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浅析“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灵的发展”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1.增强自觉能力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模仿”,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他去做。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掌和手指的精细小肌肉发展,提高眼手脑协 调能力,还可以发展大肌肉动作,提高身体机能协调能力。

劳动一方面顺应 幼儿的天性,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身体各肌肉组织都在积极活跃 运动,得到充分锻炼。劳动中幼儿独立掌控自己的身体,随着劳动成 果的不断产出,幼儿在劳动中会更加主动协调、控制自己的身体,极大增强 对自己身体的自觉能力。

2.提高适应能力

劳动实践中幼儿常常面临一些困境,需要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 而完成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恰好就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如幼儿在劳动中需要主动适 应物质空间环境,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适应季节、气温的变化,持续一 定时间的劳动。此外幼儿也需要主动适应精神社会环境,如与同伴交流协 商,合作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劳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适应能力, 帮助他们主动积极应对遇到的各类外部环境条件。

3.丰裕情感体验

儿童的身体具有一套专门的情感系统,劳动是儿童身体情感的生发途 径,儿童身体情感经由劳动得以丰裕。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身的 活动与外界社会建立起相互联系,幼儿作为劳动主体作用于劳动对象,收获 了关于劳动对象的真切体验,付诸努力后收获劳动果实,又带来了难以言喻 的喜悦,确证了身体在其中的作用,增进了对身体的理解。劳动教育丰富了 身体的情感体验,升华了儿童的身体理性,从而为劳动认知、劳动技能和劳 动情感的生发夯实基础。

促进幼儿心灵的发展

1.强化自我认同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确证自我,强化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周围世界互动后形成的有关自我意义和存在形式的认 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描绘个体信任感产生于 0 ~ 1.5 岁的新生儿 期,自主感产生于 1.5 ~ 3 岁的婴幼儿期,主动感产生于 3 ~ 6、7 岁的学前期, 错失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利于幼儿人格的完善。幼儿进行任何一项劳动活 动,都不仅在创造物质价值,更体现为创造自身精神价值。幼儿通过不同劳 动主体的感知,能够换位思考建立起个人意识,产生劳动同理心,在收获劳 动成果时也会产生快乐感、愉悦感、成就感,伴随他人的肯定强化自我认同。

2.激发创造力

劳动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儿童的创造力会在劳动中得以激发,如当 幼儿搬运重物时面临体力不够的困难,这就需要幼儿摆脱已有经验的桎梏,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合作搬运或是借用工具,另外在劳动 中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也会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造灵感与火花。

马卡连 柯认为劳动理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特点,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真正为全 社会人民的生活造福。劳动教育是一种灵动的教育,它不需要固化为某种 特定行为模式,而是要鼓励幼儿在实现劳动目标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激发无 限的创造力。

3.促进社会性发展

在劳动集体中,幼儿相互影响,彼此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激 发自己的劳动意志。劳动教育对于幼儿而言不仅是“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还要“理解他人的劳动,帮助他人做事”。通过集体劳动的努力凝结出 了共同的集体劳动果实,不仅能够养成幼儿自信、毅力、坚韧等珍贵的个性 品质,更能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等良好的社会品格,为将 来一生发展夯实基础

如果觉得《浅析“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灵的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