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探秘天津博物馆:黄玉猪龙与翡翠蝈蝈白菜(究竟谁才是玉石之尊)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天津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由其地理位置重要,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且曾聚集有许多晚清权贵、军阀政要和文化名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天津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和品质均相对出众。

从馆藏情况来看,天津博物馆最多的藏品为传世书画,这主要得益于近代文人云集天津,使得当地古今名人字画广为流传。但要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藏品,则首推玉石器。

天津博物馆内玉石类文物虽然不多,但时代连续性强,且不乏精品。其中,具代表性的主要有红山文化黄玉猪龙、宋代青玉龙首饰以及清代的翡翠蝈蝈白菜等。而在这些玉石类的展品中,又尤以黄玉猪龙和翡翠蝈蝈白菜最引人瞩目。

今天,便先和大家聊一聊天津博物馆的这两件镇馆之宝,看看它们到底谁更能算得上天津博物馆的玉石之尊。

红山文化黄玉猪龙

我相信提起红山文化,不少朋友的脑海中,便能立刻浮现出一件猪首龙身的器物形象。不错,它便是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玉猪龙。

在天津博物馆,便藏有一件红山文化的黄玉猪龙。这件玉猪龙为黄玉材质,猪首龙身,两耳高耸,巨目圆睁,双唇紧闭,身形圆润,风格古朴,通高14.1厘米,宽10.4厘米。

因这类器物身形似猪,又盘曲成弓形的龙状,所以被称作“玉猪龙”。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器物最初的形象应该是熊。不过,流传最广的名字,还是玉猪龙。

考古发掘和传世品中的玉猪龙,体型一般较小,通高多在10厘米以下。而天津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黄玉猪龙,通高14.1厘米,而且加工细腻,钻孔、剖光和雕刻技术都很精湛,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珍品。

清代的翡翠蝈蝈白菜

人们在表达某件商品价格低廉时,常常会有“白菜价”来形容。然而,在“白菜”中,却有一类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那便是翡翠白菜。这样的宝物,在天津博物馆便藏有1件,称为翡翠蝈蝈白菜。

制作这件器物的原料本身便有白、黄、绿三种颜色。在加工时,运用了巧作工艺,即利用原料不同部位的色差而设计加工,巧妙雕琢。

工匠以翡翠底部白色的部分做成白菜状,而将顶部翠绿的部分,雕刻成了一只伏在“白菜”上的蝈蝈。实际上,器物的本身来看,最初的翡翠“资质平平”,由于其顶部绿色较少,若硬雕成整颗白菜,则需再行着色,否则便显得会有形而无意。

然而,这件器物的高明之处便在于,工匠把顶部有限的绿色部分雕成了一只蝈蝈的形象,令其伏在白菜上。如此一来,无论的远观还是近看,无不令人暗自称奇。可以说,翡翠蝈蝈白菜可谓匠心独运。

在天津博物馆的玉石类器物中,无疑以黄玉猪龙和翡翠蝈蝈白菜最为引人瞩目。那么,它们二者之间,谁又能堪称馆内的玉石之尊呢?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其实两者各有千秋,不相伯仲。从历史底蕴和文化渊源来看,红山文化的黄玉猪龙显然更为古朴,是研究史前人类玉器加工和信仰的重要媒介;若从制作工艺和构思精妙来看,而翡翠蝈蝈白菜则更胜一筹,而且更具视觉冲击力。其实,这一问题即便是馆内专家也很难评判,毕竟,它们都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然,作为参观者和阅读者,大家自然有自己的偏好。那么,您认为它们谁能更胜一筹呢?

如果觉得《探秘天津博物馆:黄玉猪龙与翡翠蝈蝈白菜(究竟谁才是玉石之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