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苏州菜市场图鉴:那些改造后的菜市场到底怎么样

2023-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一个城市最接地气的地方,就是菜市场了。来到陌生的城市,逛逛菜市场,是了解这里的市井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在菜市场,听着摊贩的吆喝声,能让人觉得自己是在踏踏实实地生活着。

苏州的菜市场有很多个,近两年又将一些老旧的菜场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菜场焕然一新,更新了人们对菜场脏乱差的印象。眼见为实,来看看这些改造后的菜场到底怎么样!

01.

双塔集市

双塔市集是苏州菜场改造的先锋,不仅改造的时间早,改造的成果也是最时髦的。在它改造完成后,一跃成为苏州的网红打卡地,不过从某种意义上,双塔市集并不能称之为菜场。

市集里面的灯光是暖黄色的,装修风格有些日系,采用了苏州码子元素。市集里有肉摊菜摊、南北杂货,还有一个美食广场。

更惹人注目的是鲜花摊位。鲜花摊没有守摊的人,花瓶上写着价钱,留着收款码,还有主人的留言。

总体来说,双塔市集并不适合想要正经买菜的人,它更像是给一些年轻人的生活幻想,即便是买菜也是优雅的,有仪式感的生活。

02.

葑门横街

葑门横街称得上是苏州最具传统气息的网红菜场了,有人说没到过葑门横街,就不了解苏州的市井生活。

葑门横街的历史考证起来不太容易,只知道至少从清代开始,横街就是农民进城买菜的集散地。直到今日,横街这个苏州人的大菜场依然满是讨价还价的喧嚣。

横街上的商铺少说也有百来家,杂货,米行,面馆,酱园……什么时令果蔬、鲜肉水产、特色糕团、日用百货是应有尽有。

横街内部有一个横街市集,每天早上都是水泄不通,人气很旺。

历经多次整改,葑门横街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一些店铺也改头换面不知道多少次了。令人庆幸的是,它一直都在,就像有些店铺,也一直没变过。

03.

新民桥菜场

农发新民桥菜场在地铁2号线山塘街站的出口旁,是老苏州四大菜场之一。菜场外有各色的卖吃食的店,馒头、粽子、糕团、卤菜应有尽有。

菜场里面分两层,一楼主要卖蔬菜,二楼是鱼肉水果南北货。菜场的面积比较大,可挑选的菜肉种类也多。

经过改造后的新民桥菜场,看起来十分规范,菜场不同区域采用不同颜色的吊楣,让人能更直观方便地找到对应摊位。

蔬菜摊位上方是竹青色,南北货、豆制品区为芦黄色;水产、海鲜、冷冻品区呈蔚蓝色;鲜肉区则是树皮色。

04.

娄门菜场

娄门农贸市场也是姑苏区的老菜场之一,现在搬到了原来菜场的斜对面。第一次来到娄门菜场的人肯定会惊叹,这个菜场好大呀!

进门就是一张平面导视图,都用上地图了,这算是几个菜场中室内面积最大的一个了。

这样大的菜场适合节假日的时候,在里面仔细地逛,花小半天的时间采购,满载而归。

买过蔬菜鱼肉,经过熟食区的时候往往会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诱人的卤菜、烤鸭、糕团、爆鱼,灯光照在上面,更显得可口诱人,多少人能忍住不去买个一两样呢?

05.

东环农贸市场

东环农贸市场相比于前面的那些菜场,实在是没什么可比性,不是网红,面积也不大,没有什么特色,这个菜场就像是小区楼下邻里中心的小菜场。

和其他改造过后的菜场一样,东环农贸市场的分区简明统一,环境干净整洁,照明也不错,规规矩矩的。

这种规矩和平常倒是更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每天早上来买点新鲜的菜,不用很长时间挑拣,没什么仪式感,只是寻常生活中的一个步骤,只是寻常平淡的生活。

古龙说过:“一个人若走投无路,一心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菜场里的喧嚣声音,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很容易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菜场改造之后,这浓郁的烟火气和旺盛的生命力也并没有消失。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觉得《苏州菜市场图鉴:那些改造后的菜市场到底怎么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