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南充市嘉陵区:发展产业强保障(脱贫致富奔小康)

2023-06-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65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8月6日上午,笔者深入南充市嘉陵区安福镇大同片区超果院村调研,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具有现代气息的白墙红瓦新建民居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新修的水泥路社社户户相通,有的农户鸡鸭成群,有的农户猪羊满圈;田间地头,海椒、西瓜、蕃茄、黄瓜,令人目不暇接,醉人心田;已彻底摆脱贫困正满怀信心奔向全面小康的村民们在自家庭园或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个个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见到我们调研组一行人热情相迎、有说有笑、非常亲切。

据陪同我们一起调研的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东海介绍,目前在嘉陵区广大农村,像超果院村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就发展产业而言,今年以来,全区围绕‘一江三河’,实施‘2211’工程,大力打造‘中国晚熟柑桔之乡、中国木本油料之乡、中国桑茶之乡’,新建柑橘(柠檬)基地3.5万亩、蚕(茶)桑基地0.8万亩、木本油料基地1.2万亩,带动1385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完善《嘉陵区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投入奖补资金8595万元,扶持壮大特色产业主体309家;构建扶贫产销体系,创建‘尚好桑茶’、‘银海丝绸’等四川公益扶贫商标8家,培育致富带头人429人,依托‘中国农夫商城’‘武阳春雨’等电商平台,销售贫困户农产品8000万元。”陈东海向我们娓娓道来。

据了解,南充市嘉陵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143个、贫困人口20871户65350人,贫困发生率为11.2%。2018年8月,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89%”的成绩成功摘帽,获“四川省脱贫摘帽先进县”。

2019年,全区干部群众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精神状态,坚持“五个紧扣”、实现“五个确保”,扎实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及巩固提升,完成10个村、441户、1139人的脱贫任务,圆满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总体目标,贫困发生率降至0。

2020年7月20日至8月10日,全区建档立卡脱贫户全部接受国家扶贫开发办委托南充市人民政府安排南部县的230名普查人员逐户进行脱贫普查。从普查反馈的情况看,群众满意度高,脱贫效果很好,普查人员充分肯定、高度认可。

万众一心摘穷帽

南充市嘉陵区,是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新组建的县级行政区,由原南充市、南充县所辖部分乡镇组成,幅员面积1179平方千米,现辖17个镇、2个乡、5个街道办。全区常住人口6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9万人,乡村人口33.4万人。全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区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向西、自北而南依次为低山、丘陵、深丘带坝地貌,沿西南成带状分布。区域内植物种类繁多,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经果林、观赏林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14%。区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曲水河、吉安河、西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可利用水资源总量7220.8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629.8万立方米,其中嘉陵江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经嘉陵区河段长71.35公里,区域流域面积220.1平方公里。

建区之初,嘉陵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重大疾病、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等因素,贫困现象极为严重;1994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区,后来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为了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从2015年开始,嘉陵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脱贫摘帽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借多方投入改善条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18年7月,全区累计投入住房、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产业、文化、生态、环保、教育、卫生、低保等各类扶贫资金47.99亿元,用于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12个市级部门、72个区级机关、73所中小学校、46所医院、5个街道办事处、16家企业共同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村和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区 31名区级领导、8900余名帮扶干部、106个帮扶单位、472名第一书记、160名农技员、11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全覆盖帮扶所有贫困对象,使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由143个降至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65350人降至1196人,贫困发生率由11.52%降至0.2%。2018年8月2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嘉陵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完成了脱贫摘帽光荣使命。截止2019年11月18日,全区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不仅如此,全区依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确保脱贫不返贫。

突出特色兴产业

为了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18年以来,嘉陵区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共投入资金6亿多元,按照“大产业带动、小产业填充、微田园到户”的发展思路和“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四网配套的要求,启动实施了“2211”产业发展工程,计划在2022年前新建成规模20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20万亩柑桔和柠檬基地、10万亩茶桑和果桑基地、10万亩花椒和核桃基地,商品蔬菜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

按照“一江三河三高速”的嘉陵现代农业发展全域规划,科学布局优质粮油、晚熟柑橘(柠檬)、木本油料、桑产业、有机蔬菜、生猪六大产业,积极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努力打造“中国晚熟柑橘(柠檬)之乡”“中国木本油料之乡”“中国桑茶之乡”“中国优质种猪基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集中力量连片建设一批千亩级、万亩级种加养、产加销、一二三产融合、主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的种植业、养殖业、稻渔综合种养和林桑产业现代农业园区。

