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元曲四大行当

2023-06-2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生旦净丑四大行。事实上,还有一个末行。但是,末行在后来被不少剧种归人了生行,所以从大体上讲角色行当,是不出生旦净丑四行的。

在这四大行的下面,又各自有许多分支,不过各个剧种各有自己的分法。比如我们福建省的莆仙戏和梨园戏只有七行,称为“七子班”,而四川省的川剧就分得很细致,分为生旦末丑净杂六类共三十一行。

生行最早出现于宋元南戏里面,一般是指戏曲中的男主人公,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生行渐渐地开始分化。到了清初昆曲的生行已经有了老生、小生、外、末这四个分支。

各类地方戏兴起后,又对生行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发展出了更多的分支,大致可以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生行的内容也从最初单纯指男主人公拓展为净丑两行外的所有男角色。

旦行最开始出现在宋代歌舞里。南宋杂剧和金院本里的女角色称为装旦或引戏。宋元南戏和北曲杂剧沿用了旦角。南戏中的旦指女主角,而北曲杂剧中的旦泛指所有的女角色,其中的正旦是正角。

到了清代,在昆山腔的表演体制中,旦行已经分化为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地方戏兴起后,又对旦行进行了细化,现在大致可以分为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

净行在宋元南戏和北曲杂剧里就已经出现,它早期的净行和现在的丑行有点相似。但是,后来的净脚开始向正剧人物的方向发展。到了清代中叶,净行已经和丑行基本分开,净行有了自己独立的表演风格和程式。

地方戏兴起后,净行进一步得到发展。特别是在京剧中,净行的表演艺术提高了很多,扮演人物的范围也扩大了,而且内部又分化出了非常细致的小门类。一般来说,净行可以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油花脸等门类。

丑行是戏曲行当中最古老的一个,在唐代的参军戏中就有出现。丑角也是所有行当角色中,地位最高的,在过去的老戏班里演员化装时,头一个上妆的必须是丑角,以此表示对这个行当的尊重。

不过之前丑角表演的都是龙套人物,到了明代,丑角才开始扮演重要人物,并且和净行初步分工。地方戏兴起之后,丑行的表演也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丑行一般分为文丑和武丑,在文丑中又分为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衣丑、老丑等。

如果觉得《元曲四大行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