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全民健康自信)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健康长寿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健康中国战略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平崛起、可持续发展等战略一道,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策大纲。

人民健康的核心指标最终检验标准,不是医疗发展水平,而是人均寿期。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在世界排第73位,与排在前列的国家相比有8岁的差距,若按5年增1岁的速度,需要40年才能赶上。如何才能加快速度早日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国家的人均寿命水平?笔者认为唯有认清差距,找出原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信心奋起直追。当今普遍流行的“攒钱待治病”,“医疗依赖”等观念,都是没有健康自信的表现。先拿健康换金钱,再拿金钱换健康,是典型的健康不自信的逻辑,结果是得不偿失,丢了健康。其实,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度,至少有5个理由可以让我们树立起健康的自信。

首先,中国的人均寿命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茅。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20年的77岁,71年增长42岁,实现了平均每10年增长约6岁的速度,创造了人类史上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类寿命的提升典范,成为近70年来世界人均寿命提升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经济稳步发展,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正在大步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的平均寿期将会继续大幅提升。

第二,世界最长寿的地区在中国境内。大家印象中最长寿的国家是日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在中国。根据全球知名商业杂志《CEOWORLD》发布的“2020年全球预期寿命排行榜”数据显示,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瑞士和新加坡,其人均预期寿命分别是84.63岁、84.43岁、84.04岁、83.39岁和83.36岁。我国香港是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澳门也排在了前列。事实说明中国人可以实现更加健康长寿。

第三,“病前”的养生文化源于中国。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最长寿的国家和地区多集中在亚洲,而不是医疗产业发达的欧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亚洲有悠久的养生文化的滋润。养生文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养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病前强体,不是病后治疗。养生文化主张重人贵生、天人相应,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追求延年益寿、无疾而终。善于从“寒、暑、心、动、吃”五个方面来预防病灶、病苗出现。养生文化是主动的健康文化,不仅滋养东方,也一定会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利用“食物偏性”应对“肌体偏性”是中国原创。食物偏性,是指食物中所具有的可以矫正肌体失衡的元性特征。2000年前的神农尝百草,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可食物质,还发现了食物偏性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作用关系。中国人在利用食物偏性应对失衡、欲病、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今天,大家都知道健康离不开发达的医疗条件,但很少有人知道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医前”。在中国,利用食物偏性管理肌体健康,不仅存在于中医药的专业领域,更重要的是还存在于民间,存在于百姓日常生活习惯之中。

第五,关照个体趋准值的膳食指南诞生在中国。2019年6月,在日本大阪G20首脑峰会的后援活动“世界食学论坛”上,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提交的“表盘健康膳食指南”,得到了来自20国集团成员的认可,并更名为《世界健康膳食指南》作为论坛成果正式发布,推荐国际社会使用。该指南归纳了东方和西方的膳食方法,首次提出了从吃前、吃中、吃后3个阶段,从食物摄入的种类、数量、温度、速度、熟度、频率、顺序等7个维度来把握的整体观,在尊重每一个人的肌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既推荐群体平均值,又追求个体趋准值。为每一位地球村民,提供了一个既科学健康,又通俗易懂的吃事方法参考。在2020年12月“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食学论坛” 上,这一指南再次被向国际社会推荐使用。这是一个中国人更容易理解和受益这个健康工具。

上述五点,是我们树立全民健康自信的五块基石。健康的本意就是没有疾病。在中国,健康文化就是养生文化。养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繁衍昌盛的重要基石。养生文化的目的是养生不病、养生防病、养生少病。养生文化提倡养护身体、顺应身体,倾听身体的声音,不过度干扰身体,养生文化讲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动静有常、情志有节,这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法则,这是跳出“先拿健康换钱,再拿钱换健康”的商业文化怪圈的最佳方案。鼓励全民学习践行养生文化,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因为吃并非只有“充饥”一个作用,还有三个重要作用常常被忽视。首先是“转肌”,我们的肌体都是由食物转化而来的,无论是肌骨肤发,还是脏腑血脉,乃至体温体能,等等,无一不是由食物转化而来,没有食物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何乎健康。食物的数量、质量以及吃事方法等都和肌体健康相关;其次可以“致疾”,所谓“病从口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吃而带来的疾病称为“吃病”,这是依病因而命名的。例如缺吃病、过吃病、污吃病、偏吃病、厌吃病等,吃病是人类疾病的一个重要组成。其中“过吃”已经成为我国许多慢性病的根源;第三可以“疗疾”。开展食学通识教育,学习如何喂养好自己的知识,与学习数学、语文同等重要,也要从学生抓起。

树立全民健康自信,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养在医前”“食在医前”的正确健康理念;有利于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出现,减轻家庭负担;有利于大幅节省医疗资源,提高社会发展总效率;有利于大幅减轻国家医保负担,助力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快提升国民平均寿命水平,提升美好生活质量。

树立全民健康自信,是践行健康中国的有力抓手。当今有一种倾向,一谈到健康必是医疗,这种观念极大地阻碍人们的健康自信。其实医疗不是健康,只是健康的补救。树立全民健康自信,从“病前”着力,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力求在“第二个百年”(2049年)到来之际,以每5年增加1.5岁的速度,实现全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跨入平均预期寿命先进行列,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 刘广伟)

如果觉得《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全民健康自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