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嵇康死的真相为何(他的死掀开竹林七贤魏晋之风外衣下的权略心机)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一、竹林七贤的一桩蹊跷事

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将道家和儒家融合的哲学,即玄学。“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这时期人们将《老子》、《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

“竹林七贤”就是当时玄学的著名代表。“竹林”是在今天河南辉县西北。“七贤”则是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和王戎,主张“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这七人中领头的是嵇康。

嵇康先拉了阮籍在竹林里玩,后来加入了山涛,这三人玩了好一阵后,才又有刘伶、向秀、阮咸和王戎四人加入。王戎最小,加入时才15岁。

所谓“竹林七贤”其实是很随意的称呼。七个常在竹林中游玩的人,只不过这七个人是高级文化人,游玩的方式不是低俗地打打扑克和麻将,而是弹琴鼓瑟,纵酒放歌,歌词歌曲都是自己现编。这么高档的活动,一般人进不来,因此七人被外人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在一起的初衷,就是大家都远离司马氏官场,可后来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都进入了司马氏麾下,“竹林七贤”也就散伙了。

散伙后的“竹林七贤”更出了一桩蹊跷事。

山涛自己升了官,就举荐嵇康来替代自己原来的位置。结果嵇康生气了,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巨源是山涛的字,与巨源绝交就是与山涛绝交。

主动和山涛绝交的嵇康,后来被司马昭处死时,却将自己10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嵇康对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于是,嵇康和山涛的这个故事,让世人甚为感动,认为这才是君子之交。因为嵇康与山涛绝交,是基于二人理想的不同,而对山涛的人品却非常认可。

表面上看来,这是嵇康和山涛两人的君子之交。

嵇康和山涛绝交,又将儿子相托,这正是嵇康蔑视礼教的不寻常表现,可是山涛接得却有些蹊跷。因为山涛已经做了司马氏的大官,接受被司马氏诛杀的罪臣之子,不怕惹祸上身吗?更加蹊跷的是,似乎没有人再追究嵇康的真正死因,山涛接收嵇康的儿子后也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二、嵇康本是竹林一道家

嵇康本人长得很帅,却从不修饰,一直以素颜示人,这在魏晋时期比较少见。个中原因就是因为嵇康本人信奉庄、老,崇尚“神仙禀之自然”。嵇康对庄老信奉之深,已经到了道家修炼,想成仙的程度: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因此,嵇康本人和道士没有两样,只是没进道观。

类似嵇康这样的道家人士有很多,如张良、陈平和诸葛亮等,他们都有经世济民的理想,只是张良、陈平和诸葛亮有机会,而嵇康没有机会。

嵇康这样的状态,在《三国志.嵇康传》中记载得很清楚,砍柴的在山里遇到他,“咸谓为神”所谓“咸”就是“所有”的意思,意为砍材人都以为他是神仙。

嵇康是道士的状态,他非常认可的山涛又是什么状态?

三、山涛乃是儒林一名士

山涛从来就不是世外之人。

山涛做“竹林七贤”之游的时期,家境贫寒,他对妻子韩氏说:“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意思是让他的妻子先忍一忍,以后他会贵为“三公”,让他妻子先做好当“三公”夫人的准备。

这时候的山涛,已经入了竹林成为七贤之一,表面上他和其他六贤一起崇尚自然,远离尘世,实际却想做“三公”。

山涛的妻子也是一位有才识之人,她让山涛把嵇康和阮籍请到家里,自己偷偷观察了嵇康之后对山涛说:“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意思是山涛的才能和志趣完全比不了嵇康,只能以见识和气度和嵇康相交。

山涛和嵇康并非同路人。

山涛四十岁时通过举孝廉进入了仕途,可是被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吓得不轻,于是“隐身不交世务”。这段时间山涛加入了“竹林七贤”,可是清贫的日子实在难熬,而且山涛对妻子有承诺要做“三公”,加之他本人和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有表亲关系,就主动去找司马师要官。

司马师见山涛主动要官,就调侃到:“嘿,姜子牙要出仕了?”

山涛正式走向仕途。

官场的山涛,修仙的嵇康,二者应该是阳关道和独木桥的关系,而且嵇康已经和山涛绝交,两人更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发生的一件事将两人又拉在一起。

四、嵇康的蹊跷死因

公元255年,曹魏大将毌丘俭起兵对抗司马师。道家人士嵇康以为经世济民的机会来了,准备起兵响应,就向山涛征求意见。山涛说:“不可。”于是,嵇康没有跟着毌丘俭折腾。

这是司马师时代,嵇康和山涛两人在竹林发生的事。

可是到了司马昭时期,却翻起了这个旧账。这个旧账,源于那位征伐蜀国后想造反,而被卫瓘所杀的钟会。

当年身为“贵公子”的钟会因为羡慕嵇康的名声,特意造访。可是嵇康却不理睬钟会,这就埋下了“见利忘义,好为事端”的钟会对嵇康怨恨。

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意思是司马昭要得天下,唯一担心的是嵇康。

接着,钟会说起了那件旧事:“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钟会说当年嵇康要帮助毌丘俭起兵反对司马师,可是山涛不听。

起兵反司马氏这种事,只能是嵇康对山涛说的私密话,钟会如何得知?

因为山涛告诉了钟会。

山涛和钟会的关系非常好,山涛“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

山涛处事很圆滑,他和钟会和裴秀关系都很好,可是钟会和裴秀二人关系并不好,山涛左右逢源,两边都能照顾得很好。

为何山涛要将嵇康对他说的话告诉钟会?唯一解释是因为山涛的理想是做“三公”,为达此目的,就要向司马昭输诚。

于是司马昭重用山涛,诛杀嵇康。

山涛的一番努力,终于达到进入“三公”的目的,“转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加侍中,领吏部”不仅进入“三公”成了太傅,更成为组织部长,负责所有官员的任免。

可怜嵇康对山涛出卖自己一无所知,他信任山涛的人品,在临终前将自己10岁的儿子嵇绍交给山涛。山涛此时根本不担心惹祸上身,理直气壮地接收。

被司马氏所杀的嵇康却不知道,山涛把他的儿子嵇绍培养成了司马氏的忠臣。

在后来的八王之乱中,在“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之时,只有嵇绍为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挡住飞来的箭雨,“血溅御服”,死状甚惨。

九泉之下的嵇康要是知道这一切,他一定死不瞑目。

如果觉得《嵇康死的真相为何(他的死掀开竹林七贤魏晋之风外衣下的权略心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