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宁可提前多学用不到(切莫用时不知道)

2023-06-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教育部日前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要求:①小学应引导学生识别校园欺凌、学会求助;②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习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预防性骚扰与性侵害的能力;③高中阶段引导学生能够识别并预防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看到这则教育部发出的指南,欣慰安心的同时,个人觉得教学内容还是有点保守了。

小学阶段识别校园欺凌、并学会求助,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最好再加上一些普法教育,比如如何应对、防卫等等。

还记得2014年因刺死霸凌者,自己也二级重伤,却获刑8年的贵州少年陈泗翰,明明是无缘无故被一天内欺凌殴打三次,被逼之下还击,刺中对方胸口,对方带伤拿刀还又追着将他刺成重伤,自己也因失血过多死亡,陈泗翰因此被判故意伤害罪入狱,幸而获减刑两次,提前于2020年8月出狱。

本是花样少年,却在狱中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真的很让人惋惜。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孩子在初中时,遇到一次欺凌事件,起因竟是下雨天,借给同班女生雨伞,被另外一个男生看到,这个男生喜欢这个女生,就将我朋友的儿子给打了,打得耳膜穿孔,休学两三个月。

而生命安全教育,无论对于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被欺凌的孩子,能够在第一时间就识别出来,并知道如何求助,避免悲剧发生。

再比如,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习青春期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提高预防性骚扰与性侵害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孩子小学高年级就进行,因为很多时候,关于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知识,稍微提前要比同步好一些,未雨绸缪在教育上更显重要。

当然这一点作为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自我调整,不必一味依赖学校。

我记得我儿子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没及时去接他,他就在学校超市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还没去。我正好当时一时还过不去,就对他说让他自己打个三轮回家,因为孩子上到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家了,他又不想转学,上学就离家比较远了。

放下电话,我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好,过去大概二十几分钟了,孩子还没回来,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刚发生不久的事情,说是有两个女孩被三轮车夫拐走了,一下子吓出一身冷汗,连忙顺着孩子上学的路去迎他,一路提着心,仔细地看每一辆迎面过来的三轮车。

接连过了四个路口,才在人行道上看到孩子背着一个大书包,正低头走着。我心下一松,连忙迎上去,抱住他问道:“怎么走着回来了?没坐三轮车呢?”

孩子看见我很惊喜:“妈妈,你怎么来了?”然后跟我说:“我在学校门口看到一辆车子,但是我觉得那个开车的不太像好人,怕不安全,就走回来了。”

我不由得笑了,牵着他的手边走边说:“儿子不简单哦,还知道观察人了?你通过什么判断人家不是好人的?”“反正就是觉得不好,就不敢坐了。”

“嗯,儿子不错,知道规避危险了。”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回家了。

其实就算孩子真的坐了三轮车回来,也不见得一定有事,只是通过这件事,我很欣慰孩子对自身安全的重视。这也是之前,我在听说了车夫拐走孩子的事的时候,专门跟孩子讨论过,没想到他就记住了。

就像是有一个说法,危险不一定必然发生,但我们要预防的是那个可能性,以及建立孩子的安全意识。

至于说提高预防性骚扰以及性侵害的能力,这一点也是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判断以及预防和应对的。现在孩子比之前发育得更好也更早了,尤其是信息来源更多元,不是我们不教,孩子就没有渠道了解的时候了,与其让孩子自己胡乱摸索,还不如家长和老师科学引导。

我家孩子上小学时,就有时候回家来讲,他们班谁和谁又传绯闻了,谁和谁又交朋友了,一副煞有介事又似懂非懂的模样。

我当时就借着由头跟他聊了,什么样的女孩最可爱,什么样的男孩最值得喜欢,男女朋友又是怎么回事等等,非常自然地聊,回答他的各种问题,这样坦坦荡荡的态度,反倒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正常,也得到了理解和尊重,而且这个事儿一点儿也不神秘,根本不需要多关注。

所以后来他到了初二,有了喜欢的女孩时,回家也会跟我们说。并且很清楚对方吸引自己的是哪些地方,后来因为通过观察,发现那个女孩说粗话骂人,他立马就不喜欢了,回家跟我们说很失望。

我顺势又跟他交流了一下男孩女孩各自的魅力在哪里,品质优秀的人才最可爱,最有吸引力等等。这样顺势而为,孩子就会很容易接受家长都引导。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渐渐低龄化了,前段时间,有个外地的朋友,打电话来咨询,说孩子刚上初一,忽然就抑郁了,不爱上学,不想见人,情绪不稳定。

跟她聊了好久,了解到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事情,被老师批评,孩子一下子有点接受不了,感觉到所有同学都对她指指点点;几个要好的同学相处又出了一些矛盾,心里受了刺激,一下子排解不开了。越想越觉得没脸见人,又加上家里老人和爸爸说的话不太合适,造成孩子情绪慢慢更严重了。

其实十几岁的孩子,青春期,心理状态正是不稳定的时候,一点点事都会自我放大,一旦不能及时识别,确实是很容易出问题,但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下,让孩子也有点心理准备,就会好很多。

当然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可能这么简单,但有准备和没准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凡事无绝对,教育的意义就是降低发生问题的概率,提高孩子应对的能力。

任何时候,家庭和学校都要担起教育的责任,家校共育都是最好的方式;任何时候,防范于未然都永远强过亡羊补牢,宁愿提前准备用不到,莫要用时不知道。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多做一定胜过少做不做。

如果觉得《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宁可提前多学用不到(切莫用时不知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