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表阳虚而不固 汗漏不止”(张仲景用此方治疗 其效如神)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此方具有,温经扶阳,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阳虚漏汗不止,但表证不解的证候。其原条文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很正确,但为什么病没有治好,反而伤了表阳呢?那就要归咎到发汗的原因,太阳病发汗只宜发微汗,不可大发其汗。若发汗太过,如水流漓,不仅表邪不除,反而使阳随汗泄,更伤卫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之要,阳秘乃固”。其人腠理大开,表阳虚而不固,则汗漏不止。表不解,仍见汗出,故恶风;汗出过多,津液受损严重,液伤于内,膀胱津亏,故小便艰难。液伤于外,再加风袭,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故方有执说:“此太阳中风误汗之变证。小便难者,以汗漏不止,必亡阳,亡津液。亡阳则气不足,亡津液则水道枯竭”。当然,他说的有点严重,因为还没有达到亡阳的地步,但表不解又兼见阳虚脱液,故以桂枝汤解肌发表,加附子以温经回阳,固表敛汗。

此方为桂枝汤中加附子一枚,余依桂枝汤法。为了新读者,我还是把全方写出来,其组成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灸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阳虚不固,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若继续大汗不止,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就为亡阳之证。若继续大汗淋漓,发热肢温,脉大而乱,就为气阴虚脱之证,都可产生危证。故单纯用桂枝汤是不行的,必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阳气恢复,肌表固密,则漏汗自止。

张仲景的一个方剂究竟有什么秘密,令历代医家探讨不停

《伤寒论》中最峻最毒的逐水剂,为什么不用甘缓的甘草

汗漏不止,不仅阳气损伤,津液也因之而亏损,为何不滋救阴液,加入生津益阴的药物,而仅仅加入一枚附子来温补阳气呢?先贤认为“有形之津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需当急固”。近代医学名家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说:“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桂枝加附子汤之证,上津而兼亡阳也,仲景则回其阳而已,不养其津,学者当深思之”。故首须温补阳气,阳气恢复,则津液自生。而且方中芍药甘草汤,酸甘益阴,并非不顾阴。故《古方选注》说:“桂枝加附子,治外亡阳而内脱液。熟附虽能补阳,终属燥液,四肢难以屈伸,其为液燥,骨属不利矣。仲景以桂枝汤轻扬力薄,必籍附子刚烈之性直走内外,急急温经复阳,使汗不外泄,正以救液也”。

本方证的中心病机是阳虚津损,在治疗上桂枝加附子汤有振阳救液的功效。桂枝加附子汤的基础仍是桂枝汤,桂枝汤调和营卫,补充人体的津液;而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附子,则是发挥附子恢复阳气固摄的作用,防止人体津液进一步丧失。另外通过附子温振阳气兴奋机能,宣通流畅津液,使人体的津液循环恢复正常 。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附子可以治疗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阳痿,水肿,脾阳衰弱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由于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在这个方子中一般选取炮附子,而且需要先煎煮半小时,再放入其他药一起煮。这样就可降低附子的毒性。

本方是桂枝汤证兼见阳虚而设,表证未除,故用桂枝汤解肌散邪,调和营卫,以外解表证;用附子温经扶阳温煦阳气,以求得阳气恢复,肌表自固,不仅外邪可解,漏汗也可自止,而肢急,小便难等症也可痊愈。此乃“治病求本”之法。本方以恶风,发热,四肢微急,汗漏不止,脉浮虚为辨证要点。适用于汗多,阳耗液脱之证,若见大汗亡阳,更有厥冷恶寒,则为阳脱之兆,当宜四逆汤之辈,而非本方所能胜任的,这一点必须弄清楚。也就是说,如果发汗太过,汗出不停,人体内的津液丧失太多,就变虚了,有小便不利,四肢痉挛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就可服用桂枝加附子汤。

总之,此方为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的功能。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同理,凡属阳气虚弱、筋脉失养的腰背疼痛,四肢酸困,手足不温,阴冷,阳痿,痛经,不孕,都可用本方治疗。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表虚汗漏、体虚感冒、风寒湿痹、寒疝、冠心病、鼻衄、崩漏等。随证加减药物,如风寒湿痹,寒甚痛剧,酌加川乌;胸痹心痛.加瓜蒌、薤白;上肢痛重,加羌活、川芎、姜黄;下肢痛甚,酌加独活、牛膝、防己;腰背疼痛,酌加杜仲、续断、桑寄生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太阳说易

如果觉得《“表阳虚而不固 汗漏不止”(张仲景用此方治疗 其效如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