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凉在行动(| 拆除“周大胡子美食城”违建追踪调查)

2023-06-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7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事情已经过去好多天了,说起拆除“周大胡子美食城”一事,居住在北极小区的居民吴秀莲用三个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拆的好!”

其实,在此之前,北极巷居民并不知道这是一处违法建筑,他们只知道“周大胡子”在这里开了好多年了,进去吃过饭的人不多,平时的生意看起来也很冷清,但这个餐厅却一直存在着。居民老李告诉记者,他是北极巷的老居民了,以前这里是一个菜市场,后来变成了一个小饭馆,再后来小饭馆越修越大,变成了美食城。“如果不是城管把它拆了,我们都不知道这是个违法建筑,以为是老板把这里买下了。”

拆除前的“周大胡子美食城”。崆峒区执法局供图

10月27日,中心城区北后街原周大胡子美食城违法建筑拆除后的样貌。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摄

拆除“周大胡子美食城”违法建筑,经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传播,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记者看到,有市民将拆违过程拍摄视频发到了抖音上,收获了1500多个点赞,评论近百条。大多数网民表示“早该拆了!”也有不知情的网民问:“这是违法建筑还是拆迁补偿?”

创城行动打响拆违治乱攻坚战

10月21日,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位于中心城区北极巷的“大胡子美食城”轰然倒塌。当天,崆峒区执法局会同区住建局、区公安分局、中街办等单位,组织工作人员300余人,出动大型机械9辆,对位于中心城区北极巷北极小区5号楼西侧的周大胡子美食城违法建筑依法进行了强制拆除,共计拆除违法建筑701平方米,腾出公用土地1100平方米。

据崆峒区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周大胡子美食城”违建由来已久。2009年,崆峒区居民周某某以经营瓜果蔬菜为名,租赁了原北极巷市场,租赁面积1100平方米,租金每年1.5万元。但是合同签订后,周某某不仅改变市场性质,将瓜果蔬菜市场改成了餐饮店,还擅自修建违法建筑700余平方米。期间,区房产局多次要求周某某退租腾房,但周某某却不予配合,并且拖欠租金。区房产局无奈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周某某腾房,腾地,补缴租赁费,但周某某依然拒不执行。

西北机电城楼顶广告牌拆除前后对比。崆峒区执法局供图

今年10月,平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大会召开后,崆峒区积极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各部门密切配合,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拆违(危)拆临专项整治行动,对中心城区范围内所有影响市容市貌、村容村貌的构筑物、建筑物进行全面拆除整改,“周大胡子美食城”只是众多被依法拆除的违章建筑中的一处。截至10月24日,区执法局已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及临时建(构)筑物213处4531平方米。

10月27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发现,很多违法建筑和临时建筑先后被依法拆除,有些是下发法律文书告知违建单位和个人限期自行拆除,有些“钉子户”则是各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强制拆除。人民广场旁边的崆峒区住建局院子里,一台挖掘机正在工作。据区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区住建局办公楼北侧的三层建筑,一二层为规划审批的合法建筑,三层为区住建局自行加盖的违建。接到执法局的限期拆除告知书后,区住建局积极配合,制定了拆除方案,动用大型机械设备拆除了三层违建。

10月27日,崆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拆违现场。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摄

自创城启动以来,全市上下把拆违治乱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全面打响拆违治乱攻坚战。

崆峒区按照“边摸边拆”的原则,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违法建设拆除台账,采取“鼓励自拆、积极助拆、依法强拆”的方式,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运输企业隐患,拆除乱搭乱建、危旧房屋,归整农户庭院及公共场所。

静宁县组织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门前五包”、拆违拆临、城市“四乱”,非机动车、空间管线等各项整治活动。

庄浪县按照“见危全拆,见乱全治,违建清零,整体提升”的要求,拆除违章建筑、废弃危旧房、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残垣断壁等,整治闲置麦场及清理“三堆”,开展大整治。

灵台县部署开展了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摸底认定县城区范围内违法建筑,并依法依规对违法主体下达相关法律文书。

崇信县按照“净、美、靓、好、畅、安”六大工作要求,开展“五项专项整治”活动,拆除违法危残建筑、整治彩钢瓦房、残垣断壁、沟渠水渠,清理整治规范流动摊贩及占道经营,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挂等。

泾川县通过设立举报电话、联合检查、媒体曝光等多种方式,拆除乱搭乱建、危旧房屋,清理柴草、归整农户庭院、取缔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规范乱摆乱放行为。

