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慈安太后仁厚大度(却将慈禧养虎成患)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引言

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在咸丰没有登基前便嫁于咸丰,入宫后被封为贞嫔,随后又晋为贞贵妃。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从不与其他嫔妃一起争宠,很得咸丰的尊重。咸丰逝世后被封为慈安太后,与慈禧垂帘听政,是唯一能压制慈禧的人。

勤俭节约 治理后宫

一八五二年,十六岁的钮祜禄氏选秀入宫,入宫便是嫔位。因为出身高贵,四个月后便成了皇后,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整个清朝都十分罕见,从此纽祜禄氏便开始了母仪天下的生涯。

纽祜禄氏很节俭,不喜欢穿绫罗绸缎,进口的洋织品在她眼里更是觉得中看不中用,自己常年身穿布衣,每年会亲手绣一双鞋给咸丰穿。

她常在后宫与其他妃嫔说,

“臣子们送的东西不要收,我们多接受一份礼物,百姓就会多一份饥寒。”

有次赶上纽祜禄氏的生日,大臣们为了巴结皇后和皇上纷纷前来送上厚厚的贺礼,却不料被钮祜禄氏没有半分通融地拒绝了。咸丰为了游乐,下令花巨款修整圆明园等居处,为了阻止咸丰这样的做法,一向温和的纽祜禄氏拔下了头发上的簪子,以此向咸丰进谏。由此咸丰对她更加敬重。

她平时的一举一动严格遵守百年以来的各种封建礼法,不论夏天天气有多炎热,穿衣服也从来不露出身体,洗澡时不用宫女和太监伺候,坐不斜倚,行不提速,永远保持着依附和善的样子,从不为难他人。面见咸丰的时候总是穿着礼服,大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女圣人”。

钮祜禄氏心软仁慈 叶赫那拉趋炎附势

当时的叶赫那拉氏还只是个贵人,对钮祜禄氏又敬又害怕。按照清朝宫中的规矩,妃嫔以下的女子有着十分严格的礼制。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的叶赫那拉氏为了讨皇上喜欢,穿衣打扮超过了礼制,头型装扮得很夸张,被皇后撞到后要求拆掉重新梳妆,因此叶赫那拉氏从那时起便开始对皇后有了不满。

叶赫那拉氏是个很有心机的女子,她曾公开说过,

“刚进宫的时候,宫里所有宫女都嫉妒我长得漂亮,但后来都被我制服,皇帝非常宠我,等我生了皇子,地位就更加巩固了。”

事实证明,她确实可以制服别人,但却无法制服皇后。

清宫时期就有这么一项规定,

能够与皇帝同房的妃嫔们都要由皇后决定,到傍晚的时候,由皇后捡出一些写着妃嫔名号的牌子交给太监呈给皇上,皇帝留下哪个牌子,就召哪位妃嫔到皇帝寝宫去伺候。如果皇帝想到哪个嫔妃宫中去住,必须先由皇后传谕旨给那个妃嫔,告诉妃嫔做好接驾的准备。

由此可见,皇后对各个妃嫔的制约是很大的,她不让谁见皇上,那么那个妃嫔将永无出头之日。不过,纽祜禄氏一向大度处之,不会因此心怀嫉妒,也从不争风吃醋。

叶赫那拉氏抓住了皇后这点,处心积虑地逢迎皇后,于是皇后逐渐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好感,为她提供了很多方便,时常在咸丰面前说她的好话。

后来叶赫那拉氏生了皇子载淳,地位也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

母后皇太后慈安 圣母皇太后慈禧

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兵进天津,直逼通州,咸丰带着妻妾和孩子仓皇逃往行宫,在行宫中沉溺酒色,使他原本就脆弱的身体更加虚弱,第二年病逝,此时的皇后二十岁岁,叶赫那拉氏二十六岁,年仅六岁的载淳继位。

慈安心地善良,虽然小皇帝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对他的关爱却远超小皇帝的生母慈禧,母子二人的感情非常好。在为小皇帝选皇后的事情上更是百般照顾小皇帝的想法,先是与小皇帝商量,征得同意后再明确立后。

