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来自民间 身体力行的“药王”孙思邈(受到很多人们的爱戴)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来自民间,身体力行的“药王”孙思邈,受到很多人们的爱戴

首先来自民间、身体力行的“药王”孙思邈,在陕西省耀县的东面,有座“药王山”,山上有座“药王庙”,庙里树着"药王碑”,这个被尊称为“药王”,并受到人民群众千载祭祀的圣人,就是我国隋末唐初的大医学家孙思邈。孙思邈(581-682),生于京兆华源(今陕西省耀县孙家源)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加上无钱无医,吃尽了疾病的苦头。在这穷苦的山村,他时常看到贫寒的乡亲生了病没钱医治,只好小病拖成大病,最后不治而死。

耳闻目睹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使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好好学医,将来当个医生,为穷苦人民解除病痛。他七岁开始读书,粗通文字以后,便刻苦自修古代的医书。凡是与医学有关的书,他不惜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地去借读。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就一字一句地抄下来。他非常注重学用结合,他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穷人看病,同时也在看病中不断检验和充实自己的书本知识。

他把看病当作学习,不但不收诊金,还免费送药。有远道来的病人,他从不推群,甚至让出房子来让病人住,亲自熬药给他们喝。孙思邈通过认真地钻研和实践,二十岁时已经成了一个医术高明的民间医生。他没有架子,不讲价钱,为穷人消灾去病,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他的名字不胫而走,遐迩皆知。朝廷里知道了,三番五次下令要他到京城去当医官,他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

不愿意只为少数的高官显贵治病,失去学习研究的自由,便假装有病,婉言谢绝了政府的征令,终生在民间行医。为了取得第一手的医药知识,他亲自登山采药,前边所说的“药王山”,就是他经常去采药的陕西耀县五台山。采回药后,他亲自加工炮制,因而对中草药的药性和药理都了如指掌。此外,孙思邈还善于从生活中学习,收集了不少散布在民间的验方和单方,加以鉴别和整理。

从民间吸收和利用了许多宝贵的医药知识。孙思邈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用动物肝脏治疗“雀盲眼”(现代叫夜盲症),用羊靥治大脖子病(现代叫甲状腺炎),这些都和近代医学的病理分析(夜盲症和甲状腺炎分别是由于身体缺少甲种维生素和碘引起的,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甲种维生素,羊靥则含碘较多。)完全相同,有的办法至今仍为现代医学所沿用。他发明了导尿法,改进了张仲景的灌肠法,并提出了正确的胸胀诊断法。

最后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治疗脚气病的医生,直到1642年,欧州人才第一次记载脚气病,比孙思邈落后了一千多年。到他晚年的时候,他对自己一生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写成了两部千古不朽的医学名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丰富和保存祖国的医学宝藏,发展祖国中医中药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如果觉得《来自民间 身体力行的“药王”孙思邈(受到很多人们的爱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