目前,采取“政府 龙头企业 金融机构 专合组织 贫困户”模式,已建成171个标准化脱贫奔康产业园,发展柑桔、茶桑、果桑、花椒、核桃等各类特色标准化产业基地近15万亩,带动1.6万农户初步实现产业增收。同时,按照因户施策发展原则,引导17578户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培育新的增收项目。

——依托城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18年以来,嘉陵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着力加快城郊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休闲观光无烟工业,以城乡共融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实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成了新庙茶桑文化旅游村落,完成了大通芝麻湾村扶贫就业示范村、一立镇塘湾村川北农耕文化园、天星乡农耕旅游观光产业园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实现了农业主导产业和新村建设融合发展。二是持续发展高效蔬菜产业基地。瞄准南充和周边城市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巩固提升河西、世阳等乡镇蔬菜产业基地5000亩,培育发展龙蟠食用菌生产现代化生产企业1家。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快建设和完善了重点村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乐、乡村民宿,增强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并着力将具有市场潜力的农副产品包装成特色旅游产品,让近悦远来的游客满载而归。

——创新机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18年以来,嘉陵区探索了“四五六”产业发展机制。一是“四动”建设机制。政府扶持推动,保持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兑现产业扶持奖补资金;市场主体带动,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300多个;主导产业联动,建成了标准化种养殖脱贫奔康产业园171个;群众积极主动,兑现产业发展奖补资金,激励农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二是“五金”投入模式。用好本级财政资金、用活产业扶持基金、用实到户产业资金、用巧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准产业风险基金。三是“六大”利益联结机制。在“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上,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土地流转、返租倒包、托养回收、农户入园务工、财政支农股权量化改革、小额信贷资金统一入股农投公司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了农民持续增收。

——瞄准市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嘉陵区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对标全市产业发展布局,明确了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一是对接总体布局,突出了晚熟柑桔和生猪产业两大重点产业。二是发挥地理优势,对接主城区和周边城市菜篮子需要,打造粮油蔬菜产业基地。三是发挥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丝绸产业和桑茶产业。重点打造蚕丝被和桑茶产业系列产品。五是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培育和发展花椒、核桃和花生等产业基地,满足市场需求。

——注重质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嘉陵区坚持把发展优势产业与打造知名品牌结合起来,以品牌带质量、拓市场、促生产。建立健全了特色优势产业生产标准、农产品检验检测、质量认证和监督执法三大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打造了优质农产品品牌,形成了以有机农产品为引领、绿色食品为补充、无公害农产品为支撑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体系;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至今,已有7家企业、25个农产品新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6家企业10个农产品获有机农产品认证,认证面积达9000亩。

——搞活流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19年以来,嘉陵区加快建设改造了乡镇农贸市场、特色商品市场、特色商业街等市场体系和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体系等流通基础设施,夯实了商贸流通基础;采取了集中与分散、展销与推介、商品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万企出国门” 等市场拓展活动;协助进出口企业开展了进出口业务培训;组织全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与批发市场、商超对接洽谈;发展了农村电商,创建了嘉陵电商扶贫示范区和全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提升了嘉陵电商产业整体功能和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共建立了乡镇电商服务站4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60个。同时,还建立了区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级物流配送站40个,村级物流配送点260个,形成了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网络体系。

——战胜疫情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20年开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南充市嘉陵区始终把稳产兴业富民放在首位,科学调度、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着力抓好稳产保供、产业兴区、富民增收,找准农业“定盘星”、培育产业“新引擎”、拓展增收“新路径”,确保了农业产业特色持续发展。一是突出比较优势,坚定发展定位。主动对接全省“10 3”、全市“353产业体系,结合产业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大力发展优质柠檬,做大做强果桑、桑茶产业,培育高端种猪资源,避免区域同质化发展。按照“一江三河三高速”布局,规划了优质粮油、优质肉猪养殖、优质桑茶等12个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打造以城郊有机蔬菜、高产粮油为核心的4个万亩示范片,以大通、三会为重点的优质种猪产业园,以西充河、曲水河、吉安河流域为重点的桑茶、柠檬产业基地,以遂西高速、沪蓉高速出口为重点的农旅融合示范项目。二是突出龙头带动,壮大基地规模。聚焦蚕桑、生猪、柑橘等优势产业,围绕产业建基地,建好基地引龙头,引进龙头促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1-6月,招引了上海东方希望、四川华中建设等5户农业龙头企业。四川尚好茶业投资的桑产业精深加工园开工建设,银海丝绸投资建设的5000亩蚕桑基地正式启动。三是突出品牌效应,提高产业效益。按照“谁有实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扶持龙头创品牌,全面推广“长寿嘉陵”区域公共品牌,“嘉陵柑桔”、“嘉陵桑茶”、“嘉陵种猪”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强化保障奔小康

