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竹林七贤”的嵇康极富名望 才识过人(最后却被公开处死)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像很多接触过古代文学的读者应该对“竹林七贤”不陌生,而其中最有名望的莫过于嵇康和阮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李白《襄阳歌》里关于“玉山倒”这个典故的诗句,里面这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就是出自当时极有名望的文学家嵇康,他自幼天资聪慧,饱读诗书,精通音律,不仅如此,还相貌出众。

相传嵇康的祖籍原本是姓“奚”,据说是为了躲避仇人的迫害最终才从浙江迁移到了安徽一带生活,并且还就此改姓以平息事端,但嵇康从小生活的环境相当贫困,由于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世,只有他的母亲一个人维持生计,所以生活很困难,但前面我们也说了嵇康从小就博览群书,可见生活的困境并没有让他放弃读书,反而因为他母亲的要强更加地注重对他与哥哥的教育,所以他才能够广泛地学习各种技艺。

嵇康从小就与一般的小孩不同,在其他小孩都在尽情地享受童年乐趣的时候,他却非常喜爱看书,所以才有他长大成人之后的文采过人,并且最终步入仕途入朝为官,他曾拜郎中,做过中散大夫,因此也被世人称作“嵇中散”,他与许多竹林名士都提倡玄学新风,格外推崇老庄的言论,并且将这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视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大多数推崇老庄哲学的文学家都都更喜欢“任自然”的生活方式,嵇康也不例外,虽然他在朝为官,但实际上却对此非常厌恶。

像他这种秉性慵懒,不屑于世俗礼法的人,在朝为官无疑就是对他的一种束缚,使他没法获得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而且他也看不惯官场上的种种虚伪逢迎,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归隐山林,不再入仕的重要原因。嵇康不管是在“竹林七贤”中还是在历史上,其文学成就都有相当高的地位,在魏晋时期他的思想主张几乎可以代表当时玄学的主流思想,由此其历史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嵇康对于道家学说的研究还是非常有见地的,而且也借道家思想中的一些观念抒发了自己对于现实中现实中的黑暗的一些看法,学学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使他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上的超然脱俗。曾经他屡次拒绝出仕,在司马昭想要聘他做幕府属官的时候,他为了躲避征辟竟然特意跑到了河东郡去。

不仅如此,司隶校尉钟会曾经准备厚礼去拜访过他,也没有得到他的盛情款待,而是受到了冷漠待遇,不得不说嵇康反抗步入仕途的方式还是有些特别的。就连竹林七贤中的山涛想要推荐他来替代自己原先官职,他都决绝地写了一封拒绝的信,这是一篇散文,后来名传千古,就叫做《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他不但拒绝了山涛的举荐,而且还特意声明自己的秉性是不喜理于法约束,更向往自由自在、放任自然的生活,写了“七不堪”,在这封信中无不透露出他对于老庄无为思想的推崇。

但也正是由于他这种过于决绝和不合作的态度也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其实后人对于嵇康的死有不同的说法,许多读者认为嵇康的死有很大原因是由于他惹怒了司马昭大将军,当初他的好友吕安的妻子被吕安的兄长侵犯,最后却被恶人先告状,嵇康为了帮好友作证而触犯了司马昭,招来嫉恨遭人陷害,最终连嵇康也被连累与吕安一起入狱,并被司马昭杀害。

但还有另外一些读者则认为嵇康之所以会被处死一方面有吕安这个案件的原因,但这只是一个借口,真正处死他的是钟会,当初他来拜访过嵇康被拒绝,由于嵇康当时怠慢了他,所以一直怀恨在心,便借吕安此案将他处死。当然第三种说法则依然与司马氏有关,因为嵇康他的妻子是曹王氏的曾孙女,所以自然是更倾向于曹魏一方,而司马懿对曹魏一族的杀害则引起了他的对抗情绪,也因此写了《太师蔑》一文来指责他,所以很多读者认为这也是他遭到杀害的其中一个原因。不过也有可能是由于三千太学的学生都为其求情,让统治者看到其影响力,最后才导致了他的悲剧。

只不过至今为止嵇康的事都是一桩谜案,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知道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只是嵇康的死确实非常令人惋惜,不过或许是因为他一生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直到死前他还是神色淡然,并且用古琴弹奏了一首《广陵散》,在场听到的人无不泪湿满襟,一代才子就这样香消玉殒,或许是因为他在为朋友赴汤蹈火时你能看清里面的利益关系,又或许是他性格过于强势决绝,再加上才识过人,而在当时的政治大局中这样的性格无疑是容易遭人陷害。嵇康的一生名气卓绝,但却落得如此下场确实凄凉,你们觉得呢?

如果觉得《“竹林七贤”的嵇康极富名望 才识过人(最后却被公开处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