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乡村生活赋予我健康和力量

2023-05-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4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写在前面(2019年12月1日):

今天早晨5点起床,天气真的很寒冷了,开了烤脚炉,但手都被冻僵了。很期待明年的此时,住在自己家的有地暖的房子里。天气越冷,这种期待越强烈了。

下面这篇文章写于4年前,我刚搬家来成都时。回头去看,依旧喜欢,甚至当时简单朴素的图片,以及那时我还年幼的孩子的样子,我都喜欢,舍不得换掉。

时光飞逝,4年间倏忽而过。孩子们渐渐长大,我越发珍惜当下的每寸光阴。近日老代参加培训,连续2个周末不在家吃饭。我昨天告诉他,他不在家吃饭感觉真没劲,他问我真的是吗,我说是的。

的确,越来越专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琐碎,那些个在一起的每寸光阴。

下面这篇文章《乡村生活的价值》真心不错,最近我也经常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身心状况。我从小生活在呼伦贝尔的一个县级市,家在城乡结合部,算是与土地联接相对紧密的人——不过,这种联接不是建立在与土地的工作上,而是因为我这颗敏感的心。

我特别喜欢做节庆活动,与我童年的生活有关。

但是,另外一点是,我从小爱幻想,动脑子比较多。直到现在,如果不是因为我有意识做调整,我的生命力也主要用于思考。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或者想象,我的想法非常多,我的头脑从不停止活动。所以,从初中起我就开始出现睡眠障碍,到高中时比较严重并开始吃安定,但是最要命的是在大学阶段。

初中高中时我一直盼着上大学,那时活着特别有奔头。到了大学,我失望至极,我曾经不分昼夜为之努力的大学不过如此!大学带给我的失望乃至绝望不亚于曾经高考的失败。

所以,大学四年的所有时光,我几乎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生病。

所有疾病中最折磨我的就是失眠。无数个夜晚,我通宵达旦地睡不着,当我听着室友啪嗒嘴、说梦话、咬牙的声音时,我备受折磨。

大学毕业后我这种情况就有所好转。而睡眠再不会影响我的生活是在我生了大女儿之后。但我一直熬夜,我想,几乎极少有人比我更能熬夜:首先,我可以通宵不睡,白天照常工作和生活,但连续两三天后头还是有些昏胀,不过我落下的觉不需要补;其次,我睡得晚,我过去是凌晨4点以前入睡,后来意识到这样对身体不好,就慢慢地调整,到怀二姑娘时,我已经调整到夜里12点入睡。

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遇见谁都是有原因和定数的,尤其包括自己的孩子。我34岁多生老大,从有她开始做家务(在之前的几十年时光,我在家里从不做家务,即便是结婚后都少做);我在40岁那一天生老二,有了二姑娘以后,关乎我生命和健康的最大的转变是我开始能早睡,我甚至可以7点多就睡觉。

自从我早睡后,我就不能晚睡了,晚睡第二天状态就不够好,但仍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遇到事情时我通宵不睡也可以第二天坚持工作和生活,而外人是看不出我没有睡觉的。

我细细回顾我的生活和物质身体以及我的心理,我发现我比以前健康很多很多。尤其是,这五年的做幼儿园经历让我发现,我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强大的人。还有一点甚至感动我自己的是,我的内心很强大,我从不犹豫从不怕遇见的任何困难,视困难为契机。也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就遇不见难得到我的事,当每一次感觉困难时,我一定会在那段困顿时光后会遇见特别大的转机,从来都如此。

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心会决定一切。所以,我坚持做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当时间走到今年此刻,回想一直以来的经历,我发现,勇于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为之而努力,也注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但是,一切的一切,力量来自哪里呢?

我想,一定与我的童年生活有关,我清晰记得童年时的四季变化,我爱极了那些变化,每一次季节交替时我的内心都雀跃不已(由夏入秋时我还是会伤感),我期待未来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到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去生活一年,整整一年,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里的四季变化,只为与天与地更接近。

在成年后的生活中,我热爱变化喜欢折腾不甘于过一层不变的日子,也许,与我童年时热爱四季的变化有关,也许。

还有一点绝不能忽略的是,就是我在山上的四年的生活。我重新回到我的童年里回到天地间,我真实地站在大地之上。大自然带给我的力量,我没有能力用语言表达彻底,即便是下面这篇文章,我觉得都远远不够。我自己有过一个长篇在博客上,名字叫《春天一定会来》,写的也是这一主题内容,细心的人也许会从中有所感悟。

在这个时代,生活在城市里的很多人周末会带孩子到大自然里感受变化。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但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力量,人与自然的联接,只有在那里天天生活着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实,在这个时代,孩子能玩上水沙和泥巴也已经很奢侈很幸福了,但是,那些能在乡村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宠儿。