载淳登基后,由于年纪尚小,咸丰帝临终前将自己宠信的八个大臣封为“赞襄政务大臣”。协助载淳处理一切政务;授予钮祜禄氏“御赏”印章,载淳“同道堂”印章,不过载淳的印章暂由叶赫那拉氏保管。

咸丰皇帝的本意是希望这些印章可以让大臣与后宫相互制约,顾命大臣拟旨后要请两个太后共同印章。可惜后来野心勃勃的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拉拢了慈安一起两宫垂帘听政,将咸丰的努力化为泡影。自此日常事务由慈禧处理,朝政大事由慈安决定。

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们的印象都是忠厚老实,政治上的才难往往依赖与慈禧。实际上,慈安出生官宦世家,从小受到的教育良好,尤其是在她成为皇后的期间,内忧外患更是增长了阅历,只不过慈安对权力并没有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

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娇骞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庸人盦笔记》薛福成

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些重大的事情也不敢擅作主张,会向慈安征询意见,由此来看,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方面还是有一套办法的。

垂帘听政只是特殊情况的救急手段,一定会有大臣对此不满,慈安清醒地意识到要维护内部的团结。

按照规矩,当皇后没有子嗣时被选为太子的孩子要被过继给皇后,由皇后亲自照料生活起居,生母无权养护。可两个女人垂帘,皇帝尚且年幼,慈安破例让慈禧与她这个嫡母共住养心殿共同抚养皇帝,虽然于自己有很大的的不利,但从大局上来说是有利的。

“吾两寡妇人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慈安

在为同治帝选后的时候,慈安与慈禧产生了分歧。慈安看中的是阿鲁特氏,慈禧看中的则是富察氏。不过慈安没有强行做决定,而是将选择权交于小皇帝,让他自己选,最终,同治帝选了阿鲁特氏。

纵虎成患 酿下大祸

大清王朝的制度规定太监不得外出,犯者杀无赦,慈禧的心腹安德海从不把同治帝、 慈安放在眼里,不仅出京还私挟妇女,一路招摇过市,最终被慈安在济南就地正法,慈禧因此失去了心腹,颜面也随着丢尽,不由的对慈安更加妒恨。

同治死后,载湉被立为皇帝,虽然依旧两宫同政但此时的慈安已经没有任何权力。载淳的死对慈安是份巨大的打击,逐渐开始信奉佛教,吃斋念佛。

这时的慈禧经常召见大臣,决定大事的时候也不再过问慈安,完全无视她的存在,这也让慈安感到了愤愤不平,两人的矛盾开始激化。

于是慈安打算劝阻慈禧的独断行为,让她收敛一些给她一个警告。

一八八一年,慈安在自己的宫中置办了场酒宴,与慈禧促膝长谈后见慈禧有些动容,从袖子中掏出了一个精致的信封,是咸丰临终前交给慈安的一封密诏。

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己,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慈禧看完后脸色大变,慈安将此诏要回,非常仗义地将其丢入火中烧毁。当时的慈禧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又羞又恨,但表面上装出一副感激的样子。

慌乱之后慈禧心想密诏已毁,她也不必再有任何顾忌。没过几个月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便去世,终年四十四岁。

“则昨日(初十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胆星,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按无药,云兴脑混乱,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天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仙逝云云……呜呼奇哉!”——《翁文恭公日记》

“或曰慈禧命太医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亡”——《清朝野史大观》

慈安的突然死亡引起朝堂一时众说纷纭,各大臣对于慈安的死抱有很大的疑惑,民间也开始流传各种版本。慈禧太后专权后人们掌握的线索少之又少,就这样慈安的死成了大清两百多年里的一大疑案。

结语

慈安与慈禧本是同一阵营,利益一致,两人之间没有争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不难看出,即使之后慈禧领权四十七年,可在慈安活着的时候,慈禧面对慈安永远一副尊敬的样子。满宫上下只有慈安一人能镇得住慈禧。咸丰时期,咸丰帝偏袒慈安,加之慈安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可到了光绪年间,光绪是由慈禧扶持登基的,加之慈安对权力欲望原本就不大,慈禧不过是趁虚而入了。

参考文献

《翁文恭公日记》

《清朝野史大观》

《庸人盦笔记》

《中国后妃全传》

如果觉得《慈安太后仁厚大度(却将慈禧养虎成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