据调查了解,近几年来,嘉陵区把夯实基础作为脱贫奔康的先决条件。锁定住房安全持续用力。持续创新实施“五个一批”住房保障措施,统筹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户“四类人员”住房保障,巩固提升住房质量,累计新建D级危房5369户、易地搬迁407户、土地增减挂钩6310户,改造C级危房(含三建五改)28006户,统筹非贫困户住房45253户,保护修缮川东北特色民居、四合院落38处。

同时,做到医疗有保障,让贫困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城乡居民医保财政代缴、大病救助、特殊门诊补偿、住院免起付线、先诊疗后结算等8个100%,实现贫困户居民医保财政代缴参保率100%,区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11种慢病和21种可在门诊治疗的重大疾病实现精准管理和跟踪服务。

除了医疗保障外,针对农村现状,嘉陵区还实施了教育、就业、低保、养老保险、生活救助等保障措施,为脱贫奔康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强了广大脱贫群众奔小康的信心。

据嘉陵区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兵介绍,近年来,全区开展基础教育巩固、乡村师资保障、教育扶贫资助等“三大行动”,新(迁)建学校5所,维修整治农村学校19所。实施“国培”“省培”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和优秀骨干教师城乡交流轮岗计划,考聘城区教师47人,招聘农村教师94人,支教、挂职、交流教师216人。全面落实“五长责任制”,构建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帮扶体系,对3000名贫困家庭学生实行教育资助,全区无一人因贫辍学失学。推行“乡聘村用”,89名农医班学生充实到村卫生室。对穷尽政策后仍困难的贫困户予以“三基金两救助”扶持,有效杜绝了因病返贫现象。累计代缴养老保险4.2万人、低保兜底17272人、重度残疾护理8839人、困难残疾补贴7025人、特困供养7146人,做到贫困人口“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近年来,全区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中,以环境美化工程为先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用优美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群众文明习惯养成,实现人改造环境,环境改变人的良性循环;以敦风厉俗工程为基础,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的灵魂工程,广泛宣传教育,注重典型示范,强化实践养成,让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落实;以文化涵养工程为根本,坚持以文“化”人,积极推动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用好文化滋养好民风。

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建立健全了“八方同责”“三项授权”“三个一律”保障机制。37名区级领导每人挂包1-2个乡镇,106个帮扶单位、472名第一书记、160名农技员、8900余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结对联系全覆盖,全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一体、协同联动的脱贫奔康推进落实体系,并印发了《南充市嘉陵区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实施方案》,层层传导,助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近两年来,全区将原有21个督查组整合成10个督查组,全脱产、全天候、全方位进村入户开展督查工作,同时改变督查方式,变督导检查为“四不两直”暗访,编印《督查通报》35期。建立直查快办制度,大力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2019年累计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19起26人,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确保了干部的形象得到大提升,人民群众得到了大实惠,干部作风得到了大转变。坚持在脱贫奔康一线培养干部、一线识别干部、一线选拔干部,2019年从扶贫干部中提拔重用12人,从“第一书记”中提拔5人。

在压紧压实责任的同时,全区紧扣问题导向,把脱贫奔康的过程变成跟问题“对着干”的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脱贫成色和群众满意度。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干部“大走访”、“两摸一核”、“问题整改”等措施,对全区20494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156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全区排查的575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持续推进干部进万家、“同吃同劳动”,集中力量补短板、核收入、抓协调、搞教育、办实事,先后解决困难问题9000余个;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核查工作小组一村一村、一户一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核查数据信息,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统筹做好脱贫攻坚督查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国家审计发现的问题5个、省级层面指出问题3个,区级举一反三自查问题4个全部整改到位。

当前,嘉陵全区上下风清气正、斗志昂扬,广大干部群众正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满怀信心地奔向全面小康!

(作者系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

如果觉得《南充市嘉陵区:发展产业强保障(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