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晚期癌痛治疗利器: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2023-05-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病案现场】晚期癌痛治疗利器:鞘内镇痛泵植入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原创 关注健康的 上海市同济医院订阅号

癌性疼痛是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晚期癌性疼痛程度激烈,24小时持续疼痛让患者痛不欲生,消耗体力的同时,亦使身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他们抵抗肿瘤及面对生活的信心。

今年69岁的还先生1年前体检时确诊胰腺癌,因无法手术,一直接受靶向药物和放化疗治疗。4个月前还先生开始出现腹部及全身其他多处疼痛,他饱受困扰,几个月间瘦了20多斤,平时只能依靠口服止痛药缓解。可随着疼痛加重,止痛药越用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后期即使每天使用两种阿片类药物,依旧难以控制疼痛,每晚疼得无法睡眠,同时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随之而来。

还先生家属带着一丝希望慕名来到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疼痛科就诊。疼痛科主任余斌在详细问诊评估患者病情后,结合现有治疗条件,建议还先生安装鞘内吗啡泵进行疼痛治疗。

11月9日上午,余斌教授为还先生进行了镇痛泵安装前鞘内吗啡测试,结果显示鞘内吗啡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十分明显。家属决定正式安装鞘内镇痛泵。11月11日下午,余斌教授经过仔细评估和精心准备后,会同新华医院马柯主任、同济医院骨科樊健主任、蔡涛医生一起,为还先生成功实施了该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当晚还先生就没有了疼痛的折磨,VAS评分降至3分以下。自吗啡泵植入后,每天仅需吗啡0.4mg即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解决了疼痛,患者的睡眠、饮食和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余斌教授介绍,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是通过微创手术,将一个可储存吗啡等镇痛药液的微量泵放置在皮下,并通过埋藏在皮下的导管将药液持续不断地输注到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痛作用。鞘内镇痛泵的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相比较其他的镇痛方式,其提高了镇痛效果,大大降低了药量,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一次加药维持数月,方便长期控制疼痛,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疼痛程度自主调节用药剂量,体现了精准化医疗,舒适化医疗的理念。

此次为同济医院首例肿瘤患者的鞘内吗啡泵植入术,该技术是癌痛精准治疗的一种新尝试,将有助于完善医院癌痛患者治疗管理体系,帮助更多的晚期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图文 | 疼痛科

编辑 | 宣传处

同济医院于1900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建,上海市同济医院是普陀区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 200 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上海市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心身医学科、消化内科,上海市中医示范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入选上海市级平台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牵头的运动-神经-精神学科群,心内科牵头的循环-呼吸-胸外学科群,消化内科牵头的消化-普外-内分泌学科三个优势学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牵头的血液-肿瘤-影像-病理-检验学科群、妇产科牵头的妇产-泌尿-肾脏-生殖学科两个特色学科群。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三个国家级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干细胞联合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 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 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

同济医院作为一所百年传承的现代化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

原标题:《【病案现场】晚期癌痛治疗利器:鞘内镇痛泵植入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如果觉得《晚期癌痛治疗利器:鞘内镇痛泵植入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