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⑨|兴义市上纳灰村:康养旅游助农增收

2023-06-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 编 者 按 |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乡村旅游助推大扶贫重大战略任务,把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围绕“融合、创新、突破”三个关键词,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累计助推11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即日起,“天眼新闻”客户端全域旅游频道联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特别策划推出“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专题,展示旅游扶贫经验,为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

上纳灰村全貌。

兴义市上纳灰村

康养旅游助农增收

兴义市万峰林脚下的上纳灰村,曾经有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13户45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万峰林街道办上纳灰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康养旅游。

2017年10月,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持股成立万丰益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着力打造“候鸟式健康养老基地”。村民以现有空闲房屋入股,由公司具体负责统筹谋划及线上线下的推广和运营,对村民现有的民居实施适老化改造,完善养老康养附属设施,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提升民宿服务接待水平,开辟包括住宿、餐饮、基础医疗服务中心、社区养生区、活动区等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娱、乐等全方位生活体验。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上纳灰村保证村民的充分参与。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保护乡村旅游景观的自觉性,提高村民对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长久支持力度。积极动员村民将自己的房屋装修成客栈经营参与旅游业态,通过健康养老基地的打造、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拓展文化产业,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不断丰富上纳灰村的旅游业态。

村民为游客表演“八音坐唱”。

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将生态资源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实行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实现污水湿地集中处理全覆盖。从2017年开始,上纳灰村大力发展民宿客栈发展的乡村旅游。2018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休闲经济年均增长超过25%,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共建共赢。

完善旅游设施,打造品牌特色。村支两委班子以打造一个开放式健康养老村庄大景区为目标,根据村域特色,深入挖掘内部资源,积极投入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为了更好扩大上纳灰村的知名度,在对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多方式、多途径开展宣传营销,通过宣传手册、媒体报道等形式扩大旅游影响力。

生态产业富民。把富民、乐民、惠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上纳灰村村景融合经营、绿色发展实践成效明显。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0元,年均分别增长25%。特色文化乐民,村里计划投入300余万元建成村史馆、老年活动室、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

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带动了村民增收创富力度,村民房东变股东、资金变股金。大部分外出务工的人员纷纷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和就近务工。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6000多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多元,年均分别增长25%以上。2019年,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上纳灰村的民宿客栈。

- 专家点评 -

兴义市上纳灰村依托自然及人文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化养老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及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发展,达到了发展养老产业和脱贫致富的双重效果。在产业选择上,上纳灰村颇具战略眼光。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养老产业市场需求随之攀升。同时,养老产业包括了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保健、娱乐旅行、学习教育等方面,它的发展能带动一、二、三产的发展。作为乡村养老产业之路上的先行者,上纳灰村的实践将会为全省更多地方提供借鉴参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清 整理

编辑 陈景雄

编审 张齐

如果觉得《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⑨|兴义市上纳灰村:康养旅游助农增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