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医药学家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文/杏花疏影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这是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之《大医精诚》中的一段话,是目前已知对医德规范最早的完整论述。

他说,凡品德、医术俱佳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无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有受病痛折磨前来求医的人,则无论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恩仇亲疏,种族与个体差异,一律同样看待,视为自己的至亲。

这篇《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把“医德”作为重点讨论内容,在《千金要方》首卷中专门立题,对广大从医者提出了两个要求:

首先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其次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在一千多年以前,我们的医药学著作中就明确地指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深刻的思想认识,即使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依旧没有过时。这种不慕名利济世救人的高尚品格,既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格局大胸怀,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行业准则,一个规范标杆。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依然作为很多中医院校的医学誓言,深深铭刻在每一位即将取得行医资格的医学生心里。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诊病治病。他潜心搜集民间验方、秘方,认真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勤奋好学,知识广博,深通老、庄学说,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他尤其重视医德思想,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将自己的两部著作都冠以“千金”二字,分别命名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观众,一定还记得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的精彩情节。事实上,民间流传更广泛的,是唐代贞观年间,孙思邈应皇帝李世民之召,在宫中施展“悬丝诊脉”绝技,为久病而又难产的长孙皇后诊病的故事。据说隔着帷幔一针刺下,不但起沉珂、除病痛,还助皇后顺利诞下皇子,一时之间传为美谈。更难得的是,事后他婉拒了皇帝命他执掌太医院的美意,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民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救人。

这样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

一次,孙思邈在路边偶遇一队送葬之人,队伍过后,地上的几滴鲜血引起了他的注意,追上去询问之下,得知棺内是一位因难产而刚刚去世的少妇。他又一次俯身去仔细辨别血迹,断定此人或可一救,于是尽力说服死者家属,打开棺椁,找准穴位一针下去,片刻之间,少妇全身抽动,慢慢苏醒过来,还顺利生下一名男婴。

这些奇闻轶事的广泛流传,不仅证明了孙思邈的过人医术,更体现了他不求名利治病救人的济世情怀。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疲倦,不嫌污秽脏臭,总是竭尽全力,专心救护。他关心芸芸众生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这种高尚的医德情操,堪称业界楷模,千余年来,一直被后人所称颂,是广大民众心中当之无愧的“药王”。

感谢阅读。

如果觉得《医药学家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