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8旬农村老人用柿子做美食 能放一冬天(春节吃着像吃冰淇淋)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说起红柿几乎人人皆知,它的味道可以说是抵挡不住的诱惑,秋天成熟的柿子只有完全发软才能脱涩,智慧聪明的先人们便发明了好多种的加工和制作方法,其方法不外乎温水泡柿子,用苹果或者柴火熏柿子,可是这两种办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柿饼加工便应运而生,柿饼独特的味道深得大家喜爱,可是毕竟失去了柿子原有的味道,似乎储存柿子便成了难题,生活在山西省稷王山区的人们经过千百年的尝试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既能保留甜美的柿子味道还可将其储藏时间延长到春天,甚至口感更加绝美吃着如同吃冰淇淋一样,近日,摄影师便走访到了一位精通此道的8旬农民大爷,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的。

在稷王山区的黄土丘陵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旱垣地区,靠天吃饭的先民们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生活方式,柿子树生命力极强耐旱是它最大的特点,在山沟里丘陵山到处都可以看到柿子树的身影,他们对上天赐予的一切可食性物产几乎利用到了极致,柿子的加工储存方法就是典型的佐证。一行人常年行走在这一带山区拍摄记录民俗,自信对当地山沟了解还是比较清楚的,周六的中午经过一个山村,路边黄土崖上红红的柿子条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定睛观察竟然在土崖下发现了一户人家,远远望去似乎有两位老人在干着什么活,大家便沿着一条小道走了进去。

蜿蜒的黄土小道长长走过了600多米后,从一个小土门楼里走进了老人的家,黄土小院保留了当地人以前的窑洞式建筑结构,院心中放满了一些杂物,看样子应该是前段时间大雨惹的祸,两位老人专心致志在一堆砖头旁边干着什么,“大爷奶奶忙着哪?这是干什么呀?是拆迁吗?”W老师的话音过后,老人抬起了头看着我们,略有迟疑便招呼着大家坐下来,热情地和我们拉呱了起来。

大爷姓王,今年整整80岁,他坐在凳子上一边干活一边回到了我们的问题,老人家说这个小土窑院子是他家以前的老院子,黄土崖上就是他家的新院子,人老了很怀旧总想回到这山沟沟的土窑里,冬暖夏凉接地气住着很舒服,前一段时间的大雨冲垮了南边的土崖,下边的一间厨房没有幸免,女儿把他们转移到了上边的院子里,这里就一直扔下了,这段时间天气一直很好,便每天下来清理清理杂物,还是想重新搬下来冬天住在这里,今天的活就是和老伴搭个凉衣绳,马上就完了。听说我们是来拍摄民俗采风的,老人便把我们当成了记者,立即放下手里的活,招呼着大家到上边院子去坐坐,吃吃他做的美食甜井水泡柿子。

长长的斜坡一侧设有一条绳索,这是以前大爷给老伴做的,王大爷看上去腿脚有点不太利索了走路的时候还需要拄着一根木棍,听他说这是前几天骑着电动车带着老伴去赶集,在路上避让车辆的时候不慎摔倒了伤了左脚,按说要好好在家里休养的一段时间,可是自己闲不住,总想把土窑收拾收拾在里边过冬。奶奶说他们有1儿1女,儿子一家在北京,女儿家家在当地,前几年老两口曾经跟着儿子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适应不了才闹着回了家,现在平时生活有女儿照顾,年纪大了就是吃吃喝喝过日子,生活很传统,虽说现在啥也能买到可是还是喜欢过先前的农村生活,上边的院子里就是储藏室,越冬的美食都放在里边。

话题自然也就到了柿子上边,奶奶说当地黄土山区常见的就是柿子树,上千年上百年的老柿树很常见,其品种多为一种叫做蝇点柿的老品种,柿子不大可是很甜,外皮上有一些黑点状如同蝇虫留下的印迹,城里人不懂总以为是病其实这是成熟柿子的标志,以前人都用它做柿饼,这些年村中几乎都是老人干不动了,柿饼加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很多柿子每年都烂在树上没人要,自家也是这个情况,霜降前后就是加工柿子的最佳时间,他和老伴做了一点柿饼,只是够家里吃,大多数都是留给孩子们的,按照以前的习惯还特意用水泡了一缸柿子,这个能放到来年春天,是一种很少人掌握的技术。

建在黄土崖上的新院子其实也不太新了,王大爷说之所以称为新院子其实也就是和土窑院相对而言,上边的院子是青砖瓦房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孩子们长大后这里边很少住人了,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回家来偶尔小住,大雨下塌了窑洞一部分院子后,他们老两口才有重新搬了回来。

