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阴虚体质的人 一直在养阴(为何总是“水不够” 注意一个问题)

2023-06-0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阴虚体质的人,一直在养阴,为何总是“水不够”?注意一个问题。

根据人的阴阳盛衰,对于虚症来说,我们可以大致分成“阳虚”和“阴虚”两种。虽然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都是阳虚体质的人。

但不能忽视的是,阴虚体质的身体调理,其实比阳虚体质更加要麻烦一些。于是,也就有很多阴虚体质的人,一直在滋阴,却总是觉得“水不够”。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阴”是一个大的类型。我们身体的营血、津液这些“水”一类的物质,基本都可以归纳入“阴”的范围。实际上,阴虚最基本的表现,也就是“阴虚则燥”,滋润不够,通俗点说,就是“水不够”了。

我们都知道,阳虚体质的人,因为“阳虚生寒”,他们的调理,基本就是温阳补气足够了。在去除掉那些算伤阳气的原因之后,适当进食一些温阳的药食,身体也就慢慢得到调理纠偏。如同我们冬天感到很冷,烤一炉火,喝上一碗姜汤,身体很快就能暖和过来。

而阴虚体质的人,虽然也有“阴虚则热”的说法,但是,阴虚体质的调理,就能套用“热者寒之”的调理吗?要知道,这时候所谓的“热”,其实是虚热,也就是身体的阳气相对过多,如果阴虚生热直接清热的话,不但阴虚未能调理过来,反而新增了阳气的虚损,这是有点得不偿失的。

阴虚体质是怎么来的呢?主要就是一些温热证候引起的。因此,大部分阴虚体质的人,都有曾经温病的经历。

当然,有的阴虚体质的人,他们知道养阴不能用清热的方法,于是便采用“补血滋阴”之法。因为营血也是属于“阴”的,看上去这个思路不错,可实际上,他们所取得的收获并不是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对于阴虚体质有一句很有名的话:阴虚不在血,在于津与汗。

看到没有,阴虚不在血,在于津与汗。也就是告诉我们,阴虚体质的人,很少是因为血虚引起的,主要还是在津液的不足,或者汗出的原因。

津液不足能致阴虚,这个还好理解,但是,为什么说“汗出”也会形成阴虚体质呢?

这一点,如果能仔细推究,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都知道,汗水是属于津液的一种,而出汗则是“阳加于阴则为汗”。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会出汗,就像是烧开水,锅里的水是“阴”,锅下的火是“阳”,只有在有水的锅下加热(阳),才会冒出水蒸气(出汗),如果锅里没水(阴不足),无论火气多大,也不会有水蒸气出来。

而我们上面说到的“锅里的水”,就相当于“津”;冒水蒸气就相当于“汗”。于是,阴虚体质该如何调理,也就有点眉目了。

首先,当然得给锅里添满水——保证津液的充足。这也是为什么说“养阴不在血”的原因。因为营血只不过是津液里的一种,津液充足了,营血基本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江河湖泊的关系。

其次,因为阴对身体的滋润,也是需要蒸腾气化之后才能实施的,也就是“阳加于阴”。所以,滋阴的同时,也应该兼顾阳气。在滋阴生津之余,适当地温阳化气。这样,滋养起来的阴津,才能更快地输布到全身,以濡养脏腑。

如果只是单纯地滋阴养血,一来,阴虚的本质,可能主要还是在阴津亏损上,然后再由津液损及至营血。如果只停留在养血的层面上,也就不符“治病必求于本”之初衷。

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他们的调理上,首先在于养护阴津,并兼顾汗出的调理。可以这么认为,无汗出,很大可能是阴虚比较明显,出汗少,可能是阴阳两者的问题,这就需要具体甄别了。

当然,本文讨论的养阴不在血,在于津与汗。或许也不限于温病范畴,在平常调理阴虚体质之时,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从滋养阴津着手,适当地益气。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阴虚的问题,也能更快缓解那些“水不够”的感觉。

那么,有哪些滋养阴津的方法呢?可以试试如下三种食物:

1、沙参麦冬汤:这个是最简便的滋养阴津的药食。可以选择新鲜的沙参和麦冬,加点瘦肉之类的煲汤,也可以直接熬水代茶,不但滋阴生津,还能益气养胃;

2、鲜藕汁:莲藕富含汁液,能生津止渴,因为“甚得土气”,还能健脾养胃,是难得的既滋阴又不伤胃的食物。可将鲜莲藕榨汁饮用,也可以直接吃整块的莲藕;

3、枸杞鸭肉汤:鸭肉性寒,能滋阴养血。用鸭肉和枸杞煲汤,也是很不错的滋阴生津美食。

如果觉得《阴虚体质的人 一直在养阴(为何总是“水不够” 注意一个问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