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摄膳科学站:中医话“ 脾(”说调理|五脏之脾 以健为运)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导读:中医五脏中的心、肺、肝、肾,在解剖学上与西医学是一致的,唯独“脾”是另外,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脾说”和“胰说”两种观点。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来谈五脏之——“脾 ”。

五脏之脾,以健为运

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与胃相邻。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人出生后,生命过程的维持及其所需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产生,均依赖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指脾气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传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

脾主运化是整个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谷食的消化在胃和小肠中进行,水饮的消化吸收在胃、小肠和大肠中进行,但都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才能完成。

1. 运化谷食

谷食入胃,经胃腐熟(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传于小肠以作进一步消化。小肠中的食糜,在脾气作用下经进一步消化后,分为清浊两部分。其精微部分(清),在脾气作用下由小肠吸收,再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到全身,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

脾气的运化机能强健,称为“脾气健运”,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

脾气的运化机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则可影响谷食的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现象。

2. 运化水饮

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脾失健运,或为津液生成不足而见津亏之证,或为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痰饮(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成痰)等产物,甚至导致水肿。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湿”,脾虚则生湿,湿盛则伤脾,若人素体湿盛,偏食膏脂甘厚之味或善饮酒曲,使湿郁中宫,碍及脾之运化,久而酿聚痰液,形成痰湿互阻,故有“脾为生痰”之说。一旦脾胃升降失常,便会导致气机逆乱,“湿”、“肿”、“满”的成因,大多不外乎脾失健运所致。

一般采用健脾化痰、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之法。

相关食物

01薏苡仁——健脾,清热,利湿,可以和红豆一起熬粥,也可以炒熟泡茶喝,或打成粉,冲泡来饮用。

02绿豆——清热解毒,利尿

03赤小豆——利水除湿

04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05玉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

06冬瓜——利水、利湿、解暑。冬瓜偏凉性,女性生理期尽量不要吃。

如果觉得《摄膳科学站:中医话“ 脾(”说调理|五脏之脾 以健为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