再过一个月,我就在山上生活整整四年了。过了第三年开始往第四年走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一种不同,那就是,我对我身边的很多植物开始有所了解,很多很多的植物,哪怕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但每次看到它们,在我脑海里会有完整的图景,我清晰地知道在每年的大概哪个月的哪一段它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路边那一片片的小树林,我清晰地知道到什么时间它们会是什么样子。我的小女儿,知道很多地方有三月莓,一路过那里,就指着那棵树喊。不管自然界如何变化,不管一颗树有没有叶子有没有开花有没有结果,我们都知道它是谁——我想起了安全感,这就是生活带给孩子的安全感的因素之一。

在我幼教培训没结束时,我一直很痛苦于一件事,那就是每年的四月初我必须得去参加培训,而那是植物长得非常快速的半个月。每一次我离开时播的种子回来时苗就已经很高了必须马上移苗了;我离开时幼儿园里面一片山上的树都是光秃秃的,象被大火烧过一样,回来时却已郁郁葱葱;每一次我离开时三月莓都眼看着成熟了,但回来时差不多都已过季……只有扎根在土地上生活的人,才真正会被土地和大自然滋养。是的,生活在山上和做华德福教育,我体会很深的就是我一直被滋养着。

当有人告诉我他身体不好或睡眠不好时,我最重要的建议就是让他生活在农村去,种块地去。

我们园里有几个孩子力气非常大,他们比我们这些老师力气都大,过去,也许恍惚中我模糊了力气和意志力的概念。

前年我到湛江的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我亲眼看见一个孩子只用几分钟就可以锯掉一根比我手腕还粗的木头后又继续用几分钟再锯断一根,时间大概也就五分钟左右。接下来我看到换孩子了,我以为这孩子锯累了,结果老师说是轮到了另外排队着的孩子——是的,当时孩子们都想要锯。我发现那里的孩子普遍都有这样的能力。

回到重庆后,我也拿来木头让园里的孩子锯,要知道他们的力气真的是非一般大的。但是,结果令我非常吃惊——做一件事情,哪怕是需要力气的活儿,力气可能都不是最关键的要素,而意志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把自己的思考转变为现实行动的因素。

我们园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做到一次性锯完一块同样粗细的木头,基本上,那几个力气大的男孩都只能锯三分之一就累得不得了要求去玩了。

这件事情很震惊我。我个人在带自己孩子和幼儿园孩子方面都更加注意意志力的培养方面的工作。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最简单易操作的就是我们带着孩子做事,做过日子必须做的事,比如洗衣(用手)做饭做清洁,而且坚持做。

我基本上相信,那些生活在农村土地上的孩子,如果他们从小跟随母亲做事的话,他们的意志力会非常强大,身心更容易健康。

我觉得我自己的特质与我童年生活在农村以及近几年生活在山上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在重庆的山上时,我一般9点左右一定会睡觉,早晨4点左右起床,中午不休息,白天一整天精神都特别好;但当我在成都生活时,我晚上10点左右入睡,7点左右醒来时根本不想起床,有时甚至会捱到8点多才起床,而且浑身不自在,呆上多少天就会有多少天不学习不进步。

也因此,我意识到,我根本不能适应城市里的楼房生活。

所幸在我的人生当中,我不怕变化喜欢折腾,我相信人生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只要跟随自己的心,为这愿望去努力。

我相信未来,未来的一切都是我们现在种下的因,以及我们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

期待此生永远生活在乡村,将我内心无尽的力量倾注在幼儿教育事业上。每一天,我都在体验着自由的美好。感恩乡村的土地赋予我健康和力量!

2015年2月7日晨于成都

乡村生活的价值

胡杨

在秋日阳光里,读被誉为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的奥利森· 斯威特· 马登的《奋勇向前》,其中“乡村生活的价值”这一话题在我的心湖“一石激起千层浪”

突然想起那天翻看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其中对居所说道:“居山水之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

古往今来,乡村生活都是文人雅士的追求,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乡村生活的价值越来越备受关注。

马登指出:“我们的城市文明时刻处于一种衰落状态,要不是经常来自乡村年轻人的持续涌入,带来全新的活力,城市人早已因为浑浊的空气而导致血液不纯,从而变得柔弱不堪。被污染的空气很快会影响健康,让身体出现退化,直到影响城市居民的体质与道德健康。”“乡村的优秀人才时刻涌向城市,被城市散发的柔弱气质所影响,直到他们的男人气概、活力与强壮的体质在两到三代人之间完全消失不见。”