10月27日,中心城区东台新区路边一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摄

结合创城行动,全市各县(区、市)采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和网格化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全面开展拉网式违建“清零”行动,不遗余力拆“违”,不漏死角治“乱”,做到“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着力打造规范安全、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中心城区违建野蛮生长的背后

在人大代表毕红珍看来,“周大胡子美食城”的依法拆除,之所以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因为长期以来个别违建“钉子户”的存在,不但给依法拆违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给那些心存侥幸、试图利用违建乘机“捞一把”的居民,起到了很不好的反面示范作用。而“周大胡子美食城”的强拆和区住建局的自行拆违,起到了很好的正面示范作用。

她建议,“周大胡子美食城”拆除后,可否考虑在原址上修建一处便民市场,方便周边市民在此购买蔬菜瓜果等生活必需品。

连日来,记者听到很多市民热议“周大胡子违建”之事。大家都在追问:为啥一个原本很正常的房屋租赁,却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为啥一起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建设行为却长期未能查处?为啥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中心城区屡禁不止,长期存在?

关于这些问题,区执法局负责人结合中心城区违建的实际情况,就遏制违法建筑的野蛮生长,提出了以下思考和建议。

出租公共资源须谨慎。历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凡是将公共资源出租给个人的,多数都造成了资产流失或引起了行政诉讼。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租赁公共资源的个人,为达到利益最大化,要么改变公共资源使用性质,要么修建违法建筑。产权单位要求终止合同,收回房屋或场地,承租人则以装修或建设投资较大,难以承受损失等为由,拒绝终止合同,致使公共资源难收回。二是历年遗留问题长期搁置,处理难度大。建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宜对外出租公共资源,确需出租的,一定要严格谨慎,并要重视日常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要迅速处置,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防止公共资源或国有资产流失。

违法建筑为何屡禁不止?平凉中心城区违法建筑主要集中在柳湖路沿线,这里是违法建设的“重灾区”,尽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整治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但乱修乱建等问题依然长期存在,且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历史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疏导安置柳湖路征地农民,相关部门在柳湖路沿线给被征地农民划拨了安置用地,并允许农民修建前店后院,但只是简单的划拨了用地,界定了地界,而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也没有限定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二是规划原因。截至目前,规划管理部门没有对柳湖路进行统一规划,难以管理;三是征收管理原因。前些年中心城区棚改过程中,出台的征收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征收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均给予补偿,加之在执行过程中较难认定,实质是纵容了违法建设行为,致使很多违建户为了谋取暴利,抢修抢建,屡拆屡建,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10月27日,中心城区东台新区私自搭建的建筑物。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摄

抓好控违拆违,关键在基层。社区、村社等基层组织位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也是中心城区控违拆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关键所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心城区基本没有违法建筑,根本原因就在于社区、村社等基层组织能够严格履行监管和查处职责,让大家不敢修、不能修,修了也留不住。然而,近年来中心城区出现了大量的违法建筑,尽管有些很隐蔽,但其中大部分都在村社、社区干部的眼皮子底下修建,但基层干部大多数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要原因是这些干部缺乏工作责任心,履行职责不到位,对控违拆违工作不重视、不落实、不问责,遇到问题就推诿扯皮,甚至长期置之不理,该管的不管,该拆的不拆。还有的工作人员为了一已私利,违反工作纪律,与违建户串通一气,给违建户通风报信,帮助违建户抢修抢建,对上瞒报漏报,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违法建设行为,等到后期发现时,违法建筑已然修成。违法建筑一旦建成,由于违建户已经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如果进行强制拆除,违建户对抗情绪十分激烈,拆除阻力大大增加,拆违风险随时存在,导致拆除难度和拆除经费大幅攀升,严重影响了控违拆违工作。

治理违法建筑要齐抓共管。自2012年以来,区执法局先后组织开展集中拆违行动772次,拆除违法建筑1759处34.58万平方米。目前,随着拆违力度的加大,一些违法建筑修建开始走隐蔽路线,不仅建在地上,还有的建在地下和楼顶,不仅是白天修,还在夜间、节假日抢修抢建,给控违和查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且违法建筑的查处和治理,涉及规划、建设、消防等各个部门,仅仅依靠执法局一家单打独斗,唱独角戏,是难以实现标本兼治的,必须由市、区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综合发力,紧密协作,联合打击,才能管住、管好违法建设行为,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和谐,更加文明安全。

