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老(其实“重要且紧急”)

2023-06-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源: |北美精算师八哥 ID:bgqbj008」

12全文字数:2888

阅读时间:4分钟

大家好,感谢老读者们陪我走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今天这篇文章是我们的第1205篇文章。

很多老读者是看着我的文章一路走来,从最初的不熟悉保险怎么买,到一点点了解保险,到知道怎么分辨保险的好与不好,为家人/全家配置保险。可以说学到了不少保险选购的知识。

1

最近身边老读者各种意外、医疗、重疾保障都有了,开始越来越关注起家里老人的养老问题了。

如果我们的父母是55后,那么今天大概60多岁,如果我们的父母是60后,也已经50多岁了。正是到了该安享晚年时候。

而最近有两个词时常上热搜,那就是“老龄化”和“少子化”。

人口老龄化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知道了,不过关于具体的情况,我想还是要通过一组数据来告诉大家。

那就是到2030年,也就是9年后,中国会有几个数据发生,而这些数据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第一:中国会替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有9.4亿的人口会生存在城市

第三:全国30%的人口会超过60岁,中国会进入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

第四:中国GDP会有23%将与养老产业直接相关。例如养老院、老年人的护理照护机构、养老人的养生和亚健康治疗等等。慢性病老人也会逐渐增多。

对70后,80后来说,从现在开始到未来10年,寿险需要提早规划布局个人养老,同时父母的养老问题现在已经切切实实的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现在就开始解决。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老龄化,这个大家早已了解的问题之外,我国人口的少子化问题,也在不断的深化。以往当我们这些80后,90后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还很年轻,少子化并没有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什么不利的因素。

而如今,当我们这批80后,90后自己已经奔3,奔4了,我们的父母自然就到了50-60岁,甚至60-70岁的年龄。

随着我国目前人口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虽然国家在倡导三胎,不过依然很多年轻人是不愿意生孩子的,晚婚、晚育等问题,想真正缓解少子化问题,或许还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2

养老切实作为一大难题,摆在了我们这代人的面前。一个是我们自身未来养老问题,另一个是我们父母的养老问题。

社保养老金,替代率逐渐降低,养老品质难以保证

目前随着少子化,80后,90后这代人缴纳社保,在供养50后,60后的养老,而越往后,少子化越来越严重,交社保的人数量在逐渐减少,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的提升,要持续领取养老金的基数也在逐渐增大,这就导致了社保养老金的储备额度在不断减少。

虽然之前的文章也有提过社保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

所谓养老金替代率,是指我们目前的工资水平,和未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比值。

换句话说,目前社保养老金替代率是40%,也就意味着我们退休金是现在月收入的40%。而这个替代率还在逐渐下降的趋势当中,这和刚刚提到的老龄化基数增加, 少子化背后带来的缴纳社保的基数不断降低是成正比关系的。

我以往提醒过社群的读者,光靠社保养老肯定是杯水车薪,这是有道理的。

例如几年前,市面上还有4.025%的年金险的时候,我就开始提醒大家提早配置商业养老险,而大家当时还在纠结不就是4%的复利,这有什么稀奇的,我把钱存在P2P,一年就是10%,最后怎么样,很多读者跑回来告诉我,存在P2P里面的20万,全没了,你看上人家的10%,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之前4.025%复利的年金险你没有抓住机会,现在还有3.5%复利递增的增额终身寿险,过段时间,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或许3.5%也不能支撑太久了。而负利率就是趋势。

我只能说,我们每个人都在残酷的事实当中不断磨练和成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3

为50-60岁的父母准备养老金,该如何选择?

关于个人养老储备,之前有给大家推荐过两类产品,

第一类:养老年金类商业保险。比如以往社群里面推荐过的中荷金生有约、大家养多多。

第二类:增额终身寿险 (可以减保领取现金价值)。

光是这两类,很多朋友会感到无从下手,到底哪种好呢?哪种适合给老人买呢?

这两类产品其实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养老年金产品:

可以选择按月或者按年固定领取,领取的金额很固定的写入合同,看上去很踏实,很安心

一般市面上的养老年金产品,会保证领取20年,或25年,简单理解就是,不管家里老人实际领取了多少年,这份保单也会确保至少给到20年或者25年。

例如老人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而由于身体问题,只活到了79岁,只领取了19年,那么如果这份保单是保证领取20年,剩余1年未领取的金额会由受益人来领取。假如只领取了1年,剩余19年的钱也会由受益人来继承。相对来说会很公道。

市面上领取金额较高的一类养老年金产品,我测算过,跟社保的领取是很接近的。同时还有着社保没有的优势,例如保证领取这一条,就会非常的人性化。

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1、增额终身寿险缴费年限很灵活,门槛也很低,一些产品1000起存,甚至有些产品还可以按月存,一个月存100-200也可以。缴费年限3年,5年,10年,15年,20年交,根据我们的需求可以灵活选择。多交多领,少交少领。

2、回本快,例如市面有一款增额终身寿险,弘康利多多,交5年,5年后现金价值就超本金,之后每年按现金价值3.6%复利递增,如果给家里爸妈规划养老,就适合选择这种交完就马上回本的产品,等上几年就可以开始减保领取了。

当然,每个家庭情况不同,目标不同,规划养老的方式也自然不同。因此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并没有高下之分。

可能你会对增额寿险情有独钟,可能还喜欢养老年金这种固定领取类型的产品。

在这里我奉劝各位朋友,到底你选择哪种类型产品,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

如果你担心自己怕守不住这笔钱,因为增额终身寿险减保领取功能实在太灵活了,万一临时有事需要周转,你就动了这笔钱的心思,而刚好这款产品还能灵活减保,那么很可能中途就取走一部分花掉了。

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奉劝你买按月领取的养老金。不到下个月,你领不出来多余的钱,也就避免你提前支取。即使被骗钱都无所谓,也只能骗了上个月的钱,下个月还会继续领。

因此,增额终身寿险适合超级自律人群购买。

除了为父母规划养老,还有哪些人群适合规划养老金?

如果你的身体健康,又很关注自我健康,定期体检,也会养生,并且已经快四十岁了,体检报告没啥大毛病,建议你必须为自己多多考虑养老金了。

你还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你就奔着100多岁去活,而且必须给自己再定一个目标,那就是必须要狠狠的薅空保险公司的钱。

而选择哪种类型的产品作为你的养老补充金,这个随你的心意而定。社群很多老读者最后变得实在没有主意的,最后我还曾经给多个老朋友规划了二合一解决方案。想了解的来找我。

写到最后,我觉得其实买保险,也是在了解人生,规划人生的过程。不怕你了解,就怕你不了解自己。

很多朋友往往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寿命,总觉得自己也就是活到60多岁就行了。

实际上你要对自己的生命有信心才对,当然,如果你估算不出来,那你就按我给其他朋友出的主意那样,你就一样买一点,肯定不会错。

如果觉得《养老(其实“重要且紧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