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人口老龄化+需求多元化(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抚养比提升,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基本养老金支出持续攀升。同时,随着人均 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老年人群对养老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养老金融业、养老房地产业等发展有限,无法满足更高的养老需求,也无法提升大众养老质量。因此,亟需加速发展以养老金融业、养老房地产业、养老服务业(包括医疗、康复、照护等)为核心的养老产业,以商业养老满足更高的养老需求、提升大众养老质量。由此可见,我国潜在养老市场空间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展。

基于此,我们推出《养老产业专题研究》系列报告,从 1)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2)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现状、3)海外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经验、4)我国养老社区案例分析及海外经验借鉴等四方面入手,力图多角度分析探讨我国养老产业的潜在机遇与未来发展方向。本篇文章我们从养老产业链出发,着重探讨养老产业的发展背景、政策支持以及发展现状等内容。

一、 养老产业: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1.1 基本定义: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养老产业是指以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等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养老及相关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养老产业包括养老金融业、养老房地产业、养老用品业和养老服务业四个部分,其中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行业和养老房地产业主要为老年人群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养老金融业除了为老年人群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外,还包括为年轻人群老年期做好安排的养老金保障和对养老产业进行投资的金融活动。具体来看,养老产业四大组成部分中:

1)养老金融业:从狭义上来看,养老金融是指由有关金融监管机构统一管理、以解决养老问题为目标、以养老产业为依托,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养老住房反 向抵押贷款、养老信托、养老基金等金融服务方式组成的统一体系。从广义上来看,是指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养老需求而开展的各种金融活动。具体包括:①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② 金融机构围绕老年人财产管理需求而进行相关金融服务;③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投融资及其发展;④ 健康管理、法律顾问和财产保障等创新领域。

2)养老房地产业:从事与老年人及全体公民老年期相关联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产业。 从居住属性讲,主要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老年社区、护理院和老年人原有住宅等建筑设施以及相关配套措施。

3)养老服务业:提供各类动态服务以满足老龄需求。按照服务内容分为日常生活服务、经济理财服 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护理、旅游交往、精神文化生活、法律服务、临终关怀和长期照护服务等。

4)养老用品业:为老年人提供各类适老化实体产品。按照产品需求细分为日用品、服饰、辅助生活 工具、助行器材、电子电器、保健用品、医疗器械、康复器材、医药用品、护理用品、文化用品和 殉葬用品等。

1.2 政策演进:以养老服务为核心,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养老产业发展目前以政府推动和政策指引为主,社会资本参与有限,正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养老产业与多产业融合,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并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养老模式。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养老工作 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体系建设和发展模式。此后更加密集地颁布关于养老服务及养老产业的有关政策,重点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6 年起,更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并逐步完善智慧健康养老发展体系、商业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推进养老金融、养老地产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 203个城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 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扶持互联网+ 养老、物业+养老、医疗健康+养老等新业态的发展,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养老+健康管理”的业 务模式提供政策支持。(我国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政策梳理,详见“六、附表”)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险业尤其深入参与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现已成为第一 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受托管理、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提供和养老 产业投资等的中坚力量。具体来看:

1)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中,截至 2021 年 5月末,21家基 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中,共有 6家保险机构入选,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2)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中,截至 2020年末,保险业共为 7.6万家企业提供受托管理服务,累计受 托管理资产 1.15 万亿元、市场份额达 73.4%;

3)在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中,目前我国个人 养老保险的主要形式为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上海、福建及苏州工业园区于 2018 年 5 月率先开展个 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 2020 年 4月,共有 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公司出单, 累计参保人数 4.76万人,保费收入约 3亿元,总体规模较小。广义上来看,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也是 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20Q3,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仅 551 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 费收入仅占 2.1%,仍远不及海外发达保险市场(如美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占比 约 50%,而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 35%)。

4)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保险资金充分发挥期 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等特征,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积极投资健康、医疗、养老社区等项目。