他总结道:“城市的孩子之所以没什么足够的储备能量及动力,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乡村过上与土地为伍的简单生活。正是出生于乡村孩子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特殊的难以言语的品质,身体活力与心灵能量让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作者的这番话语看似有些言过其实,却也道出了当今存在的问题。以城市与乡村做对比,目的不过是强调——当人们越来越远离土地、阳光以及大自然,无论身体还是心灵上都会出现匮乏与贫瘠。

因为“乡村的花岗岩,高山,山谷、小溪,成长的庄稼每时每刻带来的奇迹,都给他的身体注入无限的潜能,让他的血液融入更多的铁质,让他的品格更加坚强。如果力量不是来源于土壤,那也几乎是源于与此相关的物质。强大的品格与土壤、山丘、高山、山谷纯净的空气以及阳光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联想到一项心理研究发现:“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童年的结果。”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童年的乡村生活也许功不可没。

我出生在新疆建设兵团,童年的记忆是《风吹麦浪》,是一望无际的向日葵、油菜花,黄灿灿的麦跺以及瓜果飘香……多年前在精英博客被摄影教授李蔷的一幅黑白照片打动,我怎么看都觉得那个背靠麦草垛、忽闪着大眼睛且一脸迷茫的小女孩是自己。

记得小时候,季节是从脚下开始转换的。春天来了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脚下的土地越来越柔软了,到4、5月份地上会出现翻浆现象,脚踩下去就是一个凹陷,好玩又可恨。因为根本无法骑车上学,只能徒步……穿过农田和树林,走一个小时左右去学校,中午还要回家吃饭,下午再去学校。

最近买了心仪的一双纯手工皮鞋,回家在微信上“显摆”写道:“好鞋对于我这个喜欢行走的人来说太重要了,而鞋好不好,就在于它能否让我的脚足够地接近大地,充分感受大地的质感,行走时在穿与没穿之间……”

的确,我就是一棵行走的树,而爱上行走其实就是“贪恋”与土地、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妙感觉。而户外是我生机勃勃的另一个存在,只要行走其中,就感觉全身的细胞都被万物激活了。那可能是天边的一朵云,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树,夜空中的明月,雨后地上的一只小蜗,甚至飞翔而过的小鸟儿……我无法一整天在屋子里呆着,即使PM2.5爆棚严重雾霾天气,我全副武装也要出去走走、看看。

而这种接地气的生活让我越来越强壮。感觉确如作者所言:“我们身处在自然的神秘旷野与美感之中。小草、花朵、与果树每天都在外面眼前上演着奇迹。大自然在一座安静的‘实验室’里上演着奇迹,谁也听不到它的声音,但我们能看到这种神奇的力量及其美感。”

这也正是庄子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而行走其间、用心体会,你就会感同身受“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与“乘万物以游心”意境。

马登说,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血液融入了更多的铁质”,这一点让我回想年轻时代,特别是大学时期,自认为缺少温柔贤淑纤弱的女性品质,总想甩掉简单直接、单纯质朴的性格,而更像一个淑女。

感谢岁月,在吹弹可破的年龄没能让自己沦为“环境的复制品”。正如作者所言:“身体活力、力量与身心的动力在与土壤最为接近的人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一旦某人的生活方式变得不自然,处在非自然状态,他就开始逐渐退化,变得柔弱。”

“正是大自然母亲与乡村生活赐予我们活力、动力、勇气及其他让我们成为真正男人女人的气质。我们从乡村能获得坚强、持久的品质,而城市的非自然生活则让我们不断弱化,渐渐失去活力。”

我个人的感受是:乡村生活给予我们强壮的根系,城市生活开启我们心灵的智慧。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实在不必因噎废食。因为你完全可以“生”在城市而“活”得很乡村。

“很多人攒钱多年只是为了到欧洲的艺术殿堂欣赏一下,看看大师们的杰作。但是,他们从未认真地留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作,在山川、日落、花朵与植物这些事物中,就在他们家门前的地方,就能欣赏。”

那天在《为你读诗》听李健读雨果的诗《当一切入睡》:当一切入睡,我常兴奋地独醒,仰望繁星密布熠熠然烧的穹顶,我静坐着倾听夜声的和谐。时辰的鼓翼没打断我的凝思,我激动地注视这永恒的节日—— 光辉灿烂的天空把夜赠给世界。我总相信,在沉睡的世界中,只有我的心为这千万颗太阳激动,命运注定,只有我能对它们理解。我,这个空幻、幽暗、无言的影象,在夜之盛典中充当神秘之王,天空专为我一人而张灯结彩!

读到“天空专为我一人而张灯结彩”时,无数的美妙时刻奔涌而来。而这样的时刻存在于你心无旁骛、活在当下的瞬间,存在于每一个觉醒者的身边。

如果觉得《乡村生活赋予我健康和力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