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2023-06-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韩飏)5月11日9时,62岁的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居民张大爷准时出现在“智慧相伴”长者培训班,参加一堂名为“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的课程。张大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最近使用智能手机,遇到了乘地铁无法在微信小程序刷码的问题,“一有问题就过来,立马解决”。

长宁区虹桥街道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截至2020年底,社区户籍老年人口有19201人,占总户籍人口的38.4%,其中百岁老人9人,孤寡老人137人,独居老人1131人,社区老龄化呈现“程度深、高龄化、独居多”三个特点。

“‘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是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6个服务项目之一。”虹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郭凯介绍说,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典型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已围绕服务中心形成了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老年人最密集的日常需求提供兜底保障,着力实现社区托养、医养结合、家庭支持、生活服务等“一站式”综合为老服务。

张大爷是虹桥街道的老居民,“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也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受益者。2010年,为和同城异地的子女保持联系,张大爷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近两年,随着社区为老服务的不断扩充,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健身器材等张大爷统统玩儿得转。“现在也能和年轻人一样,带一部手机就出门。”

长者培训结束后,张大爷转身来到“心乐空间”。这是虹桥街道今年2月创新推出的上海市首家长者智能运动健康之家,内设健康指导、体质检测、有氧心肺、微循环促进、等速肌力等5个功能区域,配置了专业的适老化健身器材,还有人脸识别、心率臂带等智能设备,对正在运动的老人进行大数据监测,便于科学指导,防止运动意外。

到了午饭时间,虹桥街道引入智能设备配合“社区健康师”资源,现场指导老人“怎么吃”“怎么练”“怎么防”“怎么调”,通过“人工+智能”方式,实现“温度+精度”服务,让居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体养、医养、康养,“三养”融合的智慧健身服务。截至今年5月8日,“社区健康师”已总计服务2728人次。

近年来,虹桥街道通过实施“双增计划”,让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增能、增效,并积极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熙香”合作,打造家门口智慧老年助餐服务点,老年助餐点总数由3个增加到了12个,日均供餐能力由150客增加到900客。同时,每个点位都配置了专为老年人开发设计的适老化智能点餐屏,界面简单、易于操作,还可以使用敬老卡支付。

“熙香”创始人刘蕴熙介绍说,助餐点提供的餐品由“机器手臂”和智能配餐系统制作,使用100%净菜,无骨无刺、少油少盐,适合老年人食用,此外,由虹桥街道和“熙香”创新打造的“社区AI食堂”项目将于今年6月投入运营,这将是上海市《社区新型基础建设行动计划》印发后首个落地的“无人餐厅”建设项目。

建成后,“社区AI食堂”将分为展示区、自动生产区、自动分装区、自动打包区、自助分餐区、自助结算区、就餐区等7个功能区,可提供中餐、面食、馄饨、麻辣烫等多样化餐品选择,同时配置的智能化AI系统还会根据老年人身体各项指标情况,实现个性化智能配餐,帮助老人合理、均衡搭配膳食,吃得健康又有营养,为社区“白领+白发”群体提供健康美味、智能便利的用餐选择。

郭凯表示,虹桥街道养老服务工作以“成为上海超大型城市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最优社区实践基地”为目标,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点建在社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多样的养老服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如果觉得《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