二、 发展背景: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产业需求巨大

2.1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加快增长

2.1.1 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未来或将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按联合国标准:国家 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 10%,或者 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 7%,意味着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1851 年 60岁人口占比超过 10%,其他发达国家紧随其后,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分别于 1929年、1932 年、1942 年和 1971 年先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我国于 2000年起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呈现高龄化特征。根据 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我国 65岁及以上人口达 1.91亿人,占比 13.5%,老龄人口数量庞大、占比快速提升。人 口结构抽样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 80岁以上高龄人口在 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占比 17.42%,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预计,2030 年 60 岁以上老人占比将到达 25%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中国将有 35%的人口超过 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2.1.2 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快,现已进入加速推进期

1)从老年人增速来看,2019年我国 60岁以上人口 2.53亿人(YoY+1.76%),65岁以上人口 1.76 亿人(YoY+5.67%),而总人口增速仅0.33%、60岁以下人口增速仅 0.02%,老年人口增速远超总 人口增速。

2)从老年人口占比增幅来看,2019年老年人口占比较 2000年提升 5.47pct,比全世界同期增加值 (2.1pct)高 1 倍多。 3)从老龄化加深速度来看,根据 2020 年人口普查结果,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3.5%,预计 我国从进入老龄化到进入老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重从 7%增加到 14%)的时间将不超过 23年, 将成为世界上经历时间最短的国家。

2.1.3 老年人口抚养比提升,赡养压力大

未富先老,赡养压力大。“四二一”式家庭结构和精英化育儿观念下,老年人群的赡养压力凸显, 对传统养老模式造成一定冲击。截至 2019 年,我国平均家庭户人口 2.62 人,较 2010 年减少 0.48 人;老年人口抚养比高达 17.8%,持续提升。同家庭户规模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差距逐渐扩大,未来的家庭养老负担将会进一步加重。我国 2019年 65岁以上人口占比 12.6%,老龄化程度与美国 1991 年、韩国 2015年的水平相当。彼时,其人均 GDP 均约 2.5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 1.5万美 元;而 2019年我国人均 GDP 仅 10217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仅 4449美元,存在较大的“未富先老”问题,老年人群的养老金来源亟需扩充。

2.2 养老需求多样化,但养老金储备有限

根据《2019 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人均养老消费持续增长,养老需求多样化。截至 2018年,我国老年人人均消费中,日常消费占比 61%、医疗康养占比 22%、社交 娱乐占比 13%、养老金融占比 4%,其中医疗、社交、娱乐和保健领域近年增速最快。随着老年人 群体对社交、娱乐、陪伴等需求的日益强烈,养老需求将逐步转向第三方提供包含关怀访视等服务 在内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因此,食品、医疗、营养保健是老年人主要消费需求,照料服务、旅 游服务、适老器械、网络消费等未来将成为老年人消费新的增长点,将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人口老龄化加速下,制度性养老金储备总量不充分,或将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有待商业养老补足补全。据人社部统计,截至 2019 年,我国养老金总规模达 11.6 万亿元(含社保基金 2.6 万亿 元),但增速近年来逐步下滑至 10%左右;养老金在 GDP 中占比较低,2019 年仅 11.7%,相较于 OECD成员国平均 49.7%的比例仍存在较大差距,远低于加拿大 155.2%、美国 134.4%。根据中保协2021 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计未来 5 年至 10 年时间,我国将有 8 万亿 元-10 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亟需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补足补全。

三、 现状分析:产品同质化,社会资本参与不足

3.1 养老金融:养老财富产品日益多元化,社会资本支持力度不足

在国家一系列养老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养老金融已取得初步成就,现已初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多 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金融养老产品和服务也日趋多元化;但在养老金融发展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明 显不足:养老金融供需不平衡明显,政策支持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有待加强。

3.1.1 养老金融产品百花齐放,但仍缺乏个性化产品

以银行、保险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产品、持续扩宽发展路径,但总体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针对性服务不足等问题,养老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不充分。

一方面,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巨大市场潜在需求的推动下,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发展传统养老金融产品,其中银行和保险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规模优势较大(各机构养老理财产 品的优势及不足分析,详见“六、附表”)。

