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成健康习惯(别让糖尿病“找上门”)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2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重视,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对于这个“隐形杀手”,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眼睛、肾、神经、心脑血管、下肢动脉等的慢性损害。那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生活饮食上要注意什么,用药时间有没什么讲究等等问题,记者向区中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曹彬彬了解了相关情况。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是血糖,通常我们用手肘部抽的血来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值。”曹彬彬介绍,糖尿病是慢性进行性疾病,除1型糖尿病以及较重的2型糖尿病有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典型症状,较多的2型糖尿病早期常常没有症状,往往在体检中发现,或者在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就诊时发现。

另外,在检查中,医生会依据患者的血糖值来诊断。比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哪些人得糖尿病的风险较大

“在大多数人的思想里,糖尿病一定跟糖吃太多有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像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超重、肥胖人群,久坐不动的人群,年龄≥40岁,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人群比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要大得多。”曹彬彬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型、2型、妊娠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比例仅占5%至10%,2型占90%左右。1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或者病毒感染,导致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人体无法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进而引发糖尿病,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成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和遗传因素、日常饮食、生活环境等有关,高发于超重或出现腹型肥胖人群。

记者了解到,糖尿病现在日趋年轻化。糖尿病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属。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人手一杯奶茶,有的一天甚至得喝上两三杯,这些导致他们每天摄入过多的添加糖,这就让糖尿病有了可趁之机。”曹彬彬说,年轻人一定不要忽视血脂异常,及早发现并干预这些异常指标,有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不少二胎、三胎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的不在少数。

“不少二胎、三胎妈妈都是高龄产妇,她们在妊娠期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发生抵抗,饮食上,家人盲目地补充过多的营养,导致饮食不均衡、能量摄入过高,再加上孕期运动不足等都会导致孕妈患上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曹彬彬介绍,孕妈在孕期一定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要过多食用蛋糕、点心等能量较高的食物,最重要的是合理的孕期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怎样来预防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糖尿病的预防:首先,患者先应判断自己是否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若自身存在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超重、肥胖人群,久坐不动的人群,年龄≥40岁,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检查;其次,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的发生;再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最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每年进行一次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上要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曹彬彬提醒。

糖尿病人用药有哪些要求

曹彬彬告诉记者:“得了糖尿病一般来说是要长期监测血糖及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服药时间是大有讲究,根据不同的降血糖药有不同的服药时间。比如磺脲类降糖药大多在餐前30分钟服药,二甲双胍在餐中或餐后服药,α糖苷酶抑制剂在进食第一口饭时服用等等。如果患者没有遵医嘱,而是乱服一通,那对于患者的降糖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据曹彬彬介绍,血糖控制目标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既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实施分层管理。推荐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内。但是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风险患者,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适当放宽标准。

另外,有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可以暂时不用药物治疗。还有一些患者经过积极地治疗可以出现胰岛功能部分恢复,也可以有一段时间不用药物治疗,但是还是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出现血糖升高要及时药物治疗。

糖尿病人的锻炼有何讲究

糖尿病病人不适合空腹早锻炼,因为空腹早锻炼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而低血糖易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高。建议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餐后1—2小时),此时既不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骑自行车、游泳等。建议每周运动5次左右,如无禁忌证,可每周进行2次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可通过举哑铃、俯卧撑、深蹲等进行抗阻训练,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运动强度应该以微微气喘但还能和同伴正常交谈为宜。

来源:今日黄岩

如果觉得《养成健康习惯(别让糖尿病“找上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