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记常德石门县开创养蜂脱贫第一人覃仕永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记常德石门县开创养蜂脱贫第一人覃仕永

王建平

7月11日,常德石门县夹山镇杨坪社区二组贫困户丰新华家中热闹非凡:镇上优酿养蜂合作社的技术员不仅无偿给他送来了10箱蜜蜂,而且还帮助他家摇蜜取糖,流出的黄晶晶蜂蜜香气四溢,引来全家人和周围邻居围观。现年70多岁的丰新华老爷爷急忙用调羹舀了一勺新鲜蜂蜜尝了尝,心中感到特别甜蜜。3年来,和丰新华一样,石门县共有40多个村居,上千个贫困家庭通过养蜂实现脱贫。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把甜蜜带进千家万户的是一位外出打工的返乡青年,是他为全县贫困户开创了养蜂脱贫的光明大道。

返乡创业与养蜂结缘

这位把甜蜜送进平常百姓家的人叫覃仕永,现年40岁,他出生在常德石门县夹山镇汉丰村,家里有兄弟姐妹5人。他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父亲覃国安一边在大队(村)当赤脚医生,一边用业余时间在家养蜂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让兄弟姐妹没有饿到肚子。1994年,覃仕永高中毕业后到广东东莞打工,每次回家总要带上一些父亲亲手酿的蜂蜜向工友们推销,而且还很受欢迎。

父母年纪大了,无法维持家里的各种农活。2013年,覃仕永只好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返回家乡接替父母种田。农闲时,他专门陪父亲养蜂,准备传承这一手艺。他生性好学,有时间还抽空到周边县区跟着其他养蜂人学习,最远的到过湖北五峰一带拜师学艺,直到掌握一定的技术。

2014年初,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家养的11箱中蜂,正式走上专业养中蜂创产业之路。他凭着对养中蜂的热爱和办事扎实认真的精神,找书籍学理论;仿传统搞革新。依靠科学抓规范,利用油菜花季春繁扩群;利用柑橘花季壮群赶蜜。在强群渡夏后,又购进30余箱蜂,到秋季追采刺楸、五倍子蜜。当年发展中蜂达到100余群,收蜜1吨多,创收15万余元,成为了小有规模的中蜂养殖大户。

为了把事业做强做大,2016年初,他主动拿出几万元资金,组织蜂具蜂群,带头申办了石门县优酿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00多人,分布10余个乡镇,成为全县首个发展中蜂养殖的带头人。

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以覃仕永为主的石门县优酿养蜂合作社还狠抓电商销售,让这些来自大山中贫困户的蜂蜜走进千家万户。

投身脱贫攻坚为政府分忧

回乡创业获取养中蜂的第一桶金后,覃仕永心想,石门县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一定为政府分忧,让大山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甜蜜的生活。于是,他主动找到主管部门县供销社,要求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助推政府脱贫攻坚。

经过牵线搭桥,覃仕永带领自己的团队与石门县新铺镇永兴桥村结对帮扶,引导村中贫困户走上养蜂脱贫之路。他帮扶的措施是:与村中签订放养合同,村中派专人集中看管,合作社免费提供蜂群和上门指导,每箱每年给村中分成6斤蜂密;其次是村委会与贫困户挂钩、合作社出蜂群,农户负责放养,统一集中搞技术培训,所产生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合作社采取代放代养的方式,每箱每年无偿分成4斤蜂蜜给他们。

2017年5月,他与村委会正式签订帮扶合同,在村里的11个贫困户中,放养了110箱蜜蜂。他带领技术团队采取保姆式的服务,不定期来到村中搞技术培训,让养蜂户人人懂得养蜂技术,当年产蜜就达到1000多公斤,村中的11个贫困户一年内就实现脱贫。

县供销社看到覃仕永和他的养蜂团队没收取任何报酬,确实帮助村中没有资本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认为是一条适合山区脱贫的好路子。于是,他们很快把这个消息向给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覃仕永帮助贫困户脱贫不收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县,市县领导多次组织到他的合作社参观考察,县内部分乡镇负责人纷纷邀请他传经送宝,把养蜂扩大到更多的贫困户家中。

利用天然优势为贫困户送蜂上门

石门县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边是以种水稻、油菜、柑橘为主;西北部的乡镇以种茶叶为主,一向善于思考的覃仕永想到,每年油菜花开、桔子花开是蜜蜂采蜜的最佳时期,但作为一个专业的养蜂团队,这些花期过后又怎么办?如何提高养蜂效益?