老人家泡的甜柿子存放在了房间里,大爷招呼大家坐下,奶奶走进房间开始为我们捞柿子,她说今年和往年一样泡了一小缸,可能是今年雨水多的缘故,柿子水分也非常大,泡出的柿子有小部分有点腐烂,不过不影响口感,吃着还是凉甜凉甜的,这泡柿子最特别的水里能泡一个冬天,到了腊月里就会发软,捞出来稠糊糊的果汁吸进嘴里就像城里人吃的冰淇淋一样的口味非常爽,小孩子们最喜欢,当人大人也爱,特别是偶尔又上火现象,吃上2个凉甜的泡柿子还能起到泄火的作用,这个办法用了半辈子特别灵验。

王大爷说这个水泡柿子有一定技术含量,不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他的技术是祖传的,泡柿子首先选择好柿子,一般要求果个完整,不能有任何磕碰伤或者发软的柿子,并且成熟度在8成以上;其次泡柿子的水也很关键,一定要选择水质甘甜的井水,当地有个叫三路里的村子有一眼水井,这口井水最佳,炮制的时候还要放进去少量的食盐,主要是起到杀菌的作用;第三放柿子也是关键环节,一定要先倒水后放柿子,并且还要一个一个放入,避免造成磕碰伤口;第四泡柿子器皿的选择最好是以前的放进水缸或者瓷瓮中最好,一旦柿子倒入,就要密封,不能再搅动。一般的时间就是半个月左右就能食用,这个时候柿子果肉还保持一定硬度,只有到了腊月才会发软,有冰淇淋的口感。近些年也有人发明了盐水加明矾的水泡柿子,提高了柿子的保存时间,可是自己不赞成,毕竟这样不是原生态的办法。

我们品尝了老人家的泡柿子,已经有凉甜的口感,感觉非常的爽快,异口同声的称赞,奶奶又从房间里拿出了她藏的软柿子,自然状态下存放的软柿子的口感要比泡柿子差了许多。大爷继续给我们介绍这泡柿子的事情,他说现在集市上已经有人大量出售所谓的泡柿子,都是为了追求利益大量制作的,听说用过什么化学药水一类的东西,看着柿子保存得很完整,也有一定硬度,自己尝过总觉得和用井水泡出来的口感差点,人家具体用了什么办法自己也不太清楚,当然也就不好发表具体的意见,总之他不支持用药水泡制,还是坚持传统方法的好。自己泡出来的柿子在村子里很有名气,过年都要送出去好多给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前些年有外地游客曾经品尝过,吃过要给100元买走1斤要带给家人吃,他没收钱就送给了她们,后来几个人第二年甚至又专门跑来吃了一次。

王大爷和老伴现在住在农村养老,虽说已经不种庄稼了,可是依旧坚持自己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吃的都是女儿送来的当地粮食和蔬菜,为了锻炼身体和方便,他们在黄土崖上还种了2分大的一块小菜园子,里边有各种时令蔬菜,今年雨水好种的红薯产量很大,自然是吃不了的,他们就自己动手做成了红薯淀粉,现在已经在院子里晾晒的差不多了。

话题又到了柿子上边,大爷非常感慨,他说自己要是再年轻一些就要抓住商机,多只做一些个传统方式泡出来的柿子,可惜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村子里年轻人很少了也无人愿意学这种老办法,看来自己总结的好方法无人继承了。田野里的老柿树不少,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加工柿饼也好制作泡柿也罢都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最好利用方式,不能白白浪费掉了,可是现在也很无奈,孩子们总是要出去打工的,毕竟打工来钱快,如果有人愿意学习他非常乐意教上几个徒弟,能把这个千年的泡柿子技术流传下去。

聊天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看看已经到了饭点,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留下来一起吃个午饭,为了不给他们又添麻烦大家客气地谢过了老人家,大爷奶奶把我们送出了家门,告别的时候嘱咐我们下次再来,特别是春节时候一定要来再品尝品尝他家的冰淇淋味道的泡柿子。听起来不过这是一次很普通的乡间游记,可是泡柿子这种传统的技术的慢慢消失其实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的老手艺老行当都在消失中,井水泡柿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消失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冬季和春节能吃上一口冰凉甜软的冰淇淋口味泡柿子,那将是一口满满的乡愁和家乡无尽的回忆。【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关注】

如果觉得《8旬农村老人用柿子做美食 能放一冬天(春节吃着像吃冰淇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