因引起。与健康组比较,气虚组 舌质颜色偏淡、偏暗,舌苔颜色暗而苍白。气虚则鼓 动血脉无力,血不上荣于舌,这佐证了中医学“舌为 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徵”、“气能生血”的观点。与 健康组比较,气虚组动脉血管紧张性和外周阻力更 高,舒张期面积延长,心脏收缩能力比较弱,气虚则 推动血液功能减弱,血液运行失常,停滞于体内,表 现为脉弱而无力,这与“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 脉”、“气能行血”的观点不谋而合。气虚组握力各 指标均明显小于健康组(P<0.05),说明气虚组爆发 力、耐力、持久力均小于健康组。气虚则脏腑组织功 能减退,故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故前臂外侧肌群和 手内在肌群的功能减弱。上述实验结果均与气虚体 质的发生机理相一致,这充分说明,将舌象、脉象、

如果觉得《现在大学生身体普遍气虚的原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