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未病先防的中医健康观

2023-05-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医认为健康是预防重于治疗,未病先防是有病我不让你发展,那它怎么做到未病呢?

我们看一下发病,发病就一种因素邪正相争。未病先防第一个是避免邪气,第二个增强正气,那么增强正气以这个为主导。那么接下来就是方法,如何增强正气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顺应自然。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先看太极图,这是静态太极图。夏天白鱼阳气最旺,冬天黑鱼阴气最旺。春天阳气生发,秋天阳气下降。我们再参考一个24节令的太极图。

24节令图你注意中间这条横线是地平线。然后地平面左边这个是春分,地平面右边是秋分这个意味着阴阳的旋转。一年四季你可以说从里出表从表入里,由地面到地底地底到地面这样转,这是一个转动的过程。

春天精神要保持畅快,为什么?春天对应的是肝,肝主疏泄春天在自然界是阳气生发叫春生。夏天这个过程是阳气的释放,释放你就释放的痛快。春天等于早上,早上心情好一天心情好。所以你有什么心情不好别搞到早上来。下来饮食要辛甘微温,有什么作用呢?发散行气活血帮助人体之气生发舒展安胃补脾,注意春天肝气旺,肝气旺容易犯脾。那我先充实了脾,你犯不过来。春天虽然阳气慢慢增多,但是倒春寒所以春天穿衣服一般还是温的。春天阳气是容易外泄,所以睡得时间早,活动时间多来帮助阳气升发舒展,动则生阳、活动多阳气舒展。

夏天精神保持清,夏天阳气最旺,他对应的脏为阳中之太阳心,心为火脏对暑热特别敏感,所以在夏夏天容易烦躁,所以我们经常讲一句心静自然凉。饮食不用讲了,气候炎热食清淡,睡眠还是晚睡早起。夏天出汗的汗孔也叫气门,经常汗大泄阳气容易外泄。但你注意啊,不要经常就好或者是我汗大泄之后没疲倦你还耗得起。汗大之后你老是疲倦,这个就要注意了。

秋天精神要安宁敛神,那秋天我们看这个24节令图,秋天从这个角度看过来,阳气开始内收开始下降然后秋燥。照顾人你注意早睡早起咯,睡眠时间延长帮助阳气内敛,跟着运动以静养为主。

运动到底是早上运动好,还是晚上运动好。因为现在有说法早上那个植物放出二氧化碳空气会差一点,傍晚空气好一点。在中国的城市污染度那么高,你说污染都百分之一百跟98%有区别。但是我早上运动阳气舒展,晚上运动我阳气应该内收里,偶尔也无所谓,经常这样干就失眠阳不入阴啊。当天因为疲倦睡得好,但是你长期这样干的话他就会形成一个模式一到晚上他就不入阴还很活跃。所以我们这种阴阳升降是大道,你那个污染不污染是小理,小理服从大道。冬天阳气完全收藏,那么阳虚的病人到了冬天要加重,即便是正常体质到了冬天也还是冷,所以应该是温身补阳。那要早睡晚起咯,早睡晚起帮助阳气敛藏。

春夏养阳有狭义广义之分,而现在用的三伏天艾灸说是春夏养阳,其实都是外援春夏养阳的本意是春夏阳气虽然多但是它容易外泄,因为分不到体表,所以春夏之间要顾护阳气。顾护阳气的具体就刚才形劳而不倦,汗勿大泄不要经常可能准确一点。要不有的人喜欢运动的又害怕汗大泄了,现在麻烦就在这里啊,所以春夏养阳不是春夏补阳啊!

秋冬养阴更加不是秋冬补阴,他什么意思呢?秋冬不是阳气收藏吗?我们看看这个图,秋天阳气内藏的时候藏到地里面,那么地表的阳气少了它就变凉了,冬天阳气藏在了地里面,地表就变寒了,所以当阳气内藏的时候地面就变得很冷,阴就显出来了。说秋冬养阴养的是阳气收藏。春夏养阳养的是阳气的生长释放,秋冬养阴养着是阳气的收藏。现在春夏补阳感觉好像更划算,就有了三伏天艾灸。那么阴虚的病人我补阴好像在冬天更容易补,这属于外延的不是它的本来意思,所以正常你千万别搞什么春夏补阳秋冬补阴啊!这刚好反了!从东南西北来看,南方气候在生长之区,春夏那个饮食睡眠那比如说同样是冬天应该北方的早睡晚起睡得比南方更多一点。它也更容易睡得沉。你看北方的农村大冬天基本上不干活的叫什么叫猫冬啊,但南方你想睡也睡不了,他也没那么冷,阳气也长不得那么老。

另外一个运动那比如说一个人喜欢长跑,那么假如我们一个很所谓很科学的方法教他怎么跑呢?春夏秋冬在中医绝对不强干,你可能春天1万,夏天体力好一二万吧,秋天0.8,冬天0.6!你总得要顾着阳气的释放跟收藏,我讲的是养生了不是出运动成绩,你说运动成绩两码事啊!白天晚上的怎么日常操作,那这样说新加坡不是麻烦吗?没有冬天那我怎么收藏啊?那我说你把一天变成春夏秋冬吧!白天你们那个开空调开的二十一二度18度那就是反搞死,白天空调开那么高一点你搞到二十六七度至少阳气能释放一半吧,麻烦你晚上调低一点人为的搞一个小冬天嘛。

养性调整无非就是元神跟识神的,你说一般人我也不练功,要求也没那么高也就是一般的心理调节。我觉得人们每天有那么十来20分钟,真的让自己静下来,还是有好处。当你做你喜欢的事或者听音乐放松一些,我觉得这个调节你每天只要有两分钟是在这种状态完全不一样,感官特别敏感的一种空灵状态。增强心理调节力,这个有点难度,还是要有一些生活阅历。少年多点磨难还是好的,当然这个不能太大你太大了心理就伤害了。承受能力比较好,到了中年可能比较顺,最好老年人他不要求什么,平稳这样就好。那你说从小一帆风顺,反而不见得很好,因为现在父母宠着你,谁都让着你,你又到了社会,谁让谁啊?反而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没那么好的话,可能到了中年那个时候比较容易受到挫折。所以这里大概跟人生阅历有关。

如果觉得《未病先防的中医健康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