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日常保养篇:中医如何看待声音异常

2023-06-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医讲求“望、闻、问、切”。《古今医统》有云:“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这四字纲领中,“闻”不仅指闻气味,还是指听辨病人的声音。对此,《难经》第六十一难这样解释:“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黄帝内经》提出,呼、笑、歌、哭、呻为五声,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可鉴不同的声音不但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而且通过听声音还可以了解一个人五脏的健康情况。声音的异常往往提示着五脏出现了潜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要如何通过听声音识五脏呢?

正所谓“声者,气之所发,气者,肺之所司。”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医生,病人一说话,就基本能够判断出病人的哪个脏器有问题,比如是否肾气亏虚,是否肺火炽盛等。其实在临床上,有一些很容易识别的判断标准:

以声音嘶哑为例,而感冒是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我们需要分清患者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风寒袭肺引起的感冒除声音嘶哑这一症状外,常见症状还有咳嗽声重有力,而风热袭肺引起的感冒,常常因为痰液黏糊而咳声不爽;

消化不良、过食肥甘厚味引起的声音嘶哑病根在脾,常由脾胃虚弱,湿热熏蒸导致。肝气不舒也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容易生气或容易争吵造成声音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声音嘶哑。肺脾气虚引起的声音嘶哑,则是由于机体体质差,而且声音嘶哑日久不愈所导致的迁延症状。痰湿血凝导致声音嘶哑,常见于咽喉损伤,这种声音嘶哑可能要借助于外科手术来治疗;

再比如小肠病,小肠循经两颊到鼻孔,所以,假如有的人说话时鼻音异常沉重,那么要警惕他很可能小肠有病。而脾生病的人“善噫”,说话时常常伴随嗳气。肝经生病则见“呃逆”,伴随胸胀满感,是肝气无法疏解所致。肾气虚弱的病人说话声音虚浮无根,有点像哮喘,说明肾不纳气。胆经生病的人,说话时常常伴随唉声叹气。因为胆气生发不起,所以要借助叹气或者是出长气帮助胆气生发。

当我们了解声音异常提示的五脏疾病之后,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通过听辨五声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日常保养。

心气不足的人群,常常在多说几句话之后便感到心慌气短,说话声低沉无力,说明出现了心气虚。这类人群生活中应该适当地放慢节奏,避免喜怒无常或者情绪波动过大,也可以吃一些百合莲子桂圆来补充心脏,或者黑木耳来滋养肾阴,适当食用山楂干同时达到疏肝解郁的效果,让心情变得更加平静。

脾气很难受自己控制,经常性动怒,声音高亢的人群,在个人的饮品上,可以适当的喝一些菊花茶,有助于达到疏肝解毒的功效。总是长吁短叹的人群,说明肝气郁结于内,可以选择薄荷、柴胡或苏叶来疏肝解郁,同时调节了情绪,防止怒气伤肝。

脾脏有健康问题的时候,说话声音会比较低微空虚,听上去没什么底气。平时可以多食用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茯苓等,缓解食欲不振腹胀及脾虚。

如果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此类人群要保养好腰部来补肾,如果长时间久坐的话可能会伤害到肾,所以每工作一个小时可以站起来活动,10分钟搓一搓腰背或者伸伸懒腰来帮助养生,平时可以多吃山药桂圆羊肉狗肉以及韭菜等食物。

肺司声,声音异常最常见的提示就是肺部出现问题。肺部疾病引起的声音嘶哑,尤其需要辨证论治:

急性声音嘶哑伴随有恶寒、发热、全身疼痛、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症状。多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单纯性喉炎或急性声门下喉炎等。治宜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慢性声音嘶哑,同时咽喉疼痛,如有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咽喉干燥。严重时会出现声带结节或声带息肉,治宜滋阴润喉、利咽散结。

间歇性声音嘶哑,可见于重症肌无力、荨麻疹、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除却肺部疾患,多与其他脏腑相关联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好转后,声嘶会得到改善。

通过一个人的声音的确可以了解一个人五脏的健康情况。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出现声音异常的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接受相关的检查并治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护理身体,比如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等等。

如果觉得《日常保养篇:中医如何看待声音异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