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警惕身体小变化(科学预防大肠癌)

2023-05-29 分类:养生资讯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在部分城市已位居第二位。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数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症”,整个过程可能持续5到10年。在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阶段,患者多没有症状,需要靠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一旦发展到便血、排便异常或肠梗阻等症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

大肠癌具体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里急后重感”等。这是由于肿瘤对肠道的刺激或堵塞肠腔、浸润肠管所致。

(2)大便性状改变。包括便血、粘液便和大便形状变细变扁。

(3)腹痛。结肠癌常见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4)腹部肿块。多为肿瘤生长本身引起。癌细胞侵及肠壁全层后与邻近的脏器或肠腔粘连,形成腹部肿块。

(5)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

(6)会阴部疼痛。常为直肠癌的盆腔浸润所致。

(7)全身乏力。由于慢性失血、癌肿破溃、感染、毒素吸收等,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其中尤以贫血最易忽视。

定期检查不可少

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为四期。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很大差别,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Ⅲ期则为67%,而Ⅳ期患者则仅为10%。因此,大肠癌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有大肠癌病史的家庭和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科学预防大肠癌

(1)健康饮食,多吃蔬果、少吃肉。每天至少摄入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减少红色肉类、肥肉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保持正常体重。日常加强体育锻炼,避免长期久坐,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定期检查。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

(5)用药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区疾控中心 供稿)

来源:天津日报

如果觉得《警惕身体小变化(科学预防大肠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