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2023-06-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古人们在酒肆中动不动就能豪饮十碗八碗,甚至一些武侠剧中,更有抱着坛子狂饮好几坛佳酿的场面,那种场面不但让我们佩服,更让我们不禁深思,一碗酒起码也得半斤上下,一坛更是三五斤都不止,为什么古人都这么海量呢?

其实,古人们之所以能如此豪饮,并不是影视剧中故意夸张,而是因为,古代的酒和我们现今的酒不一样,不但度数不同,连制作工艺也不一样。

古人酿酒的工艺

我国的酒文化几乎可以伴随着我国的整个文明史,早在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就发现了采摘的野果经过发酵后可以形成酒的气味,经过初步品尝,他们认为,果子发酵后流出的水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不断的尝试,而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酿酒文化的产生。

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我们的先人又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直至东汉时期,“酒”更是渗透到了千家万户,成为普通百姓必不可少的饮品。

在古代,因为没有工业,所以酒都是由纯手工酿造的。虽然古代的酒也分为很多种,但制作工艺大体相同。

以饮用最广泛的米酒为例,先把糯米浸泡一天一夜,第二天捞出来晾晒十分钟后放进蒸笼里蒸熟,接着,将糯米倒进缸里,加水和酒曲,用木棒搅匀。米缸四周铺上厚草,上面盖上草帘子,捂上七到十天,打开后再加水,然后继续在里面发酵,四五天后再次掀开,就成了可以饮用的可口米酒了。

这种古人自制的米酒略有甜味,酒中饱含着米香的味道,不但有营养,能活筋舒络,祛寒提神,而且剩下的酒糟放些咸菜和虾仁还能做成小菜,成为可口的佳肴美味。

古代酒的度数

虽然古人自制的米酒香气扑鼻,耐人寻味,但因为当时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与现在的酒不但口感不同,而且度数并不高,如果确切的按照度数来计算的话,古代的米酒顶多只有十几度,最高的也超不过二十度,只相当于现在的黄酒度数。

而且因制作工艺不同,古代的酒即便是喝多了也只是飘飘欲仙,并不会上头,更不会难受,就连普通女子也能喝上几碗,大多人都将其视为饮料来饮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装剧中总会看到人们一碗一碗的大口饮酒大块吃肉的畅快场面了。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即便是我们现代人,一般男子喝上三五碗十几度的黄酒也属正常。毕竟,这种酒即便喝上一斤,也顶不过现在白酒的二两,照这么算,一坛五斤的黄酒酒精度,也只相当于现在的一斤白酒罢了。试想,如果生在古代,酒量稍好的我们肯定也可以豪饮他整整一坛。

古人的体魄相对健硕,酒量也较今人稍大

当然,不得不承认,虽然古人酿制的酒度数远不如现今,而且喝多了也只会舒服不会难受。但由于古代人普遍从事体力劳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消耗也比较大,所以身体相对都很健硕,酒量自然也比现代人要大一些。

尤其是在北方生活的游牧民族,每当冬天天气严寒的时候,防寒的方式很少,为了抵抗寒冷,几乎男女老少都会以饮酒的方式抗寒。长年累月下来也就养成了习惯,酒量就更是大的惊人,喝起度数只有十几度的自酿米酒,恐怕就不止一两坛那么多了。

因此,在他们日常放牧的时候,水袋里装的都不是水,大多都是米酒,以此作为饮料来解渴。

如果觉得《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