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首届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

2023-06-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提到,北大健康传播是2016年在韩启德院士的倡导下与北大医学部研究生院合作创办的。韩启德院士提出,健康传播要采取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在项目中学习,深入探讨问题。近年来,健康传播以此为办学方针,学科建设合作成果丰富,未来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健康传播人才的培养,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随后进行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大学健康传播奖颁发仪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靖在颁奖致辞中对北京大学健康传播专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构想。她希望能够将健康传播与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即将设立的国际新闻传播新项目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球性治理所需要的,也能够以此为契机,将健康传播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之下整合性地理解,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少晶主持,4位外籍教授进行演讲,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苏岩进行评议。

本届研讨会下设十二个分会场,议题覆盖“医患沟通与医疗健康领域的传播干预”“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与风险沟通”“信息疫情与健康传播”“健康传播产学融合发展”“疫苗与健康传播”“中医健康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社会结构与人口变迁背景下的健康传播”“全球健康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传播”“媒体健康叙事与策略传播”“数字媒体技术赋能与健康促进”“烟草及其他成瘾行为健康传播”“体育健康传播”等多个方面。

研讨会闭幕式环节,在张迪教授的主持下,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公共传播理学硕士主任Martin Bauer 进行了题为《“同步传播”挑战的阶段》的主旨演讲。他围绕“同步传播”(‘syndemic’ communication)这一概念,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不同阶段关注的不同议题,认为在类似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必须用更加综合性、跨学科的视角看待传播。苏黎世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教授Thomas Friemel以视频形式发表主旨演讲——《新冠疫情预防性行为中社会规范的作用》。他以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追踪应用程序(App)的采用情况和疫苗三个例子阐述了社会规范对人们的作用。

据悉,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该委员会是中国新闻史学会设立的二级分会,旨在是联合全国健康传播学者,推动中国健康传播学科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供稿:赵靖宜)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如果觉得《首届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