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彝族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2023-06-2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9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1、

“支依博”)。即喝转转酒。场面状观热闹,小伙子们穿着节日盛装,一般数十人一组,从整个寨子挨家挨户“支依博”,到各家各户恭贺新禧,都要问“乌几乌勒波波”(意为猪胆、胰好不好)、杀了几头猪,再看猪膘。膘肥意味着主人勤劳富裕。主人家端上好酒敬大家,端上坨坨肉让大家吃。同时“支依博”队伍们为主人家唱贺年新歌,年青人跳舞、摔跤、跳锅庄、唱山歌等。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起快乐到通宵达旦。

2、

制作特色菜。妇女们在家绞肉,备调料,制作香肠、灌血肠、做血馍,煮坨坨肉等民俗特色肉制品,接待来拜年的亲朋好友,总之忙忙碌碌,不可开交。

3、

娃娃耍猪脚。这天寨子里的娃娃们挎上煮熟的大猪脚(用绳两头拴起),集中在一起到山上耍坝子,大人们陪着他们燃起篝火,带领他们将猪蹄不分你我抛进火中烤热后你一坨,我一块的掏出来吃。

4、

娃娃耍“依包”。

彝族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补年节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每当农历二月初十这天上午,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然后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接着全家共进午餐。

到中午时,男人不论大小都集中到两位“麻公巴”家喝酒。“麻公巴”据说是祖先打仗时首领的化身,人们在他家只喝酒不吃饭。第二天,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舞坪上,由两位“麻公巴”领头,按“拉么”(老主人)和“萨南”(开腔人)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

彝族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

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

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到来的这一年里雨水充足。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

彝族过年,祖灵下面铺松针。松树青幽幽,象征永远常青。寒冬腊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照样青青松坚忍不拔,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表粗皮厚,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象青松样要有善良心。彝族对松树评价特高。

如果觉得《彝族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