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但别忘了隐私保护)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通讯员 王之辉 张羽程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日前,教育部就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状如何,为什么要列入体检?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哪些?今后,该如何推进这项工作,怎样保障学生隐私权益?

11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青少年抑郁症已成不可忽视社会问题

在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主任程祺看来,当前,青少年抑郁症已成不可忽视社会问题,亟待把对青少年进行提前预防抑郁症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高度重视,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当前对学生抑郁症的筛查,是使用抑郁筛查量表初筛出可能存在抑郁症状者,再对重点(提示中重度抑郁症状)以上者由医学和心理学专家进行抑郁症诊断。

程祺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2020年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依据多个地区调查结果,最终达到抑郁诊断标准的约占4-5%。

“前不久,我们参与了30多万职校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调查结果与《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基本吻合。”程祺说,调查发现,职校生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其次分别是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学习成绩、亲子关系、网络游戏等因素影响较大。

“青春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抑郁发生的高峰阶段,同辈压力、学业期望、恋爱、家庭关系等因素,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抑郁症的触发原因。青少年抑郁症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干预和治疗,不仅会引起学业不良和社会性功能损害,还会引起难以挽回的沉重后果。”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许惠芳说。

程祺认为,我国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便于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有效触发心理危机预警,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不能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标签化

程祺介绍,国家相关调查组通过对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分析,存在中度到重度抑郁症状的人数占34.2%(中度占22.3%,中重度占7.7%,重度占4.3%),表明抑郁症状有一定的发生率。

许惠芳告诉记者,青少年抑郁一般分为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和(抑郁症)抑郁发作三种类型:

抑郁情绪是指一个人悲哀、不幸福和烦躁的心境和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情绪状态。

抑郁症状是由青少年行为问题而引起的个体悲哀情绪的现象,其特点是具有许多身心不适症状,社会性发展不良,个体正常社会功能,如上学、交友,均受到较大影响。

(抑郁症)抑郁发作是指抑郁的严重状态,即个体长时间受到抑郁的影响而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这个范畴才可界定为“病”或“症”,需由医生做专业诊断。

程祺还介绍,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父母期望过高,以及中小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最有力的支持系统。

但在现实中,家庭教育理念、教养方式、家庭人际关系、家庭心理健康意识等参差不齐,例如,在家庭教育匮乏、教养方式不良、矛盾冲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总之,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都有关系。

“需指出的是,抑郁症状是指具有部分抑郁症的特征,但不一定是全部,抑郁症的诊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估诊断,不能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标签化。”许惠芳说。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应当由具备与从事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相适应的精神科执业医护人员,在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内进行。因此,专家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形成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对于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有不少家长也存在疑虑,担心在筛查过程中,如果学生的隐私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不但会影响学生家庭信息的安全,还会对学生本人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青少年处于生命过程中生理、心理剧变的特殊时期,需要面对、解决的烦恼和困扰增多,这使得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容易与青春期叛逆、学校适应不良、学业问题、躯体疾病等混淆,因此在青少年抑郁症筛查时要科学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状,采取不同的干预和防治措施。”许惠芳说。

程祺认为,家长的这种担忧很正常,要重视顶层设计,建立高效安全机制,在普查过程中就对个人信息进行数据加密,严格控制知悉范围,签订保密协议,在必要情况下,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指定专人解密,进行家、校、心理医生互通,提供心理支持。

此外,一些传统的偏见是造成家长和学生对抑郁症讳莫如深的重要原因,应正确认识抑郁症只是一种疾病,并且可以治疗,而不应存在病耻感。

同时,在筛查手段上,除了使用自评量表之外,要增加他评量表、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的方法手段,提高筛查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青少年抑郁流行病学调查适用的工具有BDI、CES-D、SDS或CDI等,或数种工具同时使用,抑郁的判断标准不一致,适用范围和调查侧重点不同。

因此,应提前做好测量工作研究,对指导语、施测要求、结果解读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对筛查工作具体实施人员提前开展业务培训和伦理培训,确保筛查工作科学、有效、合规。

许惠芳建议,要做好筛查前知识普及和宣传,学校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家长、学生都需进行专业培训,要从理解、贴近每位学生,为学生提供非歧视、个别化、专业化家校联动服务的角度解读筛查工作,消除谈心理病色变、以心理病为耻、以心理病为由不作为等错误认知,避免学校因筛查率影响评估使筛查流于形式,减少筛查结果给家长、学生带来的额外负担。

许惠芳还指出,学校在测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心理档案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个人信息中的高度敏感信息通常属于隐私权的客体范畴,隐私信息必须予以保护,不被泄露和公开,否则构成侵权。信息隐私对青少年的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隐私信息欠缺有效的保护会导致青少年缺乏建构和发展健全人格所必需的发展空间。

因此应建立抑郁症筛查结果保管、查看、使用制度,切实保障学生权益,解决学生、家长后顾之忧。

专家们更有着这样共识:随着我国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青少年抑郁症必将得到更多重视。但要真正做到保障与促进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构建从家庭—学校—社区—医院—政府,多面一体的青少年抑郁症预防、医疗及康复体系,才能将政策制定的良好初衷落到实处。

编辑:刘义阳

审核:王小龙

如果觉得《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但别忘了隐私保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