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又一健身品牌卷款跑路(健身房行业为何乱象丛生)

2023-06-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体育大生意第2727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汪锋

体育大生意记者

近几年,不少无良商家打着”健身房“的旗号行诈骗之事,杀鸡取卵式圈钱祸害行业,受害人主要为健身房会员和员工。11月19日,新华社曝光潮庭健身门店全国范围跑路事件,再次将健身行业推上风口浪尖。该文章指出健身房跑路欺诈行为正从我国东部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转移,健身行业预付卡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部门监管存在盲区。

新华社发文怒批潮庭健身跑路

潮庭健身单地涉案金额逾470万,用老农当法人逃避追责

潮庭体育官方信息显示,北京潮庭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6年正式成立潮庭健身高端品牌。2017年,潮庭健身年营业额达到3.5亿元,服务会员30万人,年龄层在25到45岁之间。

2019年7月30日,潮庭体育对外宣称获得富邦西部资本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彼时,公司已在国内28座城市开设超100家门店,以全国连锁直营和一站式全托管加盟店的形式并行发展。

潮庭健身选址多为城市核心地段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创始人王建军曾表示,“潮庭健身积累有大量的一线商业地产资源。地产商在刚刚准备进入到一个城市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拿到资源。”

潮庭健身董事长王建军(右一)

然而从2019年起,潮庭健身门店在宁夏银川、河北、海南海口、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榆林等多地相继“跑路”,不仅商场租金、物业等费用追讨无门,员工工资、会员私教费用也血本无归。

最近一年来,宁夏银川11家潮庭健身门店先后停业,维权会员达2000余人、欠薪员工200多人,涉及金额逾470万,会员和员工都认定店方的跑路是“蓄谋已久”。

银川潮庭健身法人变农民

在银川,潮庭健身部分新开门店从成立到注销不超过1年时间,停业前还在低价促销会员卡和私教课程,可谓割一茬“韭菜”再跑路。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健身房教练和员工都被蒙在鼓里。

更令健身房教练和会员愤怒的是,分店法人备案信息早已被偷梁换柱。银川潮庭健身中环店法人代表“变身”内蒙古60岁农民高某,荣恒店法人信息也变更为外地62岁的农民。市场监管及公安部门追责时发现,“注册时只有第一家是公司,后面都是个体户,各店之间没有关系。”

会员退费无门

至于潮庭健身董事长王建军,他本人早在2020年8月就退出潮庭体育股东,并不再担任法人。现公司法人常真从2020年11月至今已四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2021年9月,银川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联合信访、公安、体育、商务等5个部门成立潮庭健身调查专班,并设立了投诉受理办公室。此后,一天最多时有4、500名消费者到访投诉登记。

潮庭健身投诉受理办公室

而据媒体调查,在银川潮庭健身“跑路”后,仍有涉事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山东潍坊新店预售广告,相关诈骗事件在多地不断上演。

最高罚3W!违法成本低让健身房行业滋生多种恶性骗局

在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受理报告中,健身行业“办卡”消费投诉位居全国前三。对此,多地已上线健身行业预付费服务合同文本并加强监管,但不可忽视的是,许多城市的健身预付卡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部门监管存在盲区。

当消费者与健身房产生纠纷,消保委、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对预付卡各类违规行为的最高处罚仅为3万元,健身房违法成本低。

一旦遭遇健身房跑路,会员和员工只能在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挽回损失的工资和会员费。

预付卡违规最高处罚3万

肉眼可见的是,许多健身房负责人即使被地方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限制高消费,仍拒绝为员工和会员进行补偿,会员难以从“老赖”身上拿回自己的血汗钱。

健身房老板跑路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更难维权的是外籍“老赖”跑路。

2007年,美籍华人马伟伦在北京创办菲乐思飞集团(Fitlosophy+group),旗下涉及国际化时尚运动健康管理中心Superfit(后更名Superlife)、运动健身品牌乐健身Le+Wellness和瑜伽品牌Le+Yoga乐瑜伽,这些门店均地处京城繁华地段,店铺租金及器材成本不菲,停业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集中促销等违法行为。

马伟伦linkedin简介

企查查显示,马伟伦在2018年4月退出Superlife法人,后在2020年7月退出乐健身法人。员工及会员在上诉时,很难从法律层面对马伟伦进行追责。

更换法人成健身房跑路惯用伎俩

也有“健身房”从装修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中消协的舆情监测显示,近年来在健身行业出现了一种“健身房充卡”骗局。犯罪团伙租用某个场地声称要开健身房,装修时有意拉长装修周期,延迟健身器材进场时间;与此同时雇佣临聘员工或兼职发传单招揽客户办卡;等到消费者想要去健身时却发现场地仍在装修中,但健身房老板已经卷款跑路不知所踪,不仅消费者钱财受损,临时雇佣的员工同样也成了受害者。

据说,很多犯罪团队为了方便跑路,甚至连健身器材都是租来的。对不法分子来说,“开健身房”成为了低成本犯罪的路径。

租器械卖卡诈骗

健身房乱象丛生:同行恶意挖角、频遭污名化

没跑路的健身房,也可能遭遇对手的商业诋毁。2020年8月,据1818黄金眼报道,杭州某健身房被商圈另一家竞争对手挖墙脚,严重影响了门店的正常经营,类似事件还不少见。疫情期间,不少健身房会抹黑、举报竞争对手防疫不力,这样一来,对手健身房会停业整顿至少3天。

此外,教练水平层次不齐,低入职门槛极易造成低素质人员混入行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健身房加盟门店数量众多,频繁的人员流动增加了健身房的运营成本,也使得健身房很多教练仅经过一周培训就可拿证上岗。有些经营者出于盈利考虑,为私人教练增加繁重的销售压力,在招聘教练的时候主要以个人销售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参考,对背景调查较少,导致“销售型教练”大量出现,缺乏基本职业素养。有业内人士建议,健身房应制定更为细化的标准,筛选资质合格的教练。

不可否认,不正当竞争、入行门槛低正制约着健身行业发展壮大,不过这并不是污名化行业的理由。

一直以来,对于体育舆论层面的争议,更多在于被污名化的那一面,最近典型的例子是,前有体育老师被学生侮辱反遭辞退,后有兼职体育老师在健身房授课被举报。

对体育行业的污名化在网络随处可见

外加上许多家长重考试轻体育已久,也缺乏对运动健身的认识,污名化体育锻炼,导致下一代对运动的评价较为负面,使得运动参与并不高。重新树立健身行业商业形象的同时,对行业污名化的“零容忍”也应提上日程。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觉得《又一健身品牌卷款跑路(健身房行业为何乱象丛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