十类违建和临建列入拆除对象

在平凉中心城区,柳湖路沿线及城乡接合部是违建、临建泛滥的“重灾区”。随着城市建成区范围的逐年扩展,东至四十里铺,西至崆峒山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建、临建现象。而在主城区的一些商住小区、单位,也存在违建和临建问题。违法建筑是长在城市肌体上的“毒瘤”,既影响市容市貌,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据摸底调查,中心城区范围内(包括城郊乡村)现有各类违建约2000多处。

10月27日,中心城区水桥沟一处房屋延伸至路面。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摄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当问及哪些建筑属于违法建筑时,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审批手续就是违建”。根据崆峒区新近发布的《拆违(危)拆临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有十类建筑物、构筑物被列入了拆除对象。一是2013年10月31日中心城区个人建房调查摸底建档结束后所有新增违法建房;二是中心城区所有影响市容市貌且具有危险性的构筑物、建筑物、水塔、烟囱等;三是中心城区所有楼房顶端有危险性的临时搭建、广告牌、大型门头牌匾;四是各物业小区违法违规修建的所有临时搭建,以及虽经审批,但已超临时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物;五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院落的临时搭建;六是中心城区所有违反规划管理、占用道路、公共空间修建的各类违法建筑、临时搭建;七是城乡所有无人居住、有安全隐患的危险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包括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直管公房;八是城乡公路两侧、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未经审批设置的大型广告牌;九是中心城区内的砖土围墙、残垣断壁;十是其他需要拆除的构筑物。

10月27日,中心城区西门口人保公司楼顶户外广告牌拆除现场。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摄

走访时记者看到,东台新区、兴合庄、南台、水桥沟等老旧平房区,原来的一个个院子,全变成了两层楼房。部分房屋修建的比较好,大多数则是粗制滥造,房主“等拆迁”的心思一目了然。由于在修建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居民随心所欲修建,既不美观,房屋质量也参差不齐。此外,房屋侵占巷道路面现象十分普遍。东台新区一位居民向记者吐槽:大家都学样子加盖扩建房子,把一个宽敞明亮的院子硬是盖成了黑窝窝,大白天在家里都要开着灯,要不人进去啥都看不见。以前这里的巷道很宽,汽车都能进出,现在连三轮车进出都吃力。

站在东台新区狭窄的小巷里,区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这些加盖的二层有些合法,有些不合法。根据规定,2018年后新增的违建,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之前的如不存在侵占公共空间或安全隐患,不拆除。

10月27日,中心城区东台新区居民房屋现状。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摄

拆除违建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就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执法局工作人员,他表示,因为拆除难度、违建材质等情况不同,拆除的成本也难以计算出一个平均的可参考样本。但是,根据记者采访中获得的信息,政府拆除违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以拆除“周大胡子美食城”为例,当天崆峒区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出动大型机械9辆,包括挖掘机、洒水车、拉运渣土车等等,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这笔拆迁费用由街道办事处承担。如果拆除高层建筑上的高空违建,普通吊车无法达到那个高度,就要雇佣大型吊车,费用更高。这只是违建行为人和政府拆除违建付出的成本,还不包含拆除违建后对地面的硬化、绿化、环境整理修复等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

拆违浪费公帑,而修建一处违建同样浪费个人资金。一个前年被依法强拆的柳湖乡某村农民告诉记者,看到别人都在修,他就有样学样,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偷偷修建了两层楼房,前后一共花了20多万。由于是违建,刚修成就被拆除了,等于白白撇了20多万。

拆除违法建筑的成本如此之高,能否从法律、制度上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既减少了市民的损失,更节约了政府的行政资源?

毕红珍建议,可以出台相关约束性规定,对那些没有规划审批手续的违建房屋,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企业,不得为其提供服务。现有的违建,可停止对其提供这些公共服务,以达到控制违建目的。同时,拆除违建的费用应该由违法当事人承担,并且将违建行为同个人征信系统挂钩,加码私搭乱建行为的违法成本。同时,对于新增的违建采取严格的倒查措施,规划、住建、城管部门和街道、乡镇、村委、社区干部,到底是失职失察,还是背后有利益关系,要严格追究失职责任。

依法拆除新民路南苑小区一处违建。 崆峒区执法局供图

开展拆违(危)拆临专项整治行动,是平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更是击中了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治理的要害。如何破题、破局,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需要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党员干部更应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来源:平凉日报 秦玉龙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凉在行动 | 拆除“周大胡子美食城”违建追踪调查》

如果觉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凉在行动(| 拆除“周大胡子美食城”违建追踪调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