1)银行业:资管新规下,近年来各大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 截至目前,累计有 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其中,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银理财均以养老 理财作为公司开业首发的理财产品(如工银理财推出“颐和”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产品、中银理 财推出“中银理财-稳富”系列、建信理财推出“睿吉”稳健养老等)。总体来看,银行系养老理财 产品类型较为集中,主要属于保证收益型产品,且风险较低,符合中老年人稳健的投资风格。据不 完全统计,银行系个人养老产品平均投资期限约 300天,高于银行理财整体投资期限(约 130天); 而投资门槛与普通银行理财并无差别,均为 5万元或 10万元。总体来看,其他普通的银行理财相比 差别不大。

2)保险业: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发挥“养老”属性的持牌保险机构在养老金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上的核心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有 8 家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开业,包括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平 安养老、泰康养老、长江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人保养老,其中,平安养老 2013 年 9 月发 行首个个人养老保障产品。此外,中国建设银行获国务院批准建立“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银保监 会 2019 年 3 月批准恒安标准人寿筹建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热销养老保障管理 产品以货币型等风险较小的开放性产品为主。尽管总体收益率较高,但封闭型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 2 年以内,缺乏中长期投资产品;同时,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缺乏个性化养老理财产品;而非标投 资是带动保险系个人养老产品获得较高收益率的主要资产配置方向,未来的高收益优势或将难以维持。

3)基金业:养老目标基金产品为主体,总体投资期限较,主要以 FOF 形式运作。近年来,养老目 标基金推出节奏加速、产品规模稳步增长。截至 2021 年 5 月末,共计成立 129 只养老目标基金, 基金规模 705 亿元。总体来看,基金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最低,适合大众理财,但产品 风险相对较高,导致总体规模有限。

4)信托业:养老金融信托为主要产品,如兴业银行与外贸信托 2015年末推出安愉信托,该产品认 购金额起点为 600万元,一次性认购、自认购 3年封闭期后的任何一年开始,一次性支付或按季度 支付。目前养老信托产品类别偏少且投资起点高,不适合大众养老理财。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积极开发新型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已开发包括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养老消费信托产品等,为老年人养老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需求提供丰富渠道。

3.1.2 养老产业模式不断创新,但社会资本支持力度不足

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养老产业模式,并从顶层设计和资金补贴两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十三五”期 间,中央财政支持 203个城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2019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推出普 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活动,中央财政提供 14亿元专享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医养、学习、旅居”四 类床位建设以及城企合作共同发起产品基金等。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政府将通过扶持“互 联网+养老”“物业+养老”“医疗健康+养老”等新业态的发展,到 2025年,将实现所有城区、小区 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形成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并将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短 版,力争每个县至少建成一个县级失能半失能照护机构、两个乡镇级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大力 发展农村互助型养老设施,为农村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 务网络。

政府部门为养老产业的主要投融资供给来源,社会资本支持力度不足;社区养老机构自身造血能力 不足,为主要的投融资接收方。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我国涉老产品 90%的金融支持来 源于政府,主要支持方式包括政府税收优惠、低利率、专项投资(如养老产业专项债)、投资基金、 PPP,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金融的程度较低,主要由于养老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投资周期长、收 益率有限,部分机构的投资主体属于政府融资平台性质,导致社会资本关注度低。其中,居家社区 养老机构物业难寻、租金高、前期投入大,是主要的投融资接收方;但需土地、税收、补贴优惠及 金融等政府支持,大多依靠政府购买服务,自身盈利能力不强。

3.2 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以居家养老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医疗等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通过家庭养老、公办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础服务,养老产业发展有限、服务供给有限,目前以提供基础性服务为主,有待进一步发展。

3.2.1 有效供给不足,存在巨大供需缺口

老龄化加深、家庭户规模下降等催生养老服务庞大需求,特别是核心城市高端养老需求增长迅速。 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包括医疗服务需求和护理需求,而老年医疗 服务主要包括慢性病和预防治疗和日常护理服务。目前我国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较大缺陷, 具体来看:①针对老年人专属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体由社区提供老年人体检和日常慢性病咨询服务, 老年人护理目前主要由家庭承担。②医疗、康复、护理类专业化服务人才欠缺,康复医疗等医疗照 护服务供给不足。

