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别再打着自然酒的旗号(理直气壮的难喝)

2023-06-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前几天跟朋友聊到自然酒,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

有一次光顾北京一家小有名气的自然酒酒吧,刚开业有试喝活动,不大的屋子里人头攒动,大夏天的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只能从离我最近的一瓶开始尝。

当时我第一次见识到,自然酒在国内竟然这么受追捧。

作为一个味觉接受度很高的人,连尝了七八瓶之后都觉得"一言难尽",这时一个摆在吧台中间的异型不透明酒瓶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家似乎都在争先恐后的喝它,大口,面露喜色。

我暗戳戳的想:就它了,这么多人都抢着喝应该还不差吧。接过杯子一口下肚,这“酒”果真“一雪前耻”。在我还没来得及感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发现这的确是一股清流——纯净水。

就在我准备走时,赫然在陈列柜的最顶层、最显眼的位置看到了Philippe Pacalet和菜刀 Prieure-Roch的酒。这让人觉得有点别扭,因为我从未想过,这两位“勃艮第大神”,竟然会占据一个自然酒酒吧的C位。

狂热追随和极度抵制

自然酒,这个实际已经不算是“新生事物”的新生事物,常常伴随着各种争议。而在国内,对待自然酒的态度,可以分成完全对立的两派:

一派是自然酒狂热的追随者,认为自然酒才是真正对风土的彻底还原,成熟产区的酒喝来喝去都大同小异,素面朝天、不加粉饰的酒才更有趣,也能跟更多的普通饮家区分开来,显得更有个性。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喝自然酒、收集漂亮的酒标和瓶子,打卡各种隐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众自然酒吧,在跟同样爱好者的交流点评中获得快感,并且可以不厌其烦的和前来diss的人展开争论。

另一派认为买自然酒简直是在交智商税,觉得自然酒就是来自各种鸟不拉屎的小地方的小破酒庄搞出来的发酵缺陷的产物,既没卖点又难喝,只能借着自然酒这仨字自我意淫,骗骗那帮跟风傻子们的钱。

这一派人会抓住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对自然酒嗤之以鼻,并想法设法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这一派大多是踩过自然酒的雷,好比走夜路突然碰到了鬼,以后就坚决不走了,并且还得处处提醒其他人:别走夜路,有鬼。

什么是自然酒?

我们暂且不讨论孰对孰错,先来看看官方对自然酒的定义。

“自然酒”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薄若来,2020年3月在法国有了正式的法律规范和标志。

Vin Méthode Nature,字义为“自然酿造法酒”,简单来说,必须使用有机认证、且手工采摘的葡萄,酿酒过程不许使用添加剂或以任何方法校正葡萄酒风味,例如:加糖、加酸、加木块、加单宁等等。

至于最常被拿来稳定酒质的二氧化硫在发酵前和发酵中都不能使用,但允许在装瓶前加入不超过30mg/L以防止变质,如果有添加,必须在酒标上注明含硫。

事实上,按照法律标准,很多酒都可以被称为自然酒。在法国博若莱、汝拉、萨瓦等产区,几乎都“自然”,放眼全世界最贵的勃艮第产区,“自然”的也并不在少数。

但这些酒庄通常不会甚至不乐意被叫做“自然酒”,一是法律规定的内容在人家那早就是常态,二是他们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名头,这样的归类会让酒庄定位显得不伦不类, 仿佛就是男人进了女厕所。

商业炒作下的自然酒

传到国内,喝自然酒似乎更多的变成了一种能让年轻人觉得小众、标新立异的行为。似乎没有太多人在乎它到底是否真的用了自然酒工艺,是否真的好喝。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对自然酒已经形成了“怪味、酸”等固有印象。这也不能怪谁,在噱头大于实际的“洗脑式”商业氛围里,好喝的自然酒确实不太好找,很多人能接触到的自然酒的味道大多就是奇怪的。

久而久之,口口相传,样本概率太大,很多人认为自然酒就是会有臭袜子、臭鸡蛋、羊圈之类的味道。野生酵母和发酵方式确实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味道,但也有不少的怪味千真万确是工艺的缺陷。

对自然酒不该无限包容

我们并不能因为它是自然酒就无条件包容,认为可以理所应当的拿有缺陷的酒来欺骗消费者。就好比一个厨师把一块上等牛排烤的焦糊,却硬要说牛排就是这种做法,还要食客去买单。

就像有人爱吃土,有人爱闻汽车尾气,享受这种“焦糊”的大有人在。但对于多数酿酒人和饮客来说,大多数人认同的“好喝”首先一定是平衡的。

千万别忘了,“人”也是风土里重要的一环——尽量减少干预,但该出手时就出手。千万别认为葡萄酒跟蔬菜一样,“无添加”就一定是好的象征。

实际上自然酒需要更加高超的酿酒技艺,它不是懒人酿酒的借口,不是商业炒作的噱头,更不应该是一瓶酱油或者醋。

它可以有一些合理范围内的、不同于标准葡萄酒审美体系内的香气或味道,但那些明显的工艺缺陷造成的被污染、极度不平衡的味道,绝不应该被当作自然酒被大众追捧、称颂的标签。

无论怎么说,自然酒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我们不应该无脑跟风去破费喝那些打着“自然酒”旗号,难喝的理直气壮的酒;也更不应该一味的抵制和排斥所有自然酒。

总之,适量的二氧化硫没招谁也没惹谁,那些充满创意的花酒标也并非都是哗众取宠,无论“自然”还是“不自然”,这世界上用任何方式都能酿出好酒。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自己的味觉审美,有对什么是好酒的判断能力。

如果觉得《别再打着自然酒的旗号(理直气壮的难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