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有理有据」一般人“养”出糖尿病有多简单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声明:文章中出现的所有论据都可以在文章末尾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们常说是“甜蜜的负担”,如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身体各系统都会受损,也比较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

今年10月19日,央视10台权威人士称,我国有50岁以上的超过一亿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一旦发生,无药可治,需要终生控制,所以对广大人群而言,防比治更为重要。

据武汉金银潭医院统计,新冠肺炎患者中约20%是糖尿病患者,且较其他人群更容易转为重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报告显示,即使是那些患糖尿病的高遗传风险人群,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显著地减少种种风险。

五项指标与高血糖关系密切

《中国卫生经济》显示,70年代以来,糖尿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我们国家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更是呈爆炸性的增长,近30年来增长了10倍,已经超过1亿,占世界的1/4,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现大部分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健康,都在“慢慢养病”。《糖尿病患者膳食习惯调查》等多项调查表明,91.3%的人饮食习惯不健康;47.4%的人身体体重不健康;29.4%的人有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习惯。

过量饮食和营养不均衡是饮食习惯不良的主要表现。

四月,上海市发布了《不良生活习惯名单》。据调查,在上海市普通民众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中,名列前三位。

"久坐、缺乏运动"占82%;

经常吃油炸、烤肉和烟熏食品的人占79%;

其中78%的人三餐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夜宵。

根据《医师进修杂志》等刊物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四种习惯增加患病风险

家庭基因造成的糖尿病比例很低,其中80%是由于吸烟、喝酒、缺乏运动、不良饮食和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糖尿病会引起心、肾、眼、神经等部位的多种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那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怎么会引起糖尿病呢?

01肥胖毁了一切

在中国,肥胖是糖尿病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其原因在于肥胖导致代谢紊乱,包括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这些因素都可诱发糖尿病。腹型肥胖聚集过多的风险要高于单纯的超重,即腹型肥胖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02吃得太精细

精制谷类、加工肉类、红肉摄入量高是中国人饮食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精白米面等精制食品会引起血糖急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分泌及消化效率,长此以往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

03长久静坐不动

该研究发现,中国人的体育活动水平正在急剧下降,在1991年至2011年期间,国人平均体育活动时间减少了近50%。运动不足会减缓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受体数量,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和不良饮食一样,长期不运动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04烟酒从不离手

调查显示,戒烟和禁酒都能减少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吸烟可增加胰岛素抵抗,不仅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且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诱发心血管、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酗酒影响糖代谢,引起胰岛功能损害,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适时的戒酒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反之,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稳步提高。虽然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上升,但许多观念并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得到落实。但愿大家对健康的重要性有更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积极主动地减少和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用本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糖尿病。

本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的观念

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每年至少评估2次身体质量指数,以确保在正常范围。此外,每月测量一下自己的腰围,男性腰围在85~90厘米为腹型肥胖症前期,大于90厘米为腹型肥胖症前期;女性腰围在80~85厘米为腹型肥胖症前期,大于85厘米为腹型肥胖症前期。如果出现肥胖症和超重情况,要及时调整饮食,多锻炼。

2.良好的心态

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3.适量的运动

按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量力而行,进行有规律的适度锻炼,可以每周进行3~5天,每天进行慢跑、快步走、游泳等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锻炼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运动时最大心率=220-年龄),以全身发热,微汗为宜。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高强度高对抗的运动。

4.合理的用药

不要讳疾忌医,根据血糖的波动,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

5.充足的睡眠

睡眠的作用有补充人体的能量,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等。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

6.健康的饮食

营养均衡,原料多样,控制热量,合理结构,高纤维素、低盐低糖是合理饮食的原则。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应保证每天15%~20%的热量来自蛋白质,20%左右来自脂肪,50%~60%来自糖类;

早期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减少糖类的摄入。与此同时,要减少精制主食的摄入量,用全谷类或杂豆类代替白面类精制主食,增加水果、蔬菜、坚果、低脂奶制品、鱼类和海产品的摄入量,减少加工肉类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

根据中医养生保健的观点,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阳虚体内的平素畏冷,舌质肥厚嫩滑,宜多食牛羊肉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食梨、西瓜等生冷凉凉的食物。阴虚体质,手足心热,舌红少津,宜多食瘦肉、鸭肉、绿豆、冬瓜等滋阴润燥食品,少食羊肉、韭葱、辣椒、葵花子等温热易“上火”的食品。

注意: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具体方法,可以持续关注唐平哥公众号,或加微信免费咨询,唐平哥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帮到你。

参考文献:

常改, 李静, 潘怡,等. 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关系现况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6):555-557.雁王鸿.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王虹, 曲妆贞, 李桂华. 对糖尿病人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09, 22(001):138-139.

代庆红, 王忠东.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09(013):206-208.

胡善联, 刘国恩, 许樟荣, et al.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 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8):5-8.

王陇德, 齐小秋, 陈传宏,等.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02综合报告[J]. 2005.

徐菊丽, 赵长海. 陕西地区791例糖尿病患者膳食习惯调查[C]// 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1997.

姚宇航. 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吉林大学, 2014.

于雪.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中国每年200万人额外死亡[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 01:2-2.

上海市《不良生活习惯名单》

佚名. 不良生活习惯黑名单[J]. 医药与保健, 2010, 18(5):28-28.

连艳娜, 王婧瑶, 赵彩杰, et al. 不同日常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患者执行功能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038(004):958-960.

李玲. 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J]. 辽宁医学杂志, 2002, 016(005):228-230.

王秋月, 刘国良. 生活习惯与糖尿病[J]. 医师进修杂志, 2000, 23(9):8-10.

如果觉得《「有理有据」一般人“养”出糖尿病有多简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