2)养老机构及其护理型床位的有效供给不足。①床位供给不足。截至 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 老机构和设施 20.4万个(YoY+21.4%),养老床位合计 775.0万张(YoY+6.6%),每千名老年人拥 有养老床位 30.5张,与先进国家 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②床位利用率较低,且存在错 配问题。2015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养老机构 平均空置率达 48%,且近半数养老服务机构未能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养老机构主要由公 办非盈利养老机构和商业养老机构两类构成,非盈利养老机构资源稀缺;而低端商业养老机构普遍 存在设施条件差、服务意识不足、护理水平低、交通不便等问题,高端养老机构主要针对高净值老 年人群,费用 8000 元/月- 30000 元/月,无法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对中档养老机构的需求,造成养老 机构空置率较高。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和医疗的机构数量有限, 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发展不平衡,护理服务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

3)医养结合有待深化。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卫生机构由卫生健康部门管理,医保基金由 医保部门管理,多头管理造成相关部门权责不明,信息沟通存在障碍,资源分配存在分歧,现有养 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有机衔接不足。

3.2.2 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积极发展“互联网+养老”、“物业+养老”等新模式

我国目前养老体系为“9073”(老龄人口 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主要以社区 居家养老为主体。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开始推进“互联网+养老”、“物业+养老”等新型养 老模式——如广东省“U护”平台、天津市河西区“智慧养老平台”、重庆驿站社区形成系统的居家

养老+智慧医疗方案、上海幸福 9 号网上购物、乌镇居家远程照护等。“互联网+养老”是互联网机构主动参与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界主动运用互联网升级改造传统养老 服务业而出现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具体来看:

1)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加快智能软硬件设计和开 发,通过智能硬件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开发更多元且精准的私 人订制服务;

2)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搭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天候养老服务;

3)在 机构养老服务方面,鼓励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 水平。目前“互联网+养老”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政府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主流市场参与企业多, 规模小,仍存在老年人缺乏信息素养、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融合范围不广融合深度不够、面临融 资困境和技术瓶颈等问题。

四、 未来展望:保险业或将是养老产业中最具潜力的行业

在养老需求爆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养老产业潜在市场空间巨大;保险业或将成为我国 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产业投资和发展中最具潜力的行业。

1)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不平衡,呈现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发展缓慢、第三支柱缺位的结构特 征,老年人群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养老金和存款。截至 2019年末,我国第一支柱累计结余规模达 6.3 万亿元、占比 72%;第二支柱累计结余规模约 2.1万亿元、占比 28%。第三支柱尚处于探索建立期, 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仅开展 3 年,保费收入不足 2.5 亿元;广义上来看,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也 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20Q3,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仅 551 亿元。第三支柱的规 模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远不在同一量级。总体来看,退休人员的收入结构单一,对基本养老保险 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存在基本养老金储备不足等问题,亟需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补足补全。(我们也将 在《养老产业专题研究(二)》中,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养老金三支柱的发展情况,敬请关注)

2)“保险+地产+医药”的模式覆盖养老金管理和消费两端,将是养老产业链中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最顺畅的一环。从当前的养老产业构成来看,养老金融业主要负责养老金管理,养老房地产业、养 老服务业和养老用品业则更多属于养老金消费。而保险公司天然具备“服务+”的属性,获取养老资 金收入后,通过提供年金返还、养老社区、健康管理等服务,直接参与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消费两 端,或将成为养老产业中最为受益的一环。

五、 风险提示

1、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基本养老金储备不足问题加剧。

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养老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3、养老产业发展周期和投资周期较长,老年人口需求释放缓慢,养老产业投资回报率不及预期。

报告出品方:平安证券

分析师:王维逸、李冰婷

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如果觉得《人口老龄化+需求多元化(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