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代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理念)

2023-06-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不恰当的饮食习惯,造成几大富贵病发病率猛速增长,尤其是肥胖和糖尿病。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很难治,那么一个健康的人究竟是怎么得的糖尿病呢?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年轻时候吃太多的糖了?得了糖尿病该怎么调理呢?这些问题,都会在接下来文章找到答案。

糖尿病在中医的范畴里面称为:消渴病或者消渴症,是由于人体阴液、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胜,热愈盛,则阴愈虚,它们二者互为因果,此消彼长。古代中医认为人体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主要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消渴症,病变的脏腑主要是肺、胃、和肾,尤其以肾为主。虽然有所偏重于肾,但是又互相影响。

那么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1:《素问·奇病论》书中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意思就是喜欢吃油腻、甜、辛辣等食物的人,是容易得消渴症的人群。故想不得糖尿病,应该反其道食之。

2:《灵枢·五变》书中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意思就是五脏先天不足,体质为阴虚体质,比较弱的人,容易得消渴症

3:《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书中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意思就是,人要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尤其是情志失调以后人受到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导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可见控制不良情绪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

4:“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意思就是说人要控制房事的频率,量力而行,不要肾气虚耗,不要提前透支,否则容易引起肾燥,肾燥会导致糖尿病。反过来,控制好房事频率,保肾固精,通过饮食和锻炼的方法来增强肾的功能,也可以辅助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在中医理论里面,之前的文章介绍过肺胃肾,今天这里针对糖尿病在介绍一次。肺:主气,是为水之上源,主散布津液。肺如果受燥热所伤,则津液不能散布而下行,则会随小便排出体外,故小便的数量增多;

胃: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若受燥热所伤,胃火则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糖尿说法的来源);脾的功能失常,则肌肉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濡养,故人会愈发消瘦。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齿为骨之梢,是故看一个人肾有没有毛病,看牙齿可以看出一二;还有就是看头发,发为血之梢,肾主骨,骨生髓,髓造血,血养发。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fan第二声)心肺则人易渴多饮(容易口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失濡养,开阖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随小便而排出体外,故尿多而味甜。

消渴症病久入络,引起血脉瘀滞,从而累及到其它正常的脏腑,引起其它脏腑的疾病,导致并发症的产生。那么中医理论体系在治理糖尿病有什么原则?治疗上应该三焦兼顾,上、中、下焦,三消同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核心宗旨。《医学心悟,三消》书中提到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记住以上几句话,就掌握了治疗糖尿病的核心要素了。糖尿病后期并发症较多,并发症是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等疾病病症症,故还应针对不同人的具体并发症的病情,科学合理的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不同的诊治方法。为学和为医一样,要活学活用,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而不是对病下药。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哦,之前发过很多此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一下,如果您觉得很有用,麻烦点个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

如果觉得《古代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理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