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蒲公英48h内杀死癌细胞 且来看中医如何治疗癌症(再做论断)

2023-06-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蒲公英,是乡野田间常见的一种植物。大多数人小的时候都应该将它当做过一个娱乐的工具,尤其是摘下它白色的绒球,对着一吹就有如柳絮飘飞的感觉。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蒲公英,不过指的是它的全草,而不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绒球。前段时间有传言说“蒲公英能在48h内杀死癌细胞“,因此不少人大量的采购蒲公英。今天我就想带大家了解中医是如何治疗癌症的。听完之后,我想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医大家,我们浙江省首届国医大师,何任老先生。何任老先生在不到60岁的时候也得了恶性肿瘤,但是一直活到了90多岁才去世。按照何老的说话,他治疗癌症有两个重要的原则,其实也是中医学治疗任何疾病的原则,就是四个字“扶正祛邪”。

《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的就是邪气(常有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可以认为是西医说的细菌、病毒、癌细胞突变等)之所以会侵入人体,导致人体生病,就是由于人体的正气不足,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经常说的,免疫力低下了。我们治疗恶性肿瘤的原则之一“扶正”,就是要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这些“邪气”的防御能力(还未感受邪气的),增强人体正气对抗邪气的能力(已经感受邪气的)。免疫学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免疫监视、免疫自稳等功能,其实人的每一天总有细胞在突变,但是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得恶性肿瘤呢?为什么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呢?这就是在于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中医的扶正就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监视的功能得以发挥作用。

那在治疗癌症的“扶正”疗法中,我们有没有侧重点呢?当然有。在“扶正”过程中对健脾益肾的疗法也是显得尤为很重要的,尤其是许多恶性肿瘤的患者经过手术、化疗、甚至放疗后,这些操作从某一方面来说已经经过了“驱邪”的过程,人体在这时候显得由于虚弱,有些人甚至完成不了足疗程的化疗和放疗,也出现了许多化放疗后副反应,因此扶正在这里显得更为的重要,而脾肾是首当其冲的,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来看一下,中医古籍是如何描述脾和肾的。

《难经》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黄帝内经》说“肾主藏精,封髓,主骨,纳气”,《景岳全书》说“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乎精也”,所以说肾是人体命门之所在,是藏精之处,可以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防御疾病能力;《脾胃论》说“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营卫乃行,得尽天年”,所以脾胃是人体产生气血的重要场所。

因此基于此,除了何任老先生,还有许多名家,在治疗癌症的时候都是非常的重视健脾、补肾,当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我们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以健脾为主,有的以补肾为主。何任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十二字法则时说“不断扶正,适时驱邪,随证治之”,他在扶正的前缀上用的是“不断”,也就是说扶正在整个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是占主导地位的,要贯穿整个疾病的过程。

当然在扶正的时候,我们也会用一些祛邪的药物(也就是常说的抗癌),比如蛇舌草、黄芩、蒲公英、红豆杉、重楼等等,正如何老说的要“适时驱邪”,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一直使用,用适当的剂量在合适的时机应用一段时间即可。因为药物长期使用会损伤人体的正气,比如蒲公英,中医学认为其“味苦、甘、寒,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所以我们认为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是毕竟是属于苦寒之药,容易败胃,因此临床中我们也不会长期的应用蒲公英。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明白了吗?蒲公英作为一个传统中药,自然要站在中医的理论基础上去使用,因为我们不会建议恶性肿瘤的人长期使用蒲公英,另外蒲公英48h内杀死癌细胞,也只是处于细胞培养阶段的试验,到用到动物身上,最后到人身上,其真实的杀死癌细胞的作用真会有这么大吗?我想这还是需要长久的探索和研究的,因此建议不信谣。

发生了恶性肿瘤,正规的去治疗,再配合中医药的“扶正驱邪”才是正道,正如何老的一生,从患恶性肿瘤,到去世,也是生存了30多年。

附何老的一个食疗方:薏苡仁30-60g,可加少量黄芪泡水,一起煮粥。每日食用。

如果觉得《蒲公英48h内杀死癌细胞 且来看中医如何治疗癌症(再做论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