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灞桥别柳典故

2023-06-23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2004年10月1日被大水冲刷出的灞桥遗址为隋桥,建成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并在桥两边广植杨柳。

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中文名:灞桥折柳

别名:长存桥

古代灞桥:居于关中交通要冲

连接: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

习俗:灞桥折柳赠别

灞桥别柳典故

灞桥折柳】的典故据史料记载,灞河上建桥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

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

这次被水冲露出的灞桥为隋桥,建成于隋朝(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

如果觉得《灞桥别柳典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