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抓成绩不如“养”习惯 帮娃养好这7种习惯(孩子学习好还懂感恩)

2023-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7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文/兰妈谈育儿

纵观如今的家庭教育模式,大部分家长心理都是“孩子学习跟不上就送补习班,而我送了辅导班,花了这份钱,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名列前茅”,这种一门心思地把“唯成绩论”很多时候恰恰是孩子成绩差的“帮凶”。

今年以来,尽管校外补习班受到严打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曾经的很多校外补习班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而那些排除万难依旧送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家长,自然在“各种由苦”里对“花出去”的付出报以期望。

案例:

小晨就是这样一位妈妈,在校外补习班受到严打那一段时间,她曾在家亲自辅导9岁儿子补课学习,可是每天的场景都是“一开口就忍不住打骂,一打骂就是孩子哭、妈妈也崩溃地哭”,孩子顽皮辅导起来太难、而家长的崩溃也在一瞬间。

于是,几经打听下还是“花钱”为孩子安排了去路…

但,白天在学校、晚上紧赶着去校外补习班上课的紧洽时间里,其实也并非没有让孩子的成绩有多么突进,虽然在辅导班补课和在家里对比多少还是有些改变,但9岁的年纪毕竟正处贪玩、渴望自由的年龄,尤其是和同伴放学回家有更多闲暇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相比,对于“多余”任务的安排随着年纪增长、叛逆的加强,相信孩子很多心理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其实,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一开始就找错了目标,成绩只是一时的努力嘉奖,而习惯才是融入孩子生命当中的每一份优秀,如果我们注意观察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尖子生,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习惯自律性都比较突出,而家庭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习惯大于成绩”,家长们与其一门心思地“抓成绩”、不如多帮孩子“养习惯”。

其中,以下这7种习惯家长平时就要多费心思“抓一抓”,孩子学习成绩好了、未来还懂得感恩:

第一种:懂得尊重老师

想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孩子对待书本对待知识,在学校对待老师都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尤其是在孩子1–3年级的时候和老师的关系一定要建立牢固,这个时候孩子刚从幼儿园快乐的时光过渡到小学的朗读、背诵,如果孩子遇到严厉的老师很容易产生如对家长一般的“埋冤”心理。

而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将这种埋怨化为不满,平时上课做小动作、下课闯祸制造麻烦,那么这样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有什么理由去耐心教导呢?在家里父母都喜欢、或是羡慕别人家听话不乱闯祸的孩子,在学校老师当然也不会例外了。

当然,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一样并不是希望孩子有多么乖巧听话,而是希望他们有一颗知尊重、懂感恩之心,这样的孩子“教的起劲、也付出得值得”,所以家长在“抓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家娃这句话“孩子,到了学校一定要尊重老师”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年龄较小时可能他们不知道尊重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告诉孩子一些尊重细节了,比如:

1)见到老师不要躲,记住要上前向老师问声好

2)放学临走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再见,您辛苦了”

3)课堂上要认真遵守纪律、跟着老师讲课的步伐去走

4)有问题就举手发言、不要在课堂上窃窃私语

5)被点名回答时要快速作答、以微笑面对

第二种:回家阅读、预习习惯

一个懂得认真对待书本,对待知识的孩子,他们回家之后有一种自律叫做写作业的习惯,如果孩子回家连写作业的态度都没有、那又谈何学习动力呢?而孩子在学习这条无止尽路上最大的记忆力巩固就是学而时习之

纵观如今教育体系,虽然随着学生减负推行、孩子没有了家庭作业,但至少回家后有阅读预习的习惯,如果孩子有求知欲望但就是不知如何提升自我能力,家长也可以通过阅读和预习这两种习惯去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

如果说阅读是为了提高孩子阅书的积极性,那么提前预习就是为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自学及向上态度,平时课前有预习习惯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也会得到大力度提升,这是因为提前预习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充足准备,在对新知识的发现、探索和总结里,从而令听课内容更有针对性,而课堂所做的笔记也更高效、更全面一些

关于预习和阅读的习惯培养家长要尽可能地做到“行动大于说教”,比如和孩子一起阅读、并且带动良好的看书气氛,不过对于最初阅读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枯燥乏味,这个时候除了塑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之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书法活动提高孩子的积极和参与性行为。

第三种: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

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课堂学习被称为黄金阶段,能够抓住课堂时间认真听讲且积极做笔记的孩子,一般都可以做到“当堂学习的知识、当堂消化”,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便孩子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再丰富,但随着知识量不断增加、在时间的演变下所学的知识就会逐渐模糊。

其中,做笔记就是我们记载重点内容的百宝箱,在这里我们可以随时掌握知识要点,尤其是考试前多看看随堂笔记对做题时的能力发挥是大有作用,而平时在课堂上有作笔记习惯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也必定会认真听讲,懂得抓住疑点、难点和重点,并且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完善消化。

关于做笔记,其实哪怕这节课中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孩子都会了,也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有课堂做笔记习惯,这份习惯也会牵引着孩子认真听讲掌握知识要点并找到做题的窍门技巧,若孩子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且积极做笔记的习惯,那么孩子的学习状态在有效态度下自然就不会太差了。

第四种:养成不懂就问的善于提问

良好学习态度需要建立在积极回应、和上进心的表现方面,平时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善于提问”,而任何时候好成绩只是一时的努力结果,但拥有一颗向上的积极心态才是源源不断的能量制造,如果我们这次努力了、下次就放松自如,那么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大起大落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面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家长与其“抓成绩”,不如多抓一抓孩子那“善于提问”的胆量与性格,为了更好地推动孩子“不懂就问”的潜意识习惯,建议父母平时和孩子相处时做个“为什么”家长。

当家长化身什么都不懂的小书生时,孩子这个多学者就会发挥作用,哪怕这个问题孩子不懂也会通过查阅、请教等多种途径解决难题,这是因为父母的多问、和孩子的多学形成一道紧密相连的学问链条,这和不停地在孩子耳边说教的“吹耳边风”相比,父母的“弱小”反而会激发孩子求学强大的积极乐趣。

所以,为了孩子建议父母尽可能地做一个不懂的“为什么”家长,一时的“自贬”若能换来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种:做题前要仔细审题、阅题

很多时候孩子错题太多其实并非他们不会、做题马虎,而是孩子审题、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表现,如果孩子一开始做题的时候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阅题习惯,那么做题的过程和结果反馈自然是漏洞百出。

尤其是孩子做题时容易看错题意这也绝对不只是贪玩、马虎,良好的审题和阅题能力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做题技巧方面,如果孩子的基础知识不差、所学内容也可以理解消化,但是每到做题的时候就容易出错做错,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养成仔细读题,抓重点、抓字眼关键词去理解题意,尤其是对提示语、公式图示等关键内容多运用、勤审题,相信在有效的阅题效果下写作业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第六种:在学校要善于和同学沟通

《礼记·学记》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独自闷头苦学的孩子很少有几个知心朋友,而这种“孤独”哪怕学习再好,步入社会之后也因为缺乏社交而容易孤陋寡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反而“失业”更多。

而作为家长,既然是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能力,那么孩子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也一定不能缺少,哪怕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也要引导孩子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若互帮互学、那么班级学习气氛家庭学习气氛相比,自然是前者带来的动力和积极性更有价值感,其实这种反复加工、酿造的学习沟通与讨论,正像是采蜜一样日积月累并不断地吸取精华。

第七种:反思、或整理错题习惯

一般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少不了做题后的反思错题整理,而每一个优秀生的手里也都应该有一个错题收纳本,如果孩子一遇到难题就将错题收录、并随手一记,在错题掌握的弊端展现下孩子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

重要的是懂得归纳总结错题的孩子承受能力较强,遇到困难时也往往懂的“吃一亏长一智”,并通过不断完善自己来达到更好的目的效果,而那些习惯总结错题的孩子、也往往对学习的专研乐趣比较高,尤其是研究解题的办法技巧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最后,培养孩子反思或整理错题习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思路引导孩子:

1)这道题的难点在哪里?如何才能掌握

2)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总结技巧依据

3)问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换种途径培养做题思维

4)听听同伴的做题思路,提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自己

5)做好排序、疑难标记,方便下次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之路漫漫无期,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多引导孩子养成一些有助于学习的习惯、也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若平时坐在孩子的“副驾驶”多关注孩子带来的一路风景,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差,他们的成长虽慢、但过程却是最值得回忆的地方-亲子和睦!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如果觉得《抓成绩不如“养”习惯 帮娃养好这7种习惯(孩子学习好还懂感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