他多次开车来到“湖南屋脊”的壶瓶山考察,发现这里地处北纬30度,在2098米的高度中,以500米为一个海拔阶段,随着海拔的不同四季都有鲜花盛开。如何利用这个天然资源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覃仕永从中得到启发。

壶瓶山镇有38个村,他们都共同拥有这个天然的资源。镇政府与覃仕永达成帮扶协议,要求帮助北溪河村发展养蜂业来带动脱贫。覃仕永和他的优酿合作社团队开车来到村中,发现大部分村民家还不通公路,他只好发动技术员背着蜂箱翻山越岭,无偿为贫困户送蜜蜂上门。村中有一个叫王伯的老人,今年70多岁,对覃仕永不远百里带队送蜂服务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时,给他家放养了4箱蜜蜂,一年后就发展到16箱。从此,覃仕永成为走进大山的“神秘送蜂人”。

从此,王伯与覃仕永结下深厚友情,平时除打电话请教外,有时还来到他的合作社学习技术,一年后实现脱贫。在王伯的带动下,村中有50多个困难户主动加入到养蜂行列,养蜂数量一下发展到100多箱,收入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增加。同时,壶瓶山镇壶瓶山村也发动起来了,他们邀请覃仕永和他的养蜂技术员上门搞技术培训,专门给养蜂户一对一地进行技术指导,村中养蜂量一下提高到150多箱。

助推脱贫喜笑颜开

石门县夹山镇新花村10组的朱军是村中有名的贫困户,因为他前几年做过肾移植手术,欠下10多万元债务,再加上父亲去世,家中更是雪上加霜。2017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覃仕永的合作社与他正式结对帮扶,开始给他家送了2箱蜂子,紧接着帮扶人又给他送了4箱蜂子。合作社还派人上门提供技术服务。一年之后,朱军终于缓解了多年的贫困,日子不再过得十分紧张了。

2016年,石门县新铺镇千斤塔村委会与覃仕永联系,动员邀请他的合作社与村中贫困户结对养蜂。村中的贫困户刘玉林,家中还有一个30多岁的单身残疾儿子,属于建档立卡户,特别希望早日脱贫。他从村委会得知养蜂是一条不要成本的好门路,而且还有专门的技术员上门指导,感到非常欣喜 。通过村委会联系,他认识了覃仕永,正式学习养蜂。家中从开始无偿提供的10多箱蜜蜂。现已发展到40多箱密蜂,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他高兴地说:“现在脱贫了,是覃师傅给我指出了一条脱贫的好门路,真要好好感谢他!”

荣誉面前永不止步

覃仕永,这个回乡创业青年,在养蜂上创出一条甜蜜的脱贫之路,他带领的石门县优酿养蜂专业合作社被湖南省蜂业协会评选为“全省蜂业精准扶贫先进单位”。去年12月,石门县召开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石门县政府授予他为“脫贫攻坚功臣”;夹山镇政府授予他的合作社为“2018年度助力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覃仕永显得十分谦虚。他说:“我回家6年,能够解密“2098”这个神秘的数字,说明我没有辜负家乡父老的希望。通过养蜂帮助贫困户脱贫,这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后我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扶持更多的贫困户过上甜蜜的生活。”

蜜蜂采蜜香甜千万家,覃仕永养蜂把甜蜜送进千家万户。目前,石门县成立了“推进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供销社正在大力推进全县养蜂专业合作社走抱团发展之路。我们相信,这位从大山中走出来的“神秘送蜂人”,将会引导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养蜂脱贫这条路。

如果觉得《记常德石门县开创养蜂脱贫第一人覃仕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