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胃息肉通常有几种类型(哪些胃息肉需要治疗)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胃息肉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种异常生长组织。胃息肉通常无症状,但在罕见的情况下,可以伴随非特异性症状被发现,如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或胃出口梗阻等症状。那么,胃息肉通常有几种类型,哪些类型胃息肉需要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胃息肉通常有下列三种类型

1、炎性增生性息肉

炎性增生性息肉占所有胃息肉的50%以上,可见于胃组织的任何部位中,在胃窦部常见,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大小不等,常常多发。这种息肉时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这种息肉的最主要病因。这种息肉的癌变率非常低,据报道只有1%-2%的增生性息肉伴有上皮内瘤变,从而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

2、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顾名思义,胃底腺息肉是主要发生在胃底部的息肉,一般直径都小于0.5厘米,扁平无蒂,表面光滑。这种息肉在健康人和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常常发现,在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中出险率更高。胃底腺息肉几乎没有癌变风险,只有在非常少见的患有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中,胃底腺息肉有癌变的风险。

3、腺瘤样息肉

腺瘤样息肉的比例很低,常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发现,息肉一般是圆形的,可以有蒂,也是扁平息肉,常单发,多见于胃窦部。此类发育异常的上皮细胞,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典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肠化生的胃黏膜上皮出现。息肉长常伴有黏膜细胞的化生,有很大的癌变风险,这种息肉癌变的风险性高,癌变率约为10%-60%。其癌变率与绒毛成分得多少及息肉大小有密切关系。

哪些胃息肉需要治疗

1、炎性增生性息肉: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炎性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有研究表明,大约40%的感染者除菌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但一些增生性息肉,如果较大、糜烂明显甚至伴出血、病理有异型增生等,也要及时治疗。

2、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首选内镜治疗)。这种息肉癌变率较高,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

3、胃底腺息肉:对于胃底腺息肉,应取活组织检查,直径大于1厘米这应给予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如发现上皮内瘤变者应密切随访,至少半年复查一次胃镜。

4、家族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伴有家族性息肉,积极治疗也非常必要。

如果觉得《胃息肉通常有几种类型(哪些